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落后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 河北省灵寿县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2019-02-27 13:50:47 来源:本网专稿 

□ 王吕 鲍文涵 赵心泽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进一步激发中部较落后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的政策措施,根据国家发改委人事司安排部署,我们近期在河北省灵寿县开展专题调研。调研中,听取了有关部门和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对企业负担重、项目落地难、营利能力弱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发展活力和质量不高

民营经济在河北省灵寿县经济全局中占据重要地位,灵寿县经济开发区入驻企业中97%为民营企业。2018年,经济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7.97%。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县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并吸纳了大部分新增城镇就业人口。但是,2018年灵寿县民营经济产值不足1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1.1亿元,仅为石家庄市(下辖8区、13县、市)的1.3%,同比增长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民营经济发展总量不大、活力不足,质量不高。

产业规模小。灵寿县初步形成了生物制药、环保材料、建材生产、纺织制造等协调发展的工业格局,但各领域的龙头企业不多,产业规模偏小。例如,石材产业是灵寿县的传统产业,但县内却无一家规模以上企业,多数企业为家庭式作坊。调研中发现,仅灵寿县三圣院乡就有小作坊365家,不仅产值小、工艺不佳、抵御风险能力也较低,且存在环保、安全生产等隐患。

优质项目少。灵寿经济开发区是“省级经济开发区”,2017年园区生产总值43.07亿元,约占全县GDP的43%。目前,入驻企业55家,但是规模以上企业仅占50%,大部分集中于建筑材料、纺织品制造等领域,缺乏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企业效益普遍偏低,其经济开发区投资强度达到300万元/亩,但项目建设竣工投产后实缴税收达到15万元/亩/年以上的企业寥寥无几,政府制定的补贴政策长期“无用武之地”,甚至有的企业已停产多年,厂房荒芜、土地闲置,造成浪费。

创新能力弱。灵寿县高新技术企业较少,产品生产多集中于初加工领域,2017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仅3.6亿元。例如,灵寿县的云母储量超过1300万吨,但是多年来缺乏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处于开采和初加工阶段,综合利用率仅40%(国外已做到100%利用,工厂无废料),环境污染较重。出口日本、韩国等地的多为云母粉等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常年遭受“剪刀差”,深陷“资源诅咒”。

转型升级难。目前,灵寿县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仍处于起步阶段,工业的数字经济渗透率不足10%,和发达地区差距巨大。多数企业对本行业提高效率和促进转型的前沿技术缺乏了解,且由于转换成本高、资金投入大、收益周期长、风险不可估算等原因,很多企业都是“差不多先生”,缺乏变革思维。大多企业负责人表示:“现在虽然难,但也够养家糊口”。同时,政府也担心提高准入门槛后企业会搬迁到临县,造成税收流失。

营商环境制约活力

近年来,灵寿县先后出台招商引资政策10条、开发区土地预收储意见、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政策10条等措施。尤其是在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后,民营企业家备受鼓舞,“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但是实际仍有多方面因素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发展。

放管服改革的“形、神”尚未兼备。灵寿县组建行政审批局,对107项划转事项进行流程再造,大力压缩审批时限、压减审批环节、减少审批要件,总体压缩审批时限52%,放管服改革初现雏形。但是,政务大厅仍然存在认识不统一、发展不平衡、服务不到位、信息共享难、部门协调难、平台统筹难等问题。企业反映由于授权不到位,很多涉及国土、住建、环保、消防等部门的事项仍需回到部门盖章,再到政务大厅审批,反而增加了跑腿办事难度。

“项目等土地”的情况较为普遍。由于灵寿县财力有限,收储土地较少,很多时候是项目引进签约后再去落实用地指标。在此过程中要面临拆迁、补偿、组卷等一系列工作,仅处理拆迁矛盾就耗费大量时间,办理土地使用证审批更是短则半年,长则一年两年。河北财源塑胶有限公司2014年进驻灵寿经济开发区,2018年才正式投产,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在落实项目用地,这也并不是个案。很多项目为了缩短落地时间,尽快投产,企业宁可被国土、住建等部门罚款,也要“未批先建”“边批边建”。

