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改革报看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对话粤港澳大湾区”举办 产学研嘉宾共议科技、文化、人才发展

2019-03-09 11:46:00 来源:腾讯科技 

2018-09-06 00:29


9月5日,“第十二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对话粤港澳大湾区”在广州举办。在开幕式上,泛珠 “9+2”省(区)联合腾讯发起“数字泛珠行动”,与会领导嘉宾共同启动了“数字泛珠行动”。在新时代背景下,泛珠区域发展面临更多机遇,数字技术有望成为跨区域的创新引擎,推动政务民生、产业生态、人才文化等各领域的跨越升级,促进广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泛珠 “9+2”省(区)联合腾讯发起“数字泛珠行动”,与会领导嘉宾共同启动了“数字泛珠行动”。

 

在腾讯具体承办的“对话粤港澳大湾区”活动中,产、学、研各界代表就科技创新、文化融合、人才发展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围绕建设科技湾区的议题,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香港南丰集团董事长及行政总裁梁锦松、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庆洪进行了讨论。

 


马化腾表示,期待未来大湾区达到“四通”状态:道路通,尤其是车辆通行要便利;人才通,优秀人才在湾区里面自由流动;产业通,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推动大湾区产业互通;人心通,让粤港澳年轻人互相熟悉、加深交流。

托马斯·萨金特分享了对大湾区的观察,他认为大湾区“非常有朝气”。他说:“人才的流动,不仅仅从大学到商界,同时也有反向流动,从商界到大学到研究机构。这是激动人心的事情,对应用科学来说很好。



曾庆洪说:“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有拼搏和冒险的特征,香港是一个金融人才中心,广州是一个传统政治文化商业中心,合起来互补,前景很好。”



梁锦松认为,大湾区对香港来说是重大机遇,“香港缺市场,也缺很多不同的产业,刚好深圳只距离香港40分钟左右的时间,如果香港跟深圳、广州合作的话,就能为国家吸引最好的国际人才。”



在“开放时代,文化湾区”分论坛,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故宫博物院副长冯乃恩,香港八和会馆主席、歌影视资深艺人汪明荃,著名编剧温豪杰展开交流。

 

 

吴志良表示,要建立一个大湾区,必要条件应该是建立一个文化的共同体。他说:“粤港澳三地都同属岭南文化的核心圈,人相亲、习相近,同宗同源,可以说是同声同气,心灵相通,是一个天然的文化生态圈,也是一个有天然文化认同感和亲切感的地区。”


程武从腾讯的“新文创”实践谈起,期待粤港澳大湾区产生文化创新。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经济概念,同时也是文化概念。粤港澳大湾区不同的文化充分融合起来,优势互补,不仅能够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更能共同创造出当今文化更多的合作可能,诞生出新的文化。


冯乃恩认为,在大湾区文化融合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有一个走出去的意识,把我们自己特色的岭南文化,把我们身后背靠的传统文化,用合适的方式走出去,跟世界进行融合。


作为香港文化界的代表,汪明荃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她说:“希望在大湾区设立‘文化园区’,让一些有志发展的人士参与,包括香港、澳门和其他城市的,作为一个文化事业创业者的基地。我要做三件事,就是文化交流、人才培训、创造新的作品。”


温豪杰说:“今天大湾区的吸引力是什么?不再是赚钱,不再是为了摆脱穷困,不再是为了创造财富,而是在追求心里面另外一个世界。”

 

 

针对大湾区创新人才的培养,美国《Science》系列期刊出版人比尔·莫兰,暨南大学校长宋献中,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党委书记刘树军,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庞川,著名生物学家、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饶毅进行了深入探讨。

比尔·莫兰为大湾区吸引顶尖人才提出建议,他说:“怎么吸引AI人才呢?可以是提供孵化器,提供奖学金。在大湾区,还可以利用文化作为一项优势吸引人才。”


宋献中认为,科技湾区和文化湾区的建设,最终要靠人才。他说:“在大学里面我们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要点燃一把火,培养他们自主的学习能力。”


刘树军表示,目前在和腾讯合作,培育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兴趣,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激发青少年知识创新的活力。这是社会要关注的,同时也是载人航天工作的重要抓手。


饶毅介绍了瑞士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经验,他说:“我觉得创业的气氛深圳和粤港澳湾区有,但是这个气氛和氛围永远在最前沿领先的科技在一起,你才能产业最终领先。”


