改革网贵州-中国改革报看贵州,贵州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贵州铜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转型成效日益凸显

2019-04-18 11:39:36 来源:中国改革报贵州记者站 田洪波

        (中国改革报 改革网讯)贵州自2016年“千企改造”工程启动以来,全省共实施“千企改造”企业3743户、项目4291个,完成投资3134亿元。 “千企改造”给企业带来那些实实在在的变化?近日,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相关媒体对铜仁市多家“千企改造”企业进行集中采访。

        铜仁市紧紧围绕贵州省“ 千企改造”工程相关部署,按照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思路,加快调结构、促升级,着力振兴工业实体经济,转型成效日益凸显。

 贵州红星发展大龙锰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部向记者介绍技术转型升级

        据了解,2018年铜仁新启动“千企改造”企业101户、项目103个,累计实施“千企改造”企业数达到395户、项目422个,改造面达到65.9%。全市2018年1-11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2.5%,高出全省1.7个百分点,排全省第3位。大龙开发区入列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碧江工业园区被认定为贵州省清洁生产示范园区。

        4月16日,记者在铜仁市大龙经济开发区贵州格瑞特新材料有限公司了解到,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将为企业产品的销售提供广阔的市场。该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面向动力电池领域,客户涉及全国多家新能源汽车和电池生产商。企业总项目分三期建设。目前,一期项目预计年底建成,通过购置生产线设备150台套,项目建设达产后,年产10000吨石墨化负极材料和5000吨锂电池人造负极材料的生产规模。2021年,企业将开始第三期总项目动工。项目建成后,企业将会晋升至国内锂电负极材料企业第一梯队,产能将位列全国前三。

         在贵州红星发展大龙锰业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党委副书记刘咸夏对记者一下说,自2002年5月落户大龙开发区发展以来,一直持续不断在技术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前后投入8亿多元,目前是全球最主要的高端高纯硫酸锰和第三大电解二氧化锰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效益也蒸蒸日上。

        2011年,该公司停用效能较低的蒸汽锅炉,每年花费5000万元向邻近的贵州华电大龙发电有限公司购买废热蒸汽作为生产所需的热源;并投入1亿多元实施清洁化生产、资源循坏利用、环境综合治理系列工程。2016年投入亿元资金创新研发“烟气脱硫制作高纯硫酸锰”专利技术,含硫尾气成功转化为电解二氧化锰、高纯硫酸锰等产品,并创下了不凡业绩:电解二氧化锰、电池级高纯硫酸锰生产能力达4万吨/年、3万吨/年,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5%。

        目前红星锰业已申报100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获批80多项,其中“烟气脱硫法制备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专用型高纯硫酸锰”专利技术荣获第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公司先后获评铜仁市首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和国家重点新产品实施单位,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节约、先进适用技术示范推广、大龙开发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重点项目支撑单位,贵州省“锰资源深加工及三元电池材料回收项目”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单位,贵州省千企改造“双百工程”高成长性企业、贵州省工业百强企业等荣誉称号。

         铜仁市将千企改造企业纳入“百千万”工程和“市级领导联系服务企业”平台,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切实加大项目争取,帮助实施“千企改造”工程的企业,争取国家和省级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工业节能、安全、信息化改造以及技术创新等各类项目52个,资金8539万元。深入开展融资需求摸底,向省财政厅、省工信厅推荐上报16户千企改造企业给予“贵工贷”支持,推荐上报61户千企改造企业给予“贵州省工业及省属国有企业绿色发展基金”支持。切实抓好“放管服”,联动规划、国土、环保、安监等多家部门,实行“千企改造”项目网上审批,优化了审批流程。

 

[责任编辑:余舒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