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四区三配套”—— 可持续发展的“盐田经验”

2018-12-28 08:05:12 来源:改革网 

 深圳盐田区今年2月成为全国首个区级SUC国际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以来,通过创新构建“四区三配套”推动人居环境、绿色发展等多领域改革,并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盐田经验”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叶仕春 张永德  □蔡小满  汪 新 报道

盐田区长期以来在生态文明领域走在全市乃至全国前列,截至今年,实现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和治污保洁考核两个“七连冠”、市容环境考核“六连冠”、污染减排考核“四连冠”、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三连冠”,空气质量连续4年优于欧盟标准,继续保持河流、近岸海域、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盐田区开展SUC国际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创建,是区级层面对资源承载力相对不足的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的有益探索;有利于形成改革合力、扩大改革效果、提高改革站位,健全协同联动的推进网络,全区统一部署、统一推进,使盐田发展更好融入上级改革发展大局。

盐田创建SUC国际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主要围绕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多项指标,在功能区协调(能源资源利用、国际生态安全港、可持续旅游、社区治理)、指标体系构建、主体框架(政府绿色采购、可持续建筑、弹性城区)、亮点深化(城市GEP、碳币系统、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方面开展制度创新。

创新构建四大功能区

盐田区委区政府将示范区创建作为重点改革项目大胆探索,把全区划分为社区、产业园区、综保港区、旅游区等功能区,在分析研究各功能区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SUC发展目标和战略,即规划“港口经济+特色全域旅游+新兴经济”发展新方式,建设“一核一心多点,一港两带多组团”可持续发展模式。对综保港区提出“生态安全,港城融合”的升级模式,对产业园区提出“创新引领,循环高效”的发展模式,对旅游区提出“全域旅游,品质提升”的规划模式,对社区提出“智慧宜居,包容共享”的建设模式。

健全完善三大配套制度

    一是构建国际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综合管理体系。包括探索建立“双长制”管理体制成立SUC国际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担负统筹协调、指导监督等工作职责,由区委书记(或区长)和专家(院士)任双组长,研究制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年度工作计划,扎实推进建设工作。构建盐田SUC可持续发展城区综合指标体系,围绕安全经济型城市、交通和便利性、土地使用效率、文化和自然遗产、弹性城市、健康的生态环境、安全可持续的公共空间、资源效率、城市管理和政策9大领域,建立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二是打造国际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主体框架体系。包括建立绿色采购机制,建立绿色环保产品优先采购平台,逐步制定绿色环保产品优先采购细则。全面推行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逐步引入可持续建筑和健康建筑概念,提升建筑舒适度。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弹性机制,升级数字水利与三防应急指挥视频监控系统,拟合联动预警功能;构建海绵城市发展体制机制,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做到“在建项目赶紧上,新建项目严格管,已建项目逐步改”,逐步提升城市弹性基础设施和应急响应管理水平。      

三是深化国际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配套支撑体系。包括完善城市GEP核算机制,建立健全城市GEP核算信息发布制度实现常态化跟踪评估,深化城市GEP的日常实践与运用。构建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完善“盐田区生态文明碳币系统”公众服务平台,探索垃圾减量分类和碳币相结合,积极培育壮大环保类社会组织等。

不断深化改革发挥示范效应

    盐田区创建SUC国际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取得显著成效。在四大功能区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推动了盐田港区和综保区生态循环化改造,构建了国际生态安全示范港“2+1+3”标准体系,推动系列标准的国际互认,努力为生态安全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推动产业园区创新特色发展,通过特色园区聚集特色产业,实施“一园一策”精准扶持,打造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标杆。探索推广政府创新型产业园区建设运营模式,试行政府主导,专业机构运营的创新型产业园区模式。推动主要旅游区高水准规划,按照超国际一流标准开展大梅沙、海滨栈道等景区景点“山竹”灾后重建,高标准推进小梅沙片区整体改造,积极推动梅沙旅游公共码头恢复开放,推动盐田建成高品质、国际化的滨海旅游目的地。推动社区特色化治理,全面推进“五化一体”警务改革和“平安易站”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沉,“平安易站”入选全市共建共治共享改革示范项目。率先启动共建共治共享示范街道(社区)创建,全区社区治理多点开花。

在三大配套体系健全完善方面,构建盐田SUC可持续发展城区指标体系框架,包括与世优社(北京)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全面导入联合国“可持续城市”标准,启动了《中国盐田可持续发展国际指标体系与战略发展报告》编制工作,初步拟定以创新、健康、文化为导向,选取高质量发展、高质量民生和高质量人文三个方面来构建指标体系。主体框架体系制度不断向前推进。包括将绿色环保采购政策纳入政府集中采购要求,制定评分细则并纳入项目评标条款,确保环保产品优先采购政策落到实处。印发《盐田区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促进办法》等3项文件,健全风险会商与预警机制、联合值班和应急联动机制,初步完成辖区海绵城市本底调查,制定重点片区系统化实施方案及三年达标项目。持续深化亮点制度,包括出台城市GEP核算地方标准,成立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全民参与专项基金会——深圳市盐田生态环保基金会。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全民行动体系,完成生态文明碳币服务平台2.0版升级,不断深化生活垃圾分类。

盐田区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盐田区计划将建设SUC国际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与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深度融合,继续深化功能区划分及其协调可持续发展,拟选取若干地点启动功能区配套改革,以盐田港-综合保税区-后方陆域部分区域为综保港区示范,以盐田河临港产业带或广告产业试点园区为产业园区示范,以中英街、梅沙旅游带为旅游区示范,以第六、七、八期保障房建设或大梅沙村更新改造项目为社区示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对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发挥示范效应,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实践经验。

 

[责任编辑:赵军]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