庞川认为,目前一系列的壁垒,都要在未来大湾区合作当中充分地把它打破。只有这样,人才充分交流、信息充分交流、生产要素充分交流,未来才可能有更多的成果出来。


以下为“对话粤港澳大湾区”部分速记:

第十二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 & 对话粤港澳大湾区

论坛一 智慧连接 科技湾区

主持人:我记得去年在腾讯举办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发言当中,马化腾先生曾经提到了一个自己的观察,也是他自己一个思考和观点,那就是科技创新和未来其实是有赖于“硬件+软件+服务”。经过这一年的时间,我们看到湾区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如果从科技发展的趋势来看,现在关注到的新科技、新未来和新趋势是什么?而这些新又如何成功地让湾区拥有新的理念,我们听听您的见解?


马化腾:最近两年大家新的焦点在科技领域,一个是人工智能,尤其最近一年谈得特别多,人工智能类似过去发展二三十年的互联网一样,开始进入下一代全新的阶段,开始融入到生活各个方面,当然现在还是非常早的早期,但是大家看到这两年很快就拥抱上了。包括我们产业界,大量投入研发力量,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才也非常受追捧。


另外,像量子技术,包括量子通信计算等等,这是更加远的,诞生如果一旦有技术突破,更加是跨时代,可能是颠覆现在所有计算信息领域跨时代的巨大变革。当然现在还很早,现在在实验室里面一些很少的情况才有,我们产业界,各个国家都特别关注。因为如果谁能有突破,特别是有量子霸权这样的可能,一旦谁掌握就形成了一种霸权,一种极大的威慑力。


另外一个领域就是机器人,这个是复杂的综合体,结合了精密制造,新能源,包括人工智能,因为它要理解周边的情况怎么样,跟先进制造相结合,这个产业可能是更加适合我们现在在大湾区发展。因为大湾区在全世界以软、硬、服务三位一体著称,特别是在智能制造方面最领先的区域,全世界包括美国,做智能设备基本必须要到大湾区来做研发、设计、打磨做一个样板,迭代产品,这方面大湾区最有竞争力。


未来我们更加关注这几个领域的科技发展,主要有三块:第一、技术突破。第二、应用场景,用在什么地方,市场在什么地方,这个很重要,因为市场大,可以吸引很多技术聚集在这里。第三、开放生态,是不是一个产业链,大湾区软、硬、服务三位一体就是开放的产业链,它会吸引很多生态链的企业进驻大湾区里面,这是我们观察的到的。


现在可以说,竞争力,赛道已经有了。另外一个就是产学研接力跑也形成了,下一步关键还是人才,现在已经开跑了,接棒的运动员是谁?我觉得下一步还是大湾区如何让人才流动,如何在教育方面真正吸引很好的人才,能够打通两岸三地人才的交流,我觉得这是一个关键点。


主持人:Pony能否透露在您的想象当中,未来汽车的空间将会变身为什么样的空间,你希望在传统汽车中可以享受什么新科技?

马化腾:有两类,一个从车联网角度来看,未来的5G和现在的通信方式不一样,让车和车之间,包括车和路之间,都拥有高速通信的协议,能够更快提高道路交通的效率,很多车是感应的,很多系统是连在一起,所以它们的启动、停止可以控制,这些是可以做得到的,对安全、自动驾驶都有很大的提升。另外一个在车内,对驾驶员、乘客也有不同的感受,这里面有不同的需求,我想人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但是在车里面看手机其实是很伤眼睛的,我想手机一个很大弊端就是让大家近视眼增加了。未来的车载平台,可能你的内容不一定显示在晃动的手机上,可能在车门或者更大的屏幕可以同步显示,甚至可以防震,就是颠簸时可以自动调试,对眼睛更好,或者通过声音来传达。


主持人:怎样才能抓住数字中国的机遇,尤其在湾区发展过程,怎么把这样的朝气蓬勃进行到底?