“环保一刀切”挫伤企业积极性。近年来,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但政策落实过程中通常缺乏分类管理和精准施策。在环保响应启动时,无论排放是否达标,无论烧煤烧电烧气,都要关停限产,给企业带来巨大压力。如河北益康新材料有限公司2016年已经根据环保部门要求进行了“气代煤”的设备改造,达到了环保排放标准。但近两年,依然被频繁限产或停产,造成了大量客户和订单的流失,预计2018年的企业产值由3亿元下降到不足2亿元。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按照河北省“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实施意见要求,灵寿县设立了1亿元担保贷款基金,要求合作商业银行按照1:10的比例放大贷款,但由于民营企业固定资产少、设备相对落后,担保抵押物价值不达标等原因,加之传统商业银行缺乏敏锐的长期价值发现能力,过于注重信用成本和资金安全回收,导致即使有政府基金担保,能最终获得贷款的企业仍然很少。该县政府正在考虑将1亿元的担保贷款基金缩减至5000万元,以避免担保资金闲置。

“亲商、安商、富商”的环境有待优化。很多民营企业家坦言,自己没有被当“自己人”看待。部分政府官员还存在一定的“长官意志”,问责思维强、服务意识弱,难以提供“有求必应、随叫随到”的服务。此外,招商引资的财政补贴政策存在“大水漫灌”倾向,对投资额、纳税额关注多,对企业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问题关注少,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多措并举创造良好环境

灵寿县区位优势优越,政策红利突出,发展后劲强劲,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与我国中部较落后地区具有的共性特征。未来,推动灵寿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在优化营商环境、补齐政策短板、激发市场活力等方面做顶层文章,又要在精细服务、降低成本、审慎监管上下绣花功夫,多措并举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营造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让企业愿意来。推广完善“最多跑一次”改革,扩大线上政务服务覆盖范围,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避免并联审批成为“表面文章”。做到一个项目、一名专员分包、一个责任部门、一套工作班子、一套推进措施,为企业提供“一对一”跟踪服务,优质高效做好“店小二”。拓宽招商引资的渠道,多途径挖掘优势企业和项目,尊重鼓励企业家精神,营造“企业家光荣、纳税人受尊敬”的良好氛围。

完善项目落地支撑条件,让项目落得下。一是强化土地保障。做好土地使用规划,优化用地指标结构,加强项目土地提前收储,推动工业用地“二次开发”,“未雨绸缪”缩短项目落地时间。二是避免环保政策“一刀切”。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分类管理,提升政策精细化水平,降低环保限产停产对企业的影响。三是拓宽投融资渠道。优化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措施,综合运用互联网金融、投资基金、融资担保、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扩大民营企业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

运用新理念推广新科技,让经营提质量。夯实数字化基础。推进城市大脑、工业大脑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激励企业运用数字化技术、装备、系统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提升智能化水平。完善人才政策。加快研究制定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相配套的人才政策,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技能人才进行有计划的重点培养,完善公共服务,解决后顾之忧。

加强项目事中事后监管,让市场有活力。一是推行“亩均论英雄”。不以企业规模大小为标准,建立以提高土地、能源、排放等单位资源要素产出率和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等创新要素生产率为导向的企业综合评价体系,推动政策红利流向“优等生”,倒逼“后进生”转型升级。二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房产地开发、招标投标等重点领域建立红黑名单制度,推进联合惩戒制,杜绝企业从项目签约到实施过程中的投机行为。三是推进包容审慎监管。保持政策连续稳定性,不频繁出台新政策,尤其是慎重出台收紧政策,加强政企间沟通协调,包容审慎呵护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壮大。

(作者均为国家发改委办公厅、社会司、价格司扶贫挂职干部)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