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惩戒助力“决胜执行难”

2019-01-16 10:26:53 来源:本网专稿  

随着纳入失信“黑名单”、失信彩铃、冻结账号、上级督办等一系列探索全面展开,执行工作新格局成效凸显

□ 中国改革报记者 吴限

新年伊始,由人民法院报编辑部评选的2018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关键词新鲜出炉。这十大关键词排在第一的就是“执行总攻”。去年11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视频会议部署总攻“基本解决执行难”,提出要巩固深化成果,完善长效机制,为执行工作高水平运行和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执行难,曾经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重大困扰。生效的裁判文书得不到执行,法院判决就成了一纸空文。2016年3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时庄严承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随着纳入失信“黑名单”、失信彩铃、冻结账号……一项项探索全面展开,限制“老赖”的方式越来越多。如今,这一句承诺转已取得了显著成效,进入“执行总攻”阶段标志着“基本解决执行难”即将取得全面胜利。

执行+联动

织就失信惩戒“天网”

“您所拨打的手机实名登记机主已被人民法院发布为失信被执行人,请督促其尽快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只要有人拨打张家港市市民张某的电话,就会听到法院为张某“量身订制”的彩铃。

“法官您好。我马上把钱打到法院账上,赶紧帮我把那个彩铃取消了吧。”仅仅半天时间,张某就给法官拨打电话,表示立即还款。

2018年10月24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作关于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工作情况的报告时表示,推进联合惩戒体系建设,让失信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2016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与国家发改委等60家单位签署文件,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采取11类37大项150项惩戒措施,对失信被执行人担任公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出行、购房、投资、招投标等进行限制。截至2018年9月,全国法院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211万例,共限制1463万人次购买机票,限制522万人次购买动车、高铁票,322万名失信被执行人迫于信用惩戒压力自动履行了义务。

基本解决执行难,再也不是法院一家单打独斗。“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执行工作新格局已成效凸显。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