马化腾:今天谈到数字中国、数字泛珠和数字湾区,是三个同心圆,确实是非常有天时地利人和。因为整个湾区的数字化基础非常好。当然,我前面谈到的整个智能制造,它本身就是数字化整个技术实施的基础设施。你没有这些设备,没有手机,这一块不可能的,也包括很多软件、互联网应用的研发,包括全球可能最普及的移动支付、微信支付,就是在广州这里诞生的,所以从这个地方辐射到全国甚至到全世界,我们有先天的优势。所以,有很多创新在大湾区率先去试验,而且尝试很多不敢想的东西,我们可以率先去做。包括像发票,我们能不能用区块链做发票,让假发票无处遁形,这些都是我们的场景,是国外没有的,也有很多是首先在大湾区里应用,所以我觉得我们有很好的环境,天时地利人和。


加上我们的人才,其实也是非常有吸引力,虽然说还需要各个区域来互相支持。谈到数字中国,对我们湾区来说,也有一些不足,就是我们现在的区域协同,还需要更进一步实现互补优势。谈到深圳有朝气但是也有它的不足,比如我们的医疗、教育领域还是需要提高。移民城市都是年轻人打拼,确实是出成果很快,但是随着这些打拼年轻人成家立业、生孩子,他们都在关注下一代的发展,你会发现我们其实国际学校是比较少,幸好我们跟香港比较近,所以我们吸引的很多国际人才,家是安在香港,孩子放在香港上学,然后人每天来回深圳上班,但是这样做,我觉得还是远远满足不了越来越多人才的需求。


包括医疗也一样,以前春节深圳是空城,大家都回家了,现在很多打拼的年轻人开始把老年人、孩子从内地接来深圳过年,所以深圳过年的时候现在反而人多了,这时候对医疗方面的需求就开始暴露出来了,这也是需要提升的地方我们要看到我们有好的地方,也有需要融合的地方,大家优点应该互相借鉴,互相结合在一块,才是一个好的方向。


主持人:我们请嘉宾来做一个预测。我们以三年到五年来做一个期限,伴随着科技的注入,伴随着科技的力量,我们会看到大湾区的建设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呈现什么样的未来。


马化腾:我很赞同曾总讲的“道路通”,尤其是车辆也要通,因为现在只是基础设施路通了,但是实际上车还没通,现在两地牌照很复杂,超时间还要换车牌。所以,下一步港珠澳大桥通了,如果在车方面有一些突破的政策,我觉得那就是更好。


另外一个是“人才通”,刚才曾总也讲了。科技领域,软件硬件人才如何在湾区里面自由流动。我们现在看到特首也非常积极,有不少政策,包括香港最新的“千人计划”,因为她现在尝试着,一千人需要的话,可以特批给签证等等,这都是很有益的突破,包括税收,能够在两地互认人才收税优惠等等,希望未来三年慢慢有成绩出来。


另外一个是“产业通”,大湾区的产业要互通,现在其实是民间在做,但是从政府、大湾区政府在产业推动其实还有很多空间可以来推动。基本上都是民间,包括我们现在看到的大疆无人机,他可能就是在香港创业,港科大创业,到深圳设立企业,到东莞、到珠三角来生产这样的自发来做,而且,香港吸引一批来甚至有来自美国硅谷智能硬件的创新公司,是用这种多地的办公协同的模式,目前都是自发,很多模式政府都不知道,我觉得应该更多去看,有什么政策支持他们做创新。


最后,就是“人心通”,我们做了两年青年夏令营,第一期招募了100个大湾区的青少年,60个来自香港、20个来自澳门、20个来自广东。今年是第二期了,目前还增加了到香港一些企业去参观。效果是非常好的,现在最大的隔阂就是年轻人之间没有交流,大家不了解,都不知道对面发生什么情况,直到过来交流一下才打开很多眼界,他们回去就成为种子,去传播自己看到的情况,让粤港澳三地的年轻人能够互相熟悉。他们甚至想搞成一个协会或联盟,除了夏令营以外,还可以经常搞活动。我们从这里面得到很多启发。所以,未来湾区人心需要相通,我们需要从文化、教育活动等方面更多去考虑。


论坛二 开放时代 文化湾区

主持人:有请程武先生,让大家知道腾讯在文化交融,在跟香港、澳门的文化优势互补方面,包括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它现代的呈现方面都做过很多的努力,我们把时间交给您。


