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于文化 崛起于产业

2019-03-01 13:42:21 来源:本网专稿 

苏州吴江区围绕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持续发力,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不断探索前行

大运河苏州段总长度约80公里,其中苏州的吴江段北起瓜泾口北岸,南至盛泽鸭子坝,总长约43公里,占苏州运河的一半以上、江南运河的1/8。图为大运河吴江段繁忙的运输景象。(资料图片)仲海金摄   

□ 中国改革报记者 张海莺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规模最大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全长1794公里,地跨6省市,沟通5大水系。大运河展现了巍巍华夏泱泱大国之气,它和长城一样是驰名中外的伟大工程。

大运河苏州段总长度约80公里,其中苏州的吴江段北起瓜泾口北岸,南至盛泽鸭子坝,总长约43公里,占苏州运河的一半以上、江南运河的1/8。

位于吴江松陵镇的古纤道长虹卧波,见证了大运河吴江段的沧桑变迁。航运繁忙的大运河是穿越千年的“活化石”,记者驻足停留的短短几分钟就有6艘货轮或徐或疾平稳驶过。大运河一直是南北水上运输的综合交通枢纽,是不折不扣的黄金水道。

滋养一方风土,大运河更是千年吴江繁荣之源。

因“运”而生,因“运”而兴。近年来,苏州吴江区围绕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持续发力,在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中不断探索前行。

因“运”而生

底蕴深厚的文化带

刚刚热播完结的古装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展示了盛家女儿明兰、华兰出嫁时,十里红妆、浩浩荡荡的盛大喜庆场面。“十里红妆”是明媒正娶的代名词,再现了当时的“厚嫁”风尚。而装载着嫁妆伴随新娘出嫁的,就是提盒和扛箱。

在吴江的黎里镇,六悦博物馆收藏展出了2000多个提盒、扛箱和妆奁。据了解,六悦博物馆是长三角地区最大,藏品数量最多的民间博物馆,创办人杜维明是金发碧眼的美国人,对中国民间艺术品有着浓厚兴趣,热爱收藏。18,000多平方米的展厅陈列着从各地收集收藏的30余类展品35,000件,囊括各式古建筑构件、古董家具、木石雕刻以及曾属于古代庙宇和住宅的工艺品等。

彼时,杜维明钟情于黎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千年历史积淀,这和他的藏品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气质十分契合。最终杜维明决定在江南水乡黎里开设博物馆。

六悦博物馆不是一枝独秀,黎里还引来了海归博士山东人徐鹏林,创办了中国锡器博物馆。该博物馆展品达1000余套,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锡器博物馆。历史上,天下锡器以苏州为盛,制锡大师也多出自黎里。追根溯源之外,徐鹏林还看中了黎里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当地政府部门热情周到的服务,不仅无偿将古镇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毛宅供其博物馆使用,还多方协调,帮忙推荐申请相关补助。

“博物馆已成为黎里古镇聚人气、有感知的重要阵地和文化新地标。”吴江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区大运办副主任陆晨介绍,截至目前,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运河博物馆群的摸底工作初步完成,除了已开馆的六悦博物馆、中国锡器博物馆,目前还有9位收藏家均有入驻吴江且有创办博物馆的意愿。

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

灯谜带火了建镇600余年、历史人文浓郁的“京杭古运河城镇”——吴江的平望镇。

从2013年起,随着第一届“平望杯”的成功举行,平望突然就成了中国灯谜圈里的“网红”,并且热度经久不散。

以一镇之力举办全国性灯谜大赛,平望并不是首例。但是,连续多年都举办全国性灯谜大赛的镇是独此一家。因此,平望为中华灯谜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样本。

平望灯谜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在清末民初相当普及,具有深厚的历史源远、清晰的传承谱系、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如今灯谜俨然已成为平望家喻户晓的地方习俗。近年来,平望灯谜更是得到了蓬勃发展。2008年、2013年和2016年,相继被公布为吴江区、苏州市和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连续举办6届“平望杯”中华灯谜邀请赛,在海内外颇具影响。

