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不懈的抵达中

2018-12-26 21:25:46 来源:本网专稿 

□中国改革报评论员 杨禹

国家发展改革委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参谋助手。参谋助手除了谋划大局,也要经常打几场“啃硬骨头”的具体硬仗。如此,才能不辱重大使命、尽到政治责任,也才能把事关全局的参谋助手做得更好。

定点扶贫,就是这样的硬仗。这是一场接力跑,是长跑,当下也是冲刺跑。这是一场三十年不懈的奋力抵达。

抵达,才懂使命。“贫”在哪里,队伍就到哪里。“坚”在哪里,劲儿就用到哪里。当一拨拨、一代代机关干部们抵达县乡镇村,上了山,下了田,进了院,坐到了大爷大娘的炕沿儿上,当穿惯了皮鞋的脚逐渐习惯了“两脚泥”,扶贫的使命感,就在心里扎下根了。

抵达,才可扛起。灵寿、汪清、田东,有相似的“贫”,也各有各的“贫”。要做到因地制宜,首先得把每一“地”、每一户把准、吃透。做发展改革工作的人,心里都装着一本国家视野下的大账。定点扶贫,是一个把大账抵近到小账、又把小账放置进大账的过程。

抵达,才能创造。没有哪一个村、哪一户人家的脱贫路径,是摆在现成的文件里的。而文件里又有着指引路径的灵魂。三十年来直接参与、间接支持三县人民摆脱贫困的发改人,不断创造着属于每个年代,直至今天属于新时代的扶贫方式。这是个落实的过程,更是个创造的过程。

抵达,才富传承。一棒接着一棒跑,甭管哪一棒,都有着一样的坚实抵达——既在空间位置上抵达扶贫前沿,也在思维观念上抵达时代前沿。一棒接一棒,不仅在时间维度上前后相接,也在理念、经验、机制上横向相接。如此,就把三个县与全国连起来了,把脱贫攻坚与改革发展的更多使命连起来了。

抵达,才有温暖。要想凝聚人心,先得抵达人心。抵达了人心,才能温暖人心。定点扶贫,花时间、磨脚板、费脑筋,最关键的,是要有一颗把老乡当作亲人的真心。这颗真心,底色里本就有,却也需要在艰苦的磨砺中焕发。把这颗真心掏出来,比掏钱管用。你把真心掏出来,百姓就把真心掏出来。

抵达,才至远方。每一次抵达,都是一项任务的开始。每一次抵达,都是一个目标的完成。每一次抵达,也都是一次崭新的出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定点帮扶灵寿、汪清、田东的工作,即将迎来脱贫涵义上的胜利节点。但同志们和老乡们的眼光,不会只看这近前的目标。扎实地抵达,坚实地攀登,是为了一起登高望远。

今天,定点扶贫创造的物质财富,正由三县人民共享。在定点扶贫工作中创造的精神财富,正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全体同志,与三县人民、与新时代所有的奋斗者长久共享。

奋斗在不懈的抵达中,收获在不懈的奋斗里。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