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报 改革网讯)近年来,铜仁市发展改革委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及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采取了一系列减少审批、加强监管、优化服务的具体措施,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全市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不断加大“放”的力度,着力营造“安商”的营商环境。围绕投资领域改革为重点,着力抓好“四个减”。一是减核准。严格落实2017年我省修订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要求,不断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目前,市级层面核准的项目较往年相比大幅减少,企业投资类项目除《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中明确要求核准的项目外,均全部实现备案制管理。二是减前置。按照上级关于精简审批事项文件要求,对涉及多部门的近50项核准前置,我委率先取消了18项属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前置条件,并推动将其他前置精简为“两项半”。即除少数重特大项目保留环评作为前置审批外,仅保留规划选址、用地预审两项前置。三是减报建。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清理规范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将投资项目开工前的报建审批事项由65项缩减为29项,推动项目审批不断提速。四是减环节。对已列入规划并符合条件的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两道并一道”,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直接审批项目可研报告即可。
——不断创新“管”的方式,着力营造“护商”的营商环境。依托大数据强化项目管理水平,大力推广随机抽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不断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公平竞争市场,形成了综合监管体系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大力推广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应用。逐步将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全部纳入到平台办理,做到“平台受理、在线办理、限时办结、依法监管、全程监察”。同时将重大项目储备、政府投资三年滚动计划等,纳入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推动实现项目申报、审核审批、计划下达、进度管理等都能全流程在线运行和监管。二是大力推广贵州省“项目云”应用。基于“云上贵州”平台互联网、电子政务外网运行,通过对项目信息动态管理、项目进展情况调度、投资和项目建设形势分析、项目联合审批和协同监督等十大功能,实现了对全市项目建设的精准调度、精准管理和精准服务。三是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依托贵州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息平台,建立以投资项目为随机抽查对象的检查对象名录库,大力开展项目随机抽查。同时率先在全省开展多部门联合抽查,一次性完成了对同一市场主体的多事项检查,实现了“一次抽查,全面体检”的目的,更切实减轻企业的迎检负担。四是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制定出台了《铜仁市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实施方案》,同时推动铜仁诚信网与信用中国网、贵州诚信网互联互通,建成运营“扫码知价格·诚信梵净山”旅游景区价格大数据平台。
——不断提升“服”的水平,着力营造“亲商”的营商环境。以“简化手续、优化程序、在线运行、限时办结”为工作目标,努力做到由被动审批到主动服务的职能转变。一是强化线上线下互联互通机制。将投资在线监管平台接入网上办事服务大厅,横向联通发改、规划、国土、环保等21家部门,纵向贯通各级政府,实现了所有非涉密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类事项网上受理、办理、监管“一条龙”服务,让数据信息多跑路、企业群众少跑腿。二是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对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的办理时限在法定时限的50%基础上进行再压缩,目前所有行政审批类事项承诺办理时限已控制在9个工作日以内(除专家评审等特殊环节),备案类项目更是实现了全程网办。三是不断优化项目审批流程。结合我市项目攻坚年行动,制定了《铜仁市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流程优化方案》,对该市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程序进行了优化,大幅缩减了项目审批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