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福建-中国改革报看福建,福建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扎根沿海三十年 防震减灾科普人——记莆田第十一中学教师林建勋

2018-12-30 20:29:05 来源:改革网 

         改革网莆田讯(方希周),一米八的大个,微卷的头发,浑圆的大眼睛闪着明锐与智慧,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一道道深邃的“震波”,述说着他火热的工作激情。他就是扎根沿海三十多年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人,十一中学生口中的“地球爸爸”-林建勋老师。

地震测报 初次结缘

莆田第十一中学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偏僻的埭头半岛,属于莆田沿海界外底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1970年1月,第一次全国地震工作会议后,在建设全国专业地震工作队伍的同时,还建设了各级地方地震工作队伍和群众业余地震测报队伍。在这一大背景下,1971年时属莆田地区的地震领导小组作出决定,在全区首批建立十三个地震测报组,学校经过申请成立埭头一中地震宏观组,正式开展工作。1989年,林建勋老师分配到莆田第十一中学(原埭头一中)任教,当时学校负责地震测报的工作已经从林金华传到了林金城手中,林建勋老师主动请缨加入地震宏观组,从此与防震减灾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勇挑重担 崭露头角

林老师善于思考,勤于研究,工于实践,迅速成为校地震测报组的技术骨干。不久,林金城老师退休,把接力棒传给了林建勋。当时科技相对滞后,校地震宏观组主要通过土地电、井水水位水温和动物进行观测。土地电是一种能够反映地震前兆的方便可行的测报手段,是一种简易的地震预测工具。在地下相距几十米到百米远的地方,埋放两个铅板,再用导线分别连接到电流表(毫安表)或电压表(毫伏表)的两端,就能从表头上观察到指针的日变化、年变化特征,这种方法是不需外加任何人工电源的。但是,金属电极的化学电位不稳定,加之自然电场的复杂变化,使微小的地震信息湮没其中,有时,农田用水、降雨、温度变化都会造成影响,这种方法不久就被淘汰了。后来,校宏观组主要通过检测井水水位和地温的变化,以及观察动物异常获得资料。每天清晨,林老师总是第一个到校,认真测量井水水位,测量地温,并做详细的观测记录,绘制成曲线图,从有关数据的规律性变化中仔细探寻地震的神秘踪迹。林老师还密切注意乌龟、老鼠、蛇及一些家禽家畜的活动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记录在案,并与宏观组其他成员一起认真探讨可能预示的震前征兆。对为了更好地了解动物的习性,及时准确地观察动物的震前反应,林老师开始在家中饲养起小动物猫、狗、金鱼、乌龟等,家中成为了“动物王国”,他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观察和记录。林老师的妻子爱干净,刚开始的时候坚决反对,认为他“玩物丧志”,夫妻俩因为这事还几度“冷战”。但是,林老师的执着和智慧渐渐感化了他的妻子,妻子成为了他“科普”成功的对象。家中的书柜上摆满了各类与动物习性相关的书籍,看书成为他最大的兴趣爱好,一头扎进去,往往是半天不出门。1995年6月19日,林老师突然发现乌龟等动物烦躁不安,联想到不久前在晋江附近海域发生的较大地震,他明锐地预感到地球的躁动,将测报的三要素上报市地震局,不久台湾花莲果然发生6.2级地震,校宏观组获得市级表彰并在湄洲日报登载。

科教并举 形式多元

时光飞逝,学校宏观组其他成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只有林老师坚持了下来。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学校地震工作重心转向了防震减灾。虽然地震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界力量,但是如果更多的人了解地震知识,就可以把地震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既不要有麻痹思想,也不需要谈震色变。林老师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得到了学校的鼎力支持,也成为了莆田第十一中学的办学特色。“防震减灾,关爱生命”,林老师在完成地理学科教学任务之余,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上,十一中的学生都尊称他为“地球爸爸”。在林老师的主持下,学校地理组开发出校本课程,防震减灾走进课堂,与其它学科结合,成为了正式的教材。除了利用第一课堂开展地震知识宣传外,林老师还通过防震减灾知识讲座、知识竞赛、课外活动、社区服务、社团活动、研究性学习、科技创新活动等方式,提高广大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以及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林老师带领防震减灾社团兴办防震减灾科普简报,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寒暑假期间还组织防震减灾科普夏令营,走进埭新社区,走进普通家庭进行宣传。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由校内向校外延伸,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由进课堂到进农家,使得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在当地民众中达到家喻户晓。让普通老百姓了解地震基本知识,掌握应急避险的方法,也培养学生向家庭和社会开展“二次宣传”的能力。

在林老师的努力下,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防震减灾科普编进学校的五年发展纲要中,写进学校达标的办学特色里,学校建设了地动仪石雕广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地理教室、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走廊、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室、教师书吧地震专柜等活动场所,对全校师生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同时,定期向社会开放,埭头、东峤、平海、南日等附近乡镇经常学生前来参观,充分发挥了辐射教育的作用,成为沿海乡镇别具风格的防震减灾科普基地。

荣誉不断 硕果累累

“功夫不负有心人”,莆田第十一中学于2009年8月被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地震局授予“福建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2016年被评为莆田市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先进单位;2017年11月被中国地震局评为“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

林建勋老师先后被评为莆田市“防震减灾工作优秀辅导员”、福建省“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福建省“青少年科技优秀辅导员”、莆田市“优秀教师”、福建省“防震减灾宣传优秀个人”。他主持的科普实践活动获省科技创新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两次,地震论文获CN一篇,市级优秀论文6篇,主导的综合实践课题获省级验收、区级立项。2018年5月,在他的指导下,八年级三位同学代表莆田市参加福建省防震减灾知识电视大赛荣获初中组第二名。《福建日报》、莆田电视台、《湄州日报》等媒体专门对学校防震减灾科普工作进行采访和报道。

沿海的条件是艰苦的,冬天北风呼啸,如果碰到下雨,凌冽的寒风夹着雨点打在脸上,又麻又疼。三十年来,不断有城区的学校向林老师抛出橄榄枝,但是他都婉言拒绝了。他已经习惯了花生的醇香和地瓜的绵甜,留恋家乡土地的芬芳。他要把自己掌握的防震减灾知识以浅显的、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给群众,让大家接受并参与其中。“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林老师在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这一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他不平凡的人生。

[责任编辑:武艳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