程武:谢谢伟鸿。今天很高兴有机会参与这个特别的论坛,其实谈到粤港澳大湾区,非常多的嘉宾首先想到的是经济湾区,包括贸易与服务、金融、物流,我觉得这是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就像刚才Pony讲过的,其实粤港澳大湾区也应该是一个文化概念。刚才两位来自于香港和澳门的嘉宾都讲,其实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是同根同源,有天然的亲近感,大家沟通交流起来非常容易。但又因为地域的特点,各地有各自的特点,如果粤港澳大湾区不同的文化能够充分融合起来,优势互补,不仅能够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有更大的可能性,诞生出新的文化。


我记得在Pony在讲科技的时候,讲大湾区在科技方面抓了几手好牌,我相信如果粤港澳大湾区能够充分合作起来,我们也能够在文化上唱一出好戏。最近这方面有一个具体的例子,感触特别深。


大概一周以前我和团队一起在雅加达参加今年的亚运会,今年的亚运会我想在座很多嘉宾朋友也关注了,中国很多健儿和亚运健儿一起去展现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项目,我们有非常多的传统的选项。今年雅加达亚运会最大的一个亮点是它增添了一个新的亚运会项目——电子竞技,这在整个亚运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也是整个电子竞技历史上划时代的一笔。我们的亚运会大家庭正式认可由人和机器结合进行人机博弈的团体对抗,基于网络游戏发展出来的电子竞技,进入了亚运会的大家庭。而且非常高兴地跟大家分享,中国电竞代表队这次一共参与了三个项目,最后取得了两块金牌,一枚银牌的优异成绩。在现场,亚组委的官员,以及来自各个国家的代表团,还有很多像我这样的电竞参与者和爱好者都非常激动。因为我们看到电竞作为一个受全球,包括亚洲,包括中国年轻人非常喜欢的新型竞技运动真正走到了亚运会大家庭里面去。


我为什么讲这个例子,其实电竞能够进入亚运会的大家庭,包括中国电竞代表团能取得如此的成绩,离不开整个大湾区的重要努力,里面有两个因素,一个因素其实是要感谢来自于香港的霍启刚先生,还有他所在的亚洲电子体育联合会。正是因为他们在亚洲范围内做了大量的工作,让更多人理解和接受电子运动作为一个新型的体育运动的价值和对于奥运会大家庭的价值,我们才能够成为亚运会大家庭的一员,这是来自于我们整个香港合作伙伴的努力。


另外一方面中国代表队在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像腾讯这样的公司我们在过去做了大量的工作。其实腾讯在过去十几年里面,不管是网络游戏,还是电子竞技赛事组织方面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举两个例子,我们在过去6年里面分别组织了LPL和KPL这两个专业赛事,每一个赛事在2017年用户的观赛点击分别超过了100亿,也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电竞选手。在这次亚运会之前我们也把这批中国代表队接到了我们大湾区,在深圳体工大队基地上进行了封闭训练。


我觉得这样一个例子就能代表在大湾区这一片

不断创新,不断迎接新文化可能的地方,如果我们大家起来优势互补,可以为大湾区,为中国,包括为全球的数字文化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可能。


主持人:我知道腾讯有新文创的战略构想,而且在非常多的场合都提到要构筑中国的文化符号,故宫可能只是其中之一,在未来我们大湾区的建设当中构建文化符号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举措,我们会看到什么样的呈现呢?


