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青海实践

2019-04-11 14:42:36 来源:青海日报 

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新机制

去年底,青海创新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大力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典型经验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这是青海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四个扎扎实实”“三个最大”的重大要求,立足青海、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注重实际、突出特色,扎实推进体制试点各项工作取得极大成效最有力的证明。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重大实践和典范,是绿色中国走向世界的“形象大使”。如今,试点示范引领作用已经显现,2017年,来自全国各地的43批团队前往三江源国家公园考察、学习、交流,2018年达到了57批次。

体制试点以来,青海落实“国家使命”,立足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探索改革路径,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体制试点的“根”与“魂”,充分发挥生态保护制度创新先行先试和示范带动作用,大胆推进生态保护制度创新实验,确立了依法、绿色、全民、智慧等九大建园理念,逐步形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规划、制度、标准、生态保护等十五个体系,为国家公园建设积累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2017年8月,《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施行,标志着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迈开了依法建园步伐;2018年初,国家正式对外公布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规划,为其它国家公园规划编制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示范。

举全省之力,青海迅速把中央要求落到实处。采取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执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标准,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实行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切实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统领各项工作,致力于持续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坚持“大部门、宽职能、综合性”的原则,整合行政资源,减少管理层次,构建精简、高效、统一、精干的行政管理机构,率先探索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新体制、新机制。

不仅如此,成立了玉树市人民法院三江源生态法庭,组建成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法治研究会,建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今天我们看到,从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到《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是青海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最佳答卷。

规划表明:2020年,国家公园体制将全面建立,法规和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管理运行顺畅,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2025年,保护和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法规政策体系、标准体系趋于完善,管理运行有序高效;2035年,保护和管理体制机制完善,行政管理范围与生态系统相协调,实现对三大江河源头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保护,建成现代化国家公园,成为我国国家公园的典范。

随着《规划》的出台,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规划、管理规划、社区发展与基础设施规划、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规划、产业发展和特许经营规划相继编制。三江源国家公园科研科普、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特许经营、国际合作交流等12个管理办法制定印发。

重点实施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及保护监测设施、科普教育服务设施、大数据中心建设等30个保护项目,区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日益提升,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

三年来,三江源国家公园努力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确保源头活水源源不断、生命之水长流不竭,竭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方“净土”。“天字号”改革工程,先后实施原创性改革100多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成功走出了一条富有青海特色的国家公园体制探索之路。


共建共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国家选择在三江源率先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对于西部重点生态功能区乃至全国江河源头区域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较强示范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对此,李晓南说:“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创新生态保护管理体制机制,有序扩大社会参与,最终建成三江源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先行区。”

“设置生态管护员岗位就是我们创新体制机制的一个重要部分。”李晓南说,要实现国家公园和自然资源的严格保护和永续利用,核心是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模式,引导禁牧减畜后的牧民参与国家公园保护与管理,激发保护生态的内生动力。

截至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已经有17211名牧民转变身份成为了生态管护员,他们大多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户一岗”制度,不仅让这些牧民实现了投身建设国家公园的愿望,户均每年2万元以上的管护员收入也让他们切实享受到了生态“红利”。

注重在生态保护的同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准确把握牧民群众脱贫致富与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关系,在试点政策制定上将生态保护与精准脱贫相结合,与牧民群众充分参与、增收致富、转岗就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充分调动牧民群众参与国家公园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值得一提的是,玛多县以基层党建和国家公园体制创新为主体的,“六位一体”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在全省得到推广,这条符合玛多实际的生产生活生态联动融合发展的生态之路,为全县3042名生态管护员赋予了“基层党建、生态保护、精准扶贫、维护稳定、民族团结、精神文明、义务教育”等职责,解决了“简单划网格”,权责不对等,“干部干、群众看”,乡镇编制少、人员服务半径大、工作漏洞多的问题。

创新实施的“六位一体”网格化管理,让与更登尖错一样的生态管护员深感责任感、使命感以日俱增。同时,3个乡镇管护站、19个村级管护队和123个管护分队,使玛多县形成了“点成线、网成面”的管理体系,使牧民逐步由草原利用者转为生态管护者,促进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让牧民由草原利用者转变为生态保护者、红利共享者,与牧民增收、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合理扩大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规模,兼顾草原适度利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是遵循了这一规律,深得民心。

坚持生态兴、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坚持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共同建设美丽中国,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今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今日之青海,启动国家公园省,愿景无限。让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入青海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各环节和全过程,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青海坚定不移。

大手笔建设国家公园省,全方位展现大美青海情。青海正在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努力走在前端、打造高端,向世人展现“国家公园省、大美青海情”的独特魅力。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