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航母”在改革创新中逐浪前行

2018-12-26 16:04:58 来源:本网专稿 

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全球单体最大的全自动化码头——上海洋山港,肯尼亚百年来首条新铁路——蒙内铁路……这些“超级工程”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建设者名字:中国交通建设集团

□ 中国改革报记者 付朝欢

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全球单体最大的全自动化码头——上海洋山港,肯尼亚百年来首条新铁路——蒙内铁路……这些“超级工程”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建设者名字: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以下简称“中交集团”)。

作为交通建设行业的主力军,中交集团全方位对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战略,不仅为中国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还在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发挥重要作用。

走市场化改革道路

迈向世界一流企业

伶仃洋海域,珠海、香港、澳门在这里隔海相望。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经过5年规划、9年建设,今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从珠海开车去香港的时间从过去的3小时缩短至30分钟。

在伶仃洋海域建造跨海大桥,可不是件容易事。大桥横跨海运航道与香港国际机场的飞行航线,为保证大型船只和飞机都能不受干扰地安全通行,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师首创性地将大桥建成“桥梁+人工岛+海底隧道”的组合。由中交集团自主创新研发的深海高精度碎石整平、深基槽高精度清淤、深海隧道沉管定位安装等技术与装备,有力地支撑了世界最复杂、最具挑战的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

据了解,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海底隧道全长5664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除此之外,港珠澳大桥还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筑岛技术……这一项项“世界之最”的取得,标志着我国已经由“桥梁大国”迈向了“桥梁强国”。

港珠澳大桥只是中交集团参与设计建设的一大批重大工程的缩影。多年来,中交集团为实现海陆空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修路、架桥、筑港、通航,设计建设了京沪高速、苏通大桥、杭州湾大桥、洋山深水港等一大批“里程碑”工程。

如今,这样一家“历史悠久的年轻企业”已经成长为世界最大的港口设计建设公司、世界最大的公路与桥梁设计建设公司、世界最大的疏浚公司、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起重机制造公司、世界最大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设计公司。

称其“历史悠久”,是因为中交集团由中国港湾建设集团和中国路桥集团合并而成。中国港湾和中国路桥是中国有名的建筑“老牌”企业,建筑历史底蕴深厚。再往前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洋务运动。1897年3月,清政府在天津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专业疏浚机构——海河工程局(现中交天津航道局),距今已有121年,这是中国疏浚行业的肇始。

谓其“年轻”,是因为中交集团从成立至今,不过13年。公司成立伊始就散发着“改革求变”的气息。2005年,中国港湾与中国路桥以“强强联合、新设合并”方式组建成立“中交集团”。2006年,中交集团旗下中国交建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我国首家实现境外整体上市的特大型国有基建企业。2012年,中国交建又通过吸收合并子公司方式成功登陆A股市场。

虽然经营实力不断提高,但改革的脚步从未放慢。2013年,中交集团通过战略升级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出“五商中交”战略,即把中交集团打造成为全球知名的工程承包商、城市综合开发运营商、特色房地产商、基础设施综合投资商、海洋重工与港口装备制造服务商。

“中交集团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因改革而强,一直将深化改革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始终追求高质量发展。”中交集团董事长刘起涛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中交集团的总资产、净资产较2012年末均实现翻番,公司用5年时间再造了一个“中交”。在《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中交集团由2012年的第216位上升至2018年的第91位。在国务院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中,中交集团取得了“13连A”的好成绩。

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大的进展,充分证明了:一旦国有企业坚持走市场化改革道路,摆脱旧体制的束缚,闯过惊险的关卡,就能充分发挥其特殊优势,迅速做强做大做优;不仅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活下来,同样也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成为领军企业。

“一带一路”上的“国家队”

架“连心桥”修“致富路

西起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东至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中交集团建设、运营的蒙内铁路被肯尼亚人誉为“世纪铁路”。在蒙内铁路之前,肯尼亚仅有的一条铁路——米轨铁路是1901年英国人修建的,此后的100多年,肯尼亚成为被现代铁路“遗忘的地区”。

2017年5月31日,全长约480公里的肯尼亚蒙内铁路正式建成通车,标志着绵延2700公里的东非铁路大动脉建设走过了第一个里程碑。“蒙内铁路为肯尼亚掀开新的历史发展篇章。”肯尼亚总统肯雅塔称赞道。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交集团累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修建公路13,000多公里、桥梁180余座、深水泊位121个、机场17个,提供集装箱桥吊760余台,规划运作园区23个,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

“中交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打造连心桥、致富路、发展港、幸福城,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带来了活力,为人民创造了美好生活。”中交集团总经理宋海良表示。

蒙内铁路就是软硬联通兼顾的典型案例,不仅为肯尼亚带来了经济效益,也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就业。在蒙内铁路修建之前,肯尼亚失业率高达40%,许多年轻人没有固定工作与生活来源,而蒙内铁路开工后,中交集团在建设高峰期雇用了近5万名当地人员。此外,中交集团还帮助当地建设交通职业技术学校,累计为当地培养了100多名留学生、1000多名铁路运营管理人才和5000多名熟练技术工人。

目前,中交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和地区在建项目超过400个,其中重大项目近200个,大都与当地国计民生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比如,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项目,总投资约14亿美元,预计为斯里兰卡提供8.3万个优质就业机会。再比如,今年8月通车的中马友谊大桥,是马尔代夫首座跨海大桥,全长2000米,将极大地带动大马累区域经济发展。

“几十年来,中交集团在沿线国家从事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切实体会到发展中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有着迫切渴望和巨大需求,而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也形成了世界领先的系统性供给优势。”刘起涛说。

事实上,中交集团是国内最早一批践行“走出去”战略的企业,出海经验丰富。从1958年援外工程建设,再到1979年独立开展对外工程承包,中交集团有着近60年的海外发展历史。用刘起涛的话来说,“国际化经营是中交集团的重要企业基因。”从最初以劳动力“走出去”为主的“出国办企业”,发展成为当前全面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中交集团也在国际化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目前,中交集团在151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实质性业务,拥有全球化的市场布局网络。

为了实现资本的结构调整,中交集团还一直在加速海外优秀企业并购。据介绍,2010年,中交集团整体收购了海上石油钻井平台设计企业美国F&G公司。2015年,中交集团收购了澳大利亚第三大建筑企业约翰·霍兰德,成功进入澳大利亚基建市场,尤其是铁路市场,并依托该公司优质平台,进一步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市场抢滩布局。

谈及中交集团的海外并购经验,刘起涛表示,“中交集团只做跟自身战略相一致的海外并购,按照战略需求补齐短板,并购的企业要跟自身业务能起‘化学反应’。”

从中交集团的国际化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既离不开企业早期的艰难开拓与经验积淀,更需要抓住扩大开放的重要机遇,主动转变经营机制、拓展业务领域,通过品牌建设逐步成长为在全球产业链中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一流企业。

“超级工程”缔造者的B面

城市综合开发运营商

广州南沙,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是一片腹地广袤、水道密布、港口发达的区域,这里还先后成为国家级高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

4年前,南沙明珠湾灵山岛尖还保持着原生态的农耕风貌,居民在这里以农耕、养殖渔业为