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领域信用建设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2019-01-21 13:40:00 来源:本网专稿 

——访安徽省亳州市发改委副主任韩建

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7年8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亳州市中心支行联合亳州市发改委、市信息局组织召开了亳州市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即亳州市联合征信系统二期)上线推广会议,标志着亳州市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资料图片) (图片由亳州市发改委提供)  

□ 中国改革报记者 吴限

“目前,全市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协同发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安徽省亳州市发改委副主任韩建接受采访时表示,2018年,亳州市更加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健全了社会信用联席会议制度,升级了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完善了信用数据“一月一统计、一月一通报”工作机制,拓宽了信用产品的应用范围,信用体系建设成效初显。城市信用监测排名2018年11月份位居全国地级城市第41位,市级信用平台在安徽省电子政务考核中位居全省前列。

顺应形势

信用建设成果初显

记者:诚信一个城市的灵魂所在,近几年,亳州市如何积极推进信用建设?

韩建:近年来,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工作,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总召集人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工作调度,及时解决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同时,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各县区和市直相关部门综合治理目标考核内容,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切实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通过不懈努力,亳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制度框架基本形成,编制了《亳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6—2020年)》,出台了《亳州市社会法人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实施细则》《亳州市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亳州市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亳州市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涉及依法行政、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典当金融、生产流通、法院、检察院等政、商、社、司众多领域,基本实现了社会信用政策全覆盖。

此外,信用成果应用广泛开展。建立“红黑名单”制度,目前已汇集18家单位、8359条“红名单”和16家单位、1936条“黑名单”数据,信用信息覆盖率由2016年的50家单位扩充到2018年的140余家。制定政府部门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与应用工作方案,为全市243个部门统一分配了账号和密码,市级37个部门通过事中事后监管平台建成“一单两库”,入库执法监察人员635名、检查对象76,524户,依法吊销企业217户,列入异常名录1070户。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