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改革报看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最具魅力健康城市 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2019-03-10 17:55:23 来源:中山日报 

 



    核心提示

    14日上午,我市召开卫生与健康大会,总结部署我市卫生与健康工作,动员全市共同推进健康城市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市领导陈如桂、焦兰生、侯奕斌、冯煜荣、徐小莉、刘志伟,市政府秘书长李俊出席会议。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刘冠贤到会指导。

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部分目标
■健康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更高目标

    “持续提升城市宜居环境,建设健康城市”,是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两条主线之一。市委书记陈如桂指出,建设健康城市,是中山落实“健康中国”“健康广东”的具体实践,反映了全体市民共同的心声和需求,也为城市发展确立了一个新的更高目标;建设健康城市,实质上是政府动员全体市民和社会组织共同致力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健康促进过程,是建立一个适宜居住和创业的城市过程。

    中山建设健康城市,具备充分的基础条件:2016年,全市健康产业产值近800亿元,连续多年以超过30%年增幅快速发展;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77岁,医疗服务水平在全国非省级城市中位列前十;实现镇镇创建卫生强镇;被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报告列为全国28个健康城市之一;是全省8个健康城市试点市之一。

    陈如桂表示,在发挥上述优势基础上建设健康城市,可以破解发展瓶颈,补齐发展短板,推动城市发展由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进一步激发城市内生发展动力。同时,以建设健康城市为战略切入点,可以巩固和提升中山的基础优势,有利于积极主动融入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承接周边创新发展高地的高端要素溢出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梯度转移,提升城市对外开放合作和国际化水平。最终实现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市民生活更幸福更美好的目标。

■勾勒中山建设健康城市的“路线图”

    会议印发了《健康中山2030规划(征求意见稿)》、《中共中山市委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健康城市的意见(送审稿)》等文件,从建设健康环境、构建健康社会、优化健康服务、普及健康生活、发展健康产业、营造健康文化等方面,对健康城市建设作出制度安排,勾勒出中山建设健康城市的“路线图”。

    陈如桂表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为统领,以健康产业、健康环境、健康服务、健康文化为着力点,强化顶层设计,发挥综合优势,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最具魅力的健康城市。到2020年,力争建成广东省健康城市建设示范市,争取达到国家级健康城市建设示范市水平。

    陈如桂强调,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大力发展健康科技产业。加快打造千亿级健康科技产业集群,积极创建国家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区,力争用3—5年时间,打造成为世界级生物医药研发集聚区、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国际一流的高端医疗科技服务集聚区和粤港澳深化合作创新示范基地。二是营造安全健康环境。加快构建与广深半小时、与港澳一小时生活圈,促进健康资源的充分流通利用。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推动特色产业与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时尚文化及新经济模式有效嫁接。扎实开展城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空气质量全面优化、水污染防治、垃圾分类收集治理等行动,建设更多高品质的公园绿地、健康步道、亲水平台等,打造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健康持续的生态环境。三是优化提升健康服务。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居民健康管理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医联体、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等工作。推进一批重点学科、重点医院项目建设,面向国内外吸引和配置高端医疗资源,力争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医疗中心、医药卫生人才汇聚中心和医学高科技研究中心。四是推广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引导群众树立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等正确的健康观,多用群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法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让健康教育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五是培育发展健康文化。坚持以“全民”为主体,凝聚最广泛社会共识,形成全民认同、全民参与健康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弘扬文明新风,传播社会正能量,提升整个城市的文明维度和健康指数。六是深入推进健康单元工程。以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医院、健康企业、健康家庭等为重点,采取“完善创新、以点带面、逐年扩大”的方式,扎实推进健康单元试点工程,筑牢健康城市建设基础。

■坚持深化改革,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

    市委副书记、市长焦兰生总结并充分肯定近年我市卫生与健康工作成效。他表示,加快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是社会领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重要批示精神的迫切需要。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上来,瞄准卫生强市建设目标,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全力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焦兰生对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五个坚持”。一是坚持“三医”联动,着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建立综合监管制度。二是坚持预防为主,筑牢全民健康上游防线。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保障,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健康环境。三是坚持改善服务,增强人民群众健康的获得感。构建协同发展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卫生与健康信息化建设。四是坚持补齐短板,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的支持力度,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五是坚持创新引领,推动健康产业做大做强。创建国家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区,大力推进健康科技创新,促进健康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关新闻
我市出台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
2019年居民体质测试合格率将达93%以上

    中山日报7月17日讯  日前,我市出台 《中山市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一系列的健康指标。

    据了解,此次出台的《三年行动计划》参照了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城市的建设要求和指标体系。根据主要指标,到2019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不低于90%;居民体质测试合格率达93%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8.41平方米,森林覆盖率不低于23.06%;绿色出行率不低于65%;全市70%以上镇区公立医院达到二甲及以上标准,全市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医师数达到2.8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3.5人,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1人,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5.4张,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3人;争取引入不少于30亿元民营资本进入中山医疗服务领域,争取社会办医新增床位不少于2000张,争取建立医学检验、影像、血透、病理、消毒供应等中心3个左右,争取创建1-2家民营三级医院。

    这一行动计划还特别强调要倡导 “体育生活化”,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居民体质监测体系,建成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平方米以上。同时,落实中山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因地制宜发展群众性健身运动项目,支持开发特色运动项目,大力发展足球、篮球、游泳、骑行、广场舞等群众性健身活动项目,传承发扬武术、龙舟、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到2019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130万人以上,居民体质测试合格率达93%以上,中小学生体质测试合格率达95%以上。
    健康城市的概念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是世界卫生组织为积极应对快速城市化给人
类健康带来的挑战而倡导的一项全球性战略行动。其基本内涵是:将城市视作人类成长和愉悦生命的现实空间,秉承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理念,通过健康服务、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三方面目标的具体建设,减少危害人健康的因素,增加促进人健康的因素,形成拥有健康体魄、积极心态和拥有健康行为的人群,从而促进城市的再建设。

    新闻百科
    声音
努力建设全国健康城市示范市

    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刘冠贤表示,中山谋划部署健康城市建设,充分体现了中山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卫生与健康事业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努力增进全市人民健康福祉的决心和信心。希望中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在服务均等化、体系现代化、体制科学化和医疗高地建设上走在前列,争当全省卫生与健康事业排头兵,努力建设成为全国的健康城市示范市。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