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2019-04-08 09:23:17 来源:本网专稿 

国家发改委举办第六期“215经济茶座”,聚焦“当前我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形势和机遇挑战”

□ 中国改革报记者 袁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如何在新形势下稳定外商投资,塑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发挥自贸区扩大开放先行先试的作用?近日,国家发改委第六期“215经济茶座”聚焦“当前我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形势和机遇挑战”主题,邀请业内专家与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方发改部门有关同志以及委内相关司局负责人展开讨论。

“215经济茶座”由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发起,联合委内相关司局共同举办。自去年创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五期,当前阶段主要围绕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来选取重点、热点话题,共商共议、建言献策。

茶座主持人、中国改革报社副社长、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杨禹在开场中介绍说,“今天我们重点讨论三方面内容:一是围绕扩大高水平开放,请来自广东、江苏、浙江一线的同志们带来当前实际做法和宝贵经验。二是请上海的同志介绍上海自贸试验区是如何发挥扩大开放先行先试作用的。三是探讨如何有效应对全球经贸规则变化趋势。”

稳外资:推动重点领域开放,改善双向投资环境

广东省发改委外资处副处长黎向然介绍说,近年来,广东开放型经济质量不断提升,同时面临的挑战不断加剧。一方面在外商投资、对外投资、进出口贸易方面基本保持稳定,处于全国前列水平;另一方面面临发达国家先进生产力和发展中国家低要素成本的双重挤压,需要加快构建具有更强国际竞争力和自主性的开放型经济体制。

黎向然表示,去年以来广东利用外资形势整体保持稳定,面对经贸摩擦等风险冲击,未出现大规模撤资情况。2018年,广东省实际利用外资219.6亿美元,总量占全国的16.3%,其中,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达35.9%,高技术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4.7%。

说到扩大对外开放,不得不提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黎向然表示,“比邻港澳是广东对外开放一直以来重要的地缘优势条件,以双向投资为例,截至去年年底,广东共引进港资澳资企业18.7万家,累计吸收港澳实际投资和对港澳投资金额分别占到全省利用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的66.7%和46.9%。”

此外,广东持续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出台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行动方案、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政策措施,重点解决扩大市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等外商核心关切。

在听了广东的情况后,杨禹提出一个问题,“在推动双向投资当中,地方希望中央政府如何提供更有效的公共服务保障?”

黎向然说:“虽然现在有各类境外投资安全风险指南,但有企业反映,在权威性和有效性方面还有待提升。尽管境外投资是以企业为主体,但是政府公共服务保障要跟上,为企业提供全面的境外服务保障体系,例如:建立健全境外投资安全风险数据信息库,推动律所、行业协会、司法服务等同步‘走出去’,构建国际化服务团队等。随着《外商投资法》的审议通过,外企也希望有一个更综合的保护,希望平等对待各类企业的理念能够更加制度化。”

江苏省发改委外资处处长梁钟巍也表示,江苏省不断推动重点领域开放,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做好《外商投资法》的实施准备工作。“目前我们已经按照工作要求,在全省开展了清理取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以外领域针对外资准入限制的工作。在招商引资方面,聚焦先进制造业和高新制造产业,引导外资投入。同时引进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入口。”

梁钟巍介绍说,2018年,江苏省有序扩大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开放,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达360个,审批外资医疗机构22家,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毕马威科技研发及共享服务中心等一批科创项目正在加快落地。

谈到改善投资环境,就涉及如何利用外资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外经所贸易和投资研究室主任王海峰认为,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做好《外商投资法》出台实施各项工作,修订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清理取消负面清单以外领域准入限制,健全外资项目服务机制,推动一批规模大、示范性强的重点项目落地;要推动利用外资提质增效,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吸引跨国公司来华设立研发基地、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积极复制推广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经验。

稳外贸:加快培育新业态,促进外贸创新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各省市都晒出了2018年外贸成绩单,从外贸总值来看,广东首次突破7万亿元,江苏、上海分别实现进出口总额4.38万亿元、3.4万亿元,紧随其后。总的来看,东部地区外贸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并在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外贸新业态方面取得亮眼成绩。

浙江省发改委服务业发展处调研员钱晓红介绍,浙江省在促进外贸创新发展方面,精准施策应对经贸摩擦,积极推进外贸市场多元化布局,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新动能,大力推进外贸服务改革。“2018年,我们积极参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中国义乌进口商品博览会、浙江—德国数字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高峰对接会。同时,我们还编制实施了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框架方案,持续释放义乌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红利。探索推进全省范围内外贸经营者在市场采购集聚区内属地采购申报、异地通关放行的模式。大力推动杭州、宁波、义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带动全省跨境网络零售进出口增长35%以上。”

2019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贸易局势,外贸工作将怎么做?钱晓红说:“我们要积极推进核心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试点,推动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从亮点变为增长点,鼓励电商平台支付体系、电商服务等‘走出去’,发展区域性电商物流中心。”

钱晓红还建议,希望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对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的出口给予更多政策支持。“在进口方面,给予一般贸易跟跨境电商相同的政策支持。从现在来看,跨境电商的优惠条件比较多,在通关通检上实行免检政策,享受一些免关税、增值税优惠政策,而一般贸易支持相对不足。”钱晓红表示。

“浙江的情况反映了整个外贸环境,很有代表性。”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赵硕刚表示,在数字贸易、跨境电商领域,浙江的阿里巴巴和义乌小商品都具有很好的优势,希望浙江通过好的做法为将来中国参与多边的、包括WTO层面的数字贸易规则谈判提供有益经验。

王海峰针对浙江的情况也做了补充,“浙江无论是外贸还是开放型经济建设,最大的特点还是民营经济强,因此浙江的开放在沿海5个出口大省里是最有活力的。”

促开放:发挥先行先试作用,有效应对新挑战

一直以来,上海致力在扩大开放方面先行先试,特别是依托自贸试验区优势,发挥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上海市发改委改革处副处长宋鹏霖认为,上海自贸区在改革层面做了一些探索。

“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5年多来,持续扩大开放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主动对接服务国家战略,已推出近600项改革任务。据初步统计,已有286项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复制推广,较好地发挥了先行先试引领作用。”宋鹏霖说。

宋鹏霖还介绍了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几个特点,一是率先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的特别管理措施从2013年版190条,缩减到2018年版45条,98%外商投资项目在清单以外。二是通过重点行业的开放带动全产业链开放。比如:在放宽外资医疗机构准入后,探索推进境外医师执业、进口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系列开放。三是紧密结合城市定位,围绕打造上海“五个中心”核心城市功能,重点推动金融、航运、文化、医疗、法律服务等方面率先开放。四是依托先进技术手段,运用信息化、智能化、诚信化等先进技术和理念,确保安全高效管住。五是跟踪分析全球贸易投资环境变化趋势,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持续加强自贸试验区发展定位研究,探索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新路径新模式。

中国WTO研究会副会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前院长霍建国表示,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全球经济贸易增速放缓,WTO多边贸易体制面临较强改革压力,全球贸易投资规则加快向高标准提升,我国外资外贸发展仍面临较强不确定性。

“我们应未雨绸缪、有效应对,坚持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和多边贸易体制,有效应对WTO多边贸易体制改革挑战,紧扣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强调尊重发展中成员享受特殊与差别待遇的权利。用好G20峰会等全球经济治理平台,适时开展WTO改革多边对话,加强与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沟通协调,在恢复WTO上诉机构正常运转、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方面寻找最大公约数,推动构建公平、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霍建国说。

杨禹在茶座最后总结道,“虽然目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我国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开放水平持续提升。归根结底,我们需要迎难而上,进一步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