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8反腐败“成绩单”

2019-01-04 15:30:32 来源:法制日报 

集中通报55起典型案例

执纪问责层层传导压力

贺飞飞,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信义镇马家沟村党支部原书记,去年4月,因为在扶贫中失职失责,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曝光专区”通报。

经查,贺飞飞在协助信义镇政府实施养殖扶贫项目过程中,虚报144只羊,骗取扶贫资金7.2万元用于个人支出。其还存在其他违纪违法问题。

2018年1月,贺飞飞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其涉嫌职务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提起公诉,违纪资金已被追缴。

贺飞飞只是2018年因为扶贫问题被集中曝光的党员之一。

2018年是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为集中曝光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典型案例,4月27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开通“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曝光专区”。

《法制日报》记者统计发现,“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曝光专区”开通以来,总计通报了44起典型案例,点名通报了58人。

北京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专门设立扶贫领域曝光专区,说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纳入执纪监督的重要议事日程,为中央推进扶贫攻坚提供纪律保障。

宋伟对《法制日报》记者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专门设置扶贫领域曝光专区,显示了坚决打击扶贫领域腐败的坚定决心。

被集中曝光的不止是扶贫问题。

2018年5月,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分公司和甘肃省兰州市有关部门对违规堆放危险固体废物问题处置不及时、不到位,28人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曝光。

当时,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曝光了6起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典型问题,被集中通报的干部达55名,级别上至副厅级,下至科级。

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这也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首次集中通报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典型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有体制机制方面的支持,也要有纪律来护航。强化执纪监督,无疑会促进环保干部提升责任意识,更加重视环境治理。”杜治洲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被集中通报典型案例的领域,还包括扫黑除恶。

2018年10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首次集中曝光5起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典型案例,包括河南省洛宁县兴华镇董寺村原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狄治民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等被通报。

在庄德水看来,扶贫攻坚、环境污染治理、扫黑除恶是中央三大攻坚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官网上集中公布典型案件,说明这三大攻坚战本身进入了一个攻坚期。根据三大战役本身的政治地位来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必须发挥监督执纪问责作用,保证三大攻坚战能够落到实处。

杜治洲认为,在反腐败过程中,既有中长期的目标,也有短期、阶段性的任务。在三个领域开辟反腐新战场,表明中央反腐败坚持了使命引领与问题导向的统一,这也是在啃当前反腐败问题中的“硬骨头”,而且是必须尽快啃掉的“硬骨头”。

庄德水还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典型案例,也就是要形成执纪问责的良好态势,真正以典型案例和警示案件的通报层层传导压力,对三大攻坚战过程中出现的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形成威慑力,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

制定修改法律党内法规

依法反腐得到巩固落实

2018年11月30日,在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统筹协调下,外逃保加利亚的职务犯罪嫌疑人姚锦旗被引渡回国。这名浙江省新昌县原常务副县长,也成为2018年3月国家监委成立后引渡第一案的主角。

同在2018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自2018年10月26日开始实施。

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规范和完善了我国刑事司法协助体制,填补了刑事司法协助国际合作的法律空白,完善了反腐败追逃追赃法律制度。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

在受访专家看来,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的出台,旨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惩治腐败,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

庄德水对《法制日报》记者说:“法治反腐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趋势,我明显感觉到,党的十九大以来的法治反腐呈现出新的趋势。”

在庄德水看来,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的出台,都是我国修订宪法、出台监察法、围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修订出台的一系列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规范,实现了法法衔接、纪法衔接,彰显了法治反腐的威力。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产生国家监察委员会及其领导人员,标志着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已经形成。3天之后,国家监察委正式揭牌。

2018年8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经再次修订后对外公布,针对奢靡享乐之风的隐形变异问题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表现,不断扎紧制度篱笆。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给纪检监察机关定制度、立规矩,督促纪检监察机关扎紧制度笼子,依规依纪依法履行职责。

一年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参与制定和修改监察法、刑事诉讼法等8部国家法律,参与制定和修改党纪处分条例、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等两部中央党内法规和3部党中央发布的党内规范性文件,发布中央纪委文件28部、国家监委文件5部。

宋伟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依法反腐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的重要特征之一,从2018年法律法规的完善过程来看,依法反腐得到了强有力的巩固落实,不仅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的力度更大,而且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周期更短。

“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也保证了法律制度能够更好地刚性运行。”宋伟认为。

庄德水认为,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制度的健全完善过程,都体现了法治反腐的基本特色,应该说法治反腐的特征越来越彰显。随着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制度的健全完善,也会更好地推动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反对腐败。(陈磊赵婕制图/高岳)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