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贵州-中国改革报看贵州,贵州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铜仁市多措并举 稳投资 保增长 促发展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2019-01-17 11:37:31 来源:中国改革报贵州记者站 

     (中国改革报 改革网讯)2018年以来,贵州省铜仁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在严防金融风险、债务风险和坚守生态环境底线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性作用,持续深入开展“产业大招商突破年”和“实体经济三年攻坚行动”,着力扩大民间投资做强实体经济,多措并举稳投资、保增长、促发展,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呈现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有效投资不断扩大的良好态势。

          2018年累计新增入统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383个,总投资1213.8亿元。1-12月该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6%,增速排名贵州省第3位(连续19个月排名位居全省前3位)。其主要做法是:一是强化创新审批监管方式,做实做优营商环境。一是强化试点探索。以深化投资项目审批“放管服”改革为突破口,探索在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和铜仁·苏州产业园(两区一园)开展铜仁市深化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监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以优化项目行政审批流程、推动监管方式由事前向事中事后转变为主要着力点,不断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强化项目审批服务。二是简化项目审批。积极推进减政放权,通过审批事项的下放、委托和承接,创新投资项目审批管理模式,大力推进减材料、减环节,推进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审批、承诺办结制等改革事项,在全省率先取消了18项属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前置条件,并推动将其他前置精简为“两项半”;将投资项目开工前的报建审批事项由65项缩减为29项。目前所有行政审批类事项承诺办理时限已控制在9个工作日以内(除专家评审等特殊环节),备案类项目实现了全程网办,实现了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双提升”。三是优化监管方式。依托“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和“大数据+”,对企业投资项目建设全过程实施有效监管。探索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加强企业投资项目信用信息监管,落实企业投资项目诚信履约责任,依法纠正和查处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实现项目合法开工、合规有序建设。

         持续优化投资结构,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一是政策二、持续优化投资结构,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一是政策激励民间投资。立足我市发展实际,围绕抓好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完善政策执行方式、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等政策举措细化落实,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将鼓励支持民间投资的措施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有效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大力开展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回头看”专项行动,全面梳理检查国家和省、市鼓励民间投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落实。二是招商吸引民间投资。深入开展民间投资项目谋划和推介活动,全市95个项目纳入省发展改革委《贵州省2018年重大民间投资项目工程包》对外发布,涉及工业、教育、科技、养老、旅游、医疗卫生、重大市政工程七个重大领域,项目总投资620.4亿元,拟引入民间资本规模475.2亿元。三是服务稳定民间投资。全面提升公用事业服务水平,对民间投资项目供电、供水、供气、排水等公共服务事项和项目咨询、手续办理、上门跟踪等相关服务提供免费代办,今年1-10月,全市申办事项569项,办结569项,办结率100%,收集各类问题145项,解决问题145项,问题解决率100%,有力保障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实施。

          强化项目谋划储备,补齐发展基础短板。一是围绕三、强化项目谋划储备,补齐发展基础短板。一是围绕民生谋项目。全市上下紧扣脱贫攻坚、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补短板和产业升级等领域,按照“强基础、管长远、优产业、做实体”的总要求,以长江流域生态大保护为主题,结合铜仁市绿色先行示范创建重点,谋划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和绿色产业发展项目27个,总投资达487亿元。二是围绕产业谋项目。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做强实体经济,大力谋划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大健康医药、农特产品加工、水、传统矿产资源、大数据、文化旅游经济、节能环保等九大产业链项目。同时,结合铜仁经济发展规划布局、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提出了梵净山绿色大健康、锰系新材料、智能终端和移动能源4个全产业链专项,进一步突出产业特色优势,加快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三是围绕补短板谋项目。抢抓国家补短板扩内需增后劲和加大对西部地区支持力度的机遇,积极谋划项目向金融机构推介融资,组织上报补短板重大项目41个,总投资1254亿元,拟融资993亿元;上报必要存量隐性债务在建项目13个,总投资526亿元,拟融资383亿元。全市累计谋划项目4466个,总投资23188.27亿元。

          拓宽发展融资渠道,多措保障项目资金。一是积极向上“争”资金。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加强与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的沟通衔接,多层次全方位加大项目建设资金筹集力度,千方百计促进项目落地生根。2018年全市通过发改渠道共获得中央和省级预算内投资支持项目300个,共获得中央和省级预算内投资27.91亿元。二是发行债券“募”资金。充分运用2018年、2019年铜仁市获得国家企业债券发行“直通车”激励政策有利机遇,积极做好企业债券发行工作,保障补短板重点项目资金到位。2018年该市上报企业债券7支,拟募集资金近80亿元,获得批复企业债券3支,批复募集规模人民币10亿元和美元2亿元。三是推动合作“聚”资金。深入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铜仁市在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15个,总投资718亿元,引进社会资本418亿元,项目涉及城乡基础设施、水利、交通、生态环保、污染治理和公共服务等补短板重点领域。同时不断加大项目融资对接,多点发力吸纳项目建设资金,为铜仁市稳投资、补短板集聚强力资金支持。(邓永立  罗立克  杨文杰)

[责任编辑:田洪波]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