程武:其实刚才冯院长讲了故宫在文化方面,包括推动科技和传统文化的融合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也和腾讯有很多的合作,也让我想起了很多的回忆,包括我们两年前,Pony、冯院长一起发布的腾讯跟故宫的战略合作,去年我们也和故宫做了联合的创新实验室,希望能用科技,包括人工智能,包括云,能够更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当代再演绎作出更多的探索,我们一起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在网上受到非常多年轻用户的喜欢,也通过现代的方式、科技的手段让他们对故宫为代表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实刚才冯院长讲了一个例子,我们前不久和故宫一起合作,我们请了方文山先生把《千里江山图》这样一个古画,用中国风的现代歌曲做了演绎,年轻人非常喜欢。其实刚才您讲到有另外一个嘉宾,就是温豪杰老师作为总编剧,主导创作的现实题材主旋律的电视剧《面向大海》,待会温老师可以具体介绍一下,这个也是腾讯影业和温豪杰老师,还有主创团队在改革开放40年的大背景下,以深圳为代表的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和时代变迁。不管是我们跟故宫、跟冯院长这边合作的传统文化,还是跟温老师合作的当代的现实主义题材,其实这两个题材都是我们非常关注的。我们希望用腾讯的力量,腾讯互联网的力量和腾讯在内容业务的能量,能够在这两个领域里面打造更多优秀的作品、优秀的文化符号,能够讲述中国的传统风貌,讲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这里面也是我们提出新文创的核心目标。我们希望连接更多的商业的主体,文化的主体,还有优秀的个人,跟我们一起讲好中国故事,打造出更多中国文化符号。这里我们讲腾讯可以扮演一个特别的角色,腾讯希望能够扮演好连接器和助推器。怎么讲呢?大概会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层面我们希望充分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湾区周围丰富的文化资源。所以大家会看到,一方面我们在国内外会跟故宫、敦煌都有非常好的合作。其实在粤港澳大湾区也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最近我们也在游戏方面跟香港非常多的开发团队也有很好的合作,包括在影视方面,腾讯影业目前跟安乐影业、英皇、TVB都有非常好的共同创作的文化项目在里面。我们希望以腾讯的互联网和文化的内容业务为一个连接器,能够把整个大湾区的文化资源连接起来,包括在过去一年我们也和古龙先生版权委员会达成了协作,把古龙先生全部版权希望能够与漫画、影视和游戏的作品向年轻人做更好的演绎。去年也很高兴把香港金庸先生所有的武侠作品和凤凰娱乐一起合作,已经在腾讯动漫上开始使用漫画的方式表达金庸先生的武侠作品,让年轻人感受这种武侠精神,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是我们希望连接的第一个层面。


第二个层面我们希望连接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人才,过去6年,腾讯一直在通过Next Idea腾讯创新大赛,对年青人才进行系统挖掘和培育。我们特别赞同第一轮嘉宾所讲过的,其实人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希望能打造优秀的文化人才的梯队。Pony也介绍过,去年开始我们也在做粤港澳青年营的活动。


第三个层面腾讯想的跟冯院长讲的不约而同,我们希望通过腾讯充分连接全球的文化市场。目前其实我们的文学已经走向全球,中国的网络文学推给全球青年文化爱好者,腾讯动漫的作品在日本和韩国都有非常好的反响,我们的影视作品也跟好莱坞以及其他的国家有很多很好的作品,我们希望把中国的文化作品能够更好的带往全球,所以我相信,接下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生态的构建过程中,腾讯可以扮演好连接器和助推器的角色。


主持人:我们这节的主题是在一个开放的时代构筑一个文化的湾区,毫无疑问我们要打通文化互联互通中的障碍,我们需要寻找到每一个地方的文化核心和它的特色,在这一轮对话结束之际请粤港澳三地的嘉宾做一个最精炼的总结,我们应该打造什么样文化核心,实现文化产业的交流和互动,让我们的合作可以更加美好。


程武:我想难得历史给到粤港澳大湾区这样一个机会,我们今天在这里一直讨论如何打造一个经济共同体,也打造一个文化共同体,更重要的是打造一个命运共同体,如何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我相信腾讯一定会发挥自己企业积累的优势,我们自己的愿景。刚才我讲过在文化领域里面成为连接器和助推器。但是我觉得不仅仅是腾讯,包括腾讯在内的所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参与者,我们都希望还是坚持敢为天下先,这个敢为天下先我觉得有三层含义:


第一个含义一定要把握先机。创新一直是深圳这座城市的代名词,从体制的改革,从整个经济生活的变革开始。看过去近代中国的历史有无数首次的变革都是从粤港澳这个环境开始的,所以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承担新的历史使命,在文化领域,在科技领域,在运营领域如何更好的创新,给中华民族、给中国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我觉得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第二个先还是要效率为先。因为40年前深圳有句非常有名的话,叫做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我想如何能够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经济文化和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提高我们的效率,其实第一场论坛的嘉宾和第二场嘉宾都提过很多,不管是人才的流动,物流圈的建设等等方面,如何让效率最高,降低壁垒和降低障碍,可能这是我们粤港澳大湾区要承担的历史使命。


第三个先是要“先予后取”,我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竞争力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一时间能做成的,这里面要有长线的规划和持之以恒,特别是对于文化和文化符号的打造更是需要耐心和时间,我们如何更好的规划,然后才能有收获?我们希望和所有的业界同仁一起努力,继续敢为天下先。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