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4日
俯瞰南沙汽车码头,货轮正在运送汽车。南都记者 马强 摄(资料图)
南都讯 记者夏嘉雯 2018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主题论坛将于10月26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届时,“一带一路”沿线15个国家前政要和部长级官员,28个国家重要商协会负责人及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国际知名经济学家、商界领袖等国内外重要嘉宾将受邀出席论坛,参会代表共800多名。会上将首次发布《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蓝皮书(2013-2018)》。
论坛有1个主题大会和4个分论坛
本届主题论坛以“创新开放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为主题,采取“1+4”模式,即1个主题大会和4个分论坛,包括粤港澳大湾区与“一带一路”建设论坛、“一带一路”产业园区建设合作发展论坛、“一带一路”绿色产融合作论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职业人才培训和创业孵化论坛。
与会嘉宾将就打造全球最佳营商环境、共建经贸合作平台、发挥航空运输在21世纪丝绸之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强产业合作对接、搭建民间国际交流新平台、发挥港澳优势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等主题发表演讲。
主题大会上,广东省贸促会及珠三角9个市贸促会、香港总商会、香港中华总商会、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澳门中华总商会等共计16个粤港澳大湾区三地商协会将共同发起粤港澳商协会携手推进大湾区建设倡议,发挥商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湾区内企业合作提供便利,共同开拓海外市场。
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蓝皮书将发布
作为本届论坛分论坛之一,粤港澳大湾区与“一带一路”建设论坛由国家高端智库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承办,邀请到了香港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曾智华、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史育龙等重要嘉宾,就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方向、加强共建“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区域等出谋划策
《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蓝皮书(2013-2018)》由中山大学“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合作研究团队完成,也将于本次论坛上首次发布。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博士后、“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合作研究团队核心成员邹嘉龄介绍,蓝皮书基于翔实的资料、数据和科学的方法,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双向”投资合作、金融合作、人文交流合作、粤港澳携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领域全方位回顾了五年来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效,总结了存在问题。
邹嘉龄还介绍,蓝皮书还重点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和发展内涵,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定位、成绩与问题,提出了推动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和措施。
分论坛将倡议成立“一带一路”文化金融合作联盟
“文化金融合作是未来发展绿色产业的重要方向。”分论坛承办方亚太日报副总裁刘坚表示,金融是绿色产业的核心动力,文化产业知识较密集、资源消耗低、创意含量高、可持续性强,是绿色产业转型的突破口。
分论坛之一“一带一路”绿色产融合作分论坛,将围绕数字经济、新能源、文化旅游、智能环保、生态农业等创新产业与绿色金融的结合展开,通过对重点项目的交流研讨,建立“一带一路”产融合作新机制,打造绿色发展新平台。
刘坚介绍,分论坛上还将由相关国家的文化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媒体共同倡议发起“一带一路”文化金融合作联盟,调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文化产业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水平,完善文化产业价值链,推动文化产业投融资,形成文化产业高端集聚,促进国际文化市场繁荣发展。
此外,分论坛“一带一路”产业园区建设合作发展论坛将着重推广“一带一路”产业园区建设的“广东经验”,嘉宾们将就产业园区有效产业规划对接、创新产业园区建设合作模式、创造良好的园区人才发展环境,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分论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职业人才培养与创业孵化论坛会议上,200余名中外来宾将共同见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场汉语培训国际合作第二期签约仪式。
数据
到2017年,广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到1 .5万亿人民币,比5年前增长了4 0 0 0多亿人民币,占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从2013年的1 6 .4 %增加去年2017年的2 2 .1 %,增加了5 .7个百分点。
双向投资也在稳步提升。2017年,沿线国家在我省设立企业1 0 0 8家,增长5 2 .7 %;合同外资1 7 4 .8亿人民币,增长1倍多;实际利用外资31 .2亿人民币,增长48 .6%。我省企业在沿线国家新设立境外企业(机构)1 1 8家,协议投资额2 6 .4亿美元,都有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