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湖南-中国改革报看湖南,湖南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瑶山窝里种出“金果果”

2019-04-12 11:06:30 来源:本网 作者:唐世日

瑶胞正采摘沃柑

“红红的沃柑像一个个小灯笼高挂树梢,阿妹兴高采烈地采摘着。”2月19日,春寒料峭,位于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县城220多公里的大锡乡栗安村的400余亩有机沃柑种植基地里热闹着,好一派新春佳节的喜乐。

敢“吃螃蟹”,贫瘠地里“刨食”

栗安村由原栗林村和龙安村合并组成,位于江华县最偏远的瑶山腹地的大锡乡南部,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170户689人,人均耕地仅0.91亩。建档立卡贫困户122户483人。因受地理位置和传统农业等的影响,经济落后,2014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村”。

2014年,大锡乡根据气候特点和环境引进了上海土里土沃公司,在栗安村种植沃柑。

第一次种植沃柑,既无种植技术,收成还是个“罩着的宝”,市场前景也是个谜,村民们个个脑袋摇起像个“拨浪鼓”,谁都不愿冒这个险。

种植沃柑并不是容易事,而且连草都长不好的贫瘠山地。“成不成功,总得要有人试种呀!”在村支两委的鼓励下,作为计生专干的岑湘瑶说服家人报名进行试种。在自家山地种植沃柑20亩,成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岑湘瑶烧山、松土、施肥、剪枝天天都泡在沃柑园里。在园里的时间长了,岑湘瑶发现村里空气质量绝佳,昼夜温差大、水质好、土壤有机质高,适合沃柑的生长,适合种植水果。但更要花很多心思去打理。通过自己摸索和学习沃柑种植技术,掌握了病虫害防治、水肥一体化、花期保花等技术。2015年,沃柑开始挂果,纯收入近15万元。

正说着,笔者接过一瓣放入嘴里,沁人的甜随之而入。岑湘瑶告诉笔者:“这些都是有机的,虫子用灯光杀虫的不打农药,全部用的是家畜禽粪便,果子绝对绿色环保,所以很有水份,糖份也十足。而且还通过了273项全国权威机构SGS(瑞士通用公证行)检测。”

精准扶贫,瑶山窝里种出“金果果”

安村种植沃柑慢慢成为瑶胞增收的一项经济来源。“现在大片的山地没人种真是可惜。”岑湘瑶说。原来,因为大瑶山里难刨食,栗安村村民无奈常年外出打工,常住人口都是留守老人和孩子,没有劳力,大量山地只能任茅草疯长。

“如何改变村里贫困落后的面貌,怎么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如何带领全村一起致富?”岑湘瑶一直在琢磨。岑湘瑶走进村民家里,做思想工作。看到不错的经济效益后,有3户贫困户种植沃柑。

栗安村在驻村工作队帮助下,结合江华县土里土沃生态农业公司在村里种植沃柑、金秋沙糖桔优势,创建江华瑶族自治县栗民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吸引农户加入到合作社中,逐渐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激发了产业扶贫的内动力。

遇到村民技术难题,岑湘瑶就亲自到村民的果园毫无保留地教村民沃柑种植技术。慢慢地越来越多贫困户看到了希望。据了解,目前,共有9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栗安村种植沃柑近400亩,并且规模还在不断扩大。

目前,该县大锡乡栗安村的沃柑开园错峰采摘,填补了市场的空白,市场售价十分可观。“现在,主要销售中良集团。精品包装的沃柑在上海、深圳等地超市内最高可卖到每斤25元。按照每亩5000斤,每斤平均价值10元算,除出成本亩产值近3万元。村里沃柑一项收入可达 1000余万元。”江华土里土沃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疆兴奋不已。

熊树平与村里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每年付给村里每亩数百元的土地租金,村民和贫困户都优先到基地务工,获得每天90块钱的酬劳。事实证明发展沃柑大种植有可为。一些村民干脆也跟着公司一起种植沃柑。他就种了30亩。“公司和湘瑶都会进行技术指导,只有跟着大公司和能人走,才有出路,单打独斗风险更大,销售也困难。”熊树平说。

走进果园,一望无际的金黄的沃柑果子高高地挂在枝头。而果树下,还有果农放养的土鸡正悠闲地觅食,不时地“吱吱”鸣叫声和着采摘沃柑声,宛如演奏美妙的“乐曲”,希望就在园子里。“看到村里贫困户种植沃柑和林地里养殖土鸡,脱贫致富了,心里特别的高兴!”岑湘瑶一脸的喜乐。

2018年,因扶贫后盾单位调整,永州市农机局和中国人寿财险永州市中心支公司组成的扶贫工作队驻村帮扶,成立新型农民合作社2家,通过引导发展沃柑、沙糖桔等种植和发展农机作业服务,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实现集体收入10万元,全村54户209人稳定脱贫,一举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经过走访,今年又有不少村民愿意种植沃柑,将达1000多亩。”吴疆说:“将鼓励吸引更返乡青年人发展有机种植,助力大锡乡的乡村振兴。”

通联:江华县教育局办公室  唐世日


[责任编辑:何朝晖]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