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报 改革网讯)2018年以来,贵州省铜仁市全面启动实体经济三年攻坚行动,主攻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等九大产业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农业大市迈向工业强市。
近年来,铜仁市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坚持走高端化、集约化、绿色化的发展路径,深入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实施双千工程,积极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
传统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据悉,2018年,铜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6.52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增长9.6%,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5%。
“我们的年产10万吨锰基新材料技改工程项目,始终把绿色环保理念贯穿项目建设和生产全过程。”铜仁金瑞锰业安全环保工作负责人冉景波介绍,“企业投资了3000余万元对环保设施进行提质改造,改造后,废渣由原4万吨/年产品需产生30-40万吨废渣,到现10万吨/年产品仅产生5-6万吨废渣,废渣减少70%,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废气几乎零排放。”
铜仁金瑞锰业之前是一家传统电解锰企业,技术层次低、经济效益差。为适应新的行业形势和市场需求,去年上半年,该公司紧扣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方向,依托全市锰资源优势,瞄准前沿市场,投资4.94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锰基新材料技改工程”。该项目是金瑞锰业实施锰系业务转型发展的重大项目。
项目于2018年4月开工建设,2018年12月主体设备安装调试。今年1月,4万吨高纯氧化锰生产线带料调试生产,5万吨高纯硫酸锰、1万吨高纯无硒锰生产线预计今年3月建成投产。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达12亿元、税收5400万元,解决就业260人。
据了解,项目建成后,金瑞将转型成为经济效益好、绿色、高端的锰基新材料企业,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氧化锰生产线、国内规模最大的无硒锰生产线和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高纯硫酸锰生产线,并将长期致力于发展成为国内一流锰基新材料研发及生产基地,中国五矿新能源材料配套生产基地,锰资源高效利用与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和行业标杆企业。
据悉,2018年以来,铜仁市坚持以“千企改造”工程为契机,狠抓传统产能转型升级,全年实施“千企改造”工程企业197户、项目206个,铜仁卷烟厂、大龙银星汞业、金瑞锰业等重点项目完成技改,完成技术改造投资75.7亿元。
企业三废实现循环利用
走进红星锰业厂区,玉兰、香樟、银杏等树木有序分布,整个厂区掩映在一片绿色中,不时传来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和远处机械设备嗡嗡作响的声音。
红星锰业是一家主要从事新能源、新材料应用领域锰钡系列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生产和经营企业。近年来,红星锰业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强化技术创新、设施设备更新,加速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2011年,红星锰业停用效能较低的蒸汽锅炉,每年花费5000万元向邻近的贵州华电大龙发电有限公司购买废热蒸汽作为生产所需的热源;同时,投入1亿多元实施清洁化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环境综合治理系列工程。
据该企业环保负责人胡永庆介绍,红星锰业在加强环保制度建设和资金投入的同时,不断结合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升级,努力实现相关污染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利用,将“三废”变废为宝,实现节能减排、循环利用,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发展道路。
红星锰业集团是最早一家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研究资源循环利用新模式的企业,该企业将烟气中的硫利用化学反应“脱”出来,得到高纯硫酸锰原材料,既得到了生产需要的原材料,又解决了废气对环境的污染。该项目2012年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
去年来,大龙开发区在已有红星锰业、大龙汇成新材料、贵州能矿集团、中伟锂电新能源基础上,先后引进格瑞特、中南创发、金川等负极材料、碳酸锂、废旧锂电池循环回收等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大龙开发区数十家规模以上的企业强强联合打造循环经济新模式,就企业“三废”相互循环利用达成统一意见,形成一条绿色发展的“生物链”,不仅解决了环境问题,还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率
绿色经济成为发展底色
传统产业发展如何提质增效?
铜仁海螺盘江水泥采用当今国际最先进的旋风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工艺技术,以工业废渣做原料,配套实施余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近4年来,实现各类税费4.19亿元,仅2018年,该企业就实现工业总产值16.2亿元,缴纳税收2.38亿元。
铜仁海创焚烧垃圾处理项目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垃圾发电厂建在水泥厂内的项目,日处理生活垃圾600吨,垃圾处理覆盖碧江、万山、铜仁高新区等地,各项排放指标要求比欧盟、日本标准还严格。
大龙中伟—金川废旧锂离子电池综合回收循环利用项目,是世界500强企业金川集团和中伟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打造,全部建成后将打造成全新的新能源材料循环体系,构建起新能源绿色供应链。
海螺水泥厂及海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是我市推动绿色化、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代表,企业严守“三同时”制度,严格配备先进环保设施,采用先进环保技术,实现“三废”达标排放、循环利用,实现了企业效益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统一。
在铜仁,还有很多这样的传统企业在积极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后的企业效益明显改善,经济动能转换明显加快,绿色发展明显提升,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崭新面貌。而除了铜仁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移动能源项目也迅速落地生根。
在铜仁高新区,一座由铜仁梵能移动能源公司总投资390亿元建设的移动能源产业园巍然挺立,一期部分生产线已建成投产,二期厂房建设正如火如荼。其生产的砷化镓、铜铟镓硒薄膜柔性产品在全球领先。
据了解,该公司项目于2017年6月落户铜仁高新区,分三期建设,预计每年总产出约880亿元,税收达130亿元,包括了600MW柔性砷化镓(GaAs)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2100MW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5万辆全太阳能动力汽车生产制造,预计全部建成后将解决近万人就业。
在绿色发展道路上,铜仁高新区依托已入驻的铜仁汉能移动能源、中宇智能通讯、德威精密模具制造、华迪斯锂离子电池、阳明科技、狂野助力电动车、恩纬西LED光电等重点项目,实现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抱团发展。目前,高新区有注册登记企业575家,先后获得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