陆晨告诉记者,吴江还瞄准两个抓手,即通过抓形象宣传、主题活动,打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新思路。以吴江运河文化为中心,区大运办及相关区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承办了首届长三角运河城镇发展峰会,探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机遇。与区摄影家协会合作,启动“运河之美”摄影大赛。平望镇举办了第四届“运河人家”厨艺大比拼、中国国典书画院艺术家走进运河古镇采风、首届中国(平望)运河青年文创挑战赛、“走近运河”图文展等主题活动。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塑造吴江大运河文化形象,积极助力大运河品牌的打造。

因“运”而兴

质效并举的经济带

大运河为沿岸城市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朱文超是吴江震泽镇蚕丝同业公会的会长,而另一个身份——“辑里湖丝的传承人”更让他骄傲。

震泽,是蚕丝文化的发源地。清光绪年间,震泽镇所产辑里湖丝曾在纽约万国丝绸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中国蚕丝之母”费达生在此开办中国近代首个股份制机械缫丝厂。桑柘含疏烟,处处倚蚕箔。记忆中,朱文超的奶奶是缫丝的高手。“震泽镇自古以来就是江南五大桑镇之一,我们这的农户,几乎都会养蚕缫丝。”言谈中朱文超不无自豪。

绽放于文化,崛起于产业。

震泽丝绸已成为苏州的名片之一,并形成了江苏全省仅有的丝绸全产业链,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目前震泽镇聚集了百余家丝绸企业,形成金花领衔、小花紧跟、百花齐放的格局。于千载蚕丝文化之乡成长起来的太湖雪丝绸已入列中国十大丝绸品牌。

桑蚕丝织是江浙等地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震泽“一根丝”织就了一个年产值超15亿、年增长率近30%的产业集群。

在大运河吴江段的最南段,同样长于桑蚕丝织的吴江盛泽镇以发达的丝绸织造业、繁荣的丝绸贸易而闻名遐迩,盛泽以一个镇的实力与苏州、杭州和湖州并称为“中国四大绸都”。“晴翻千尺浪,风送万机声”“日出万绸,衣被天下”就是对当时盛泽的生动写照。

唐代,盛泽所产的贡品“吴绫”名满天下。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各经济体领导人和代表拍摄“全家福”时所穿的特色中式服装引起了广泛关注。男性领导人服装的主要面料宋锦也走上国际舞台,令世人瞩目。华贵的宋锦来自“深闺”,出品于盛泽丝织企业的宋锦让盛泽丝绸再次大放异彩。

盛泽丝绸纺织产业历史悠久,庄面是清代至民国时期的丝绸交易场所,盛泽庄面是中国古代第一个专业丝绸交易市场,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承接“庄面”的功能,在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

2017年,中国东方丝绸市场交易额实现1173.58亿元,连续5年超千亿元。“中国·盛泽丝绸化纤指数”被誉为行业的晴雨表,《中国纺织化纤面料编码(部分)》正式成为国家标准。

“蚕乡”震泽、“绸都”盛泽,特色城镇既是大运河文化遗产内涵和价值的传承者,也是新时代大运河沿线经济建设的“马前卒”。

75岁的颜金官是吴江桃源镇上的卖酒人,数十年枕河而居,老人售卖苏派黄酒,更“推送”着苏南的酒文化。老人热情地陪同记者来到镇上的苏南酒文化馆,这里依次展示桃源的铜罗古镇酿酒历史、酿酒文化及酿酒工艺,还陈列了铜罗古镇历年来的酒藏品,为安详静谧的古镇增添了一丝“烈性”。

桃源在运河时代即为江南的商道要冲。酿酒是桃源的传统产业,年产黄酒量占全国总销量的10%,有“天下黄酒第一镇”的美名。据介绍,2017年10月,江苏步步高置业有限公司与桃源镇政府携手合作,投资8亿元启动了酷客酒业项目。2019年1月10日,酷客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一期)项目试生产,加快了桃源传统黄酒产业提档升级的步伐。

 

吴风越韵,大运河和吴江相依相伴,共历千年兴衰繁华。除了将大运河吴江段打造成底蕴深厚的文化带,质效并举的经济带,水乡泽国吴江还在韵味浓郁的旅游带、风景秀丽的生态带建设中加大力度。

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成为大运河上最为光彩夺目的一段是吴江未来的努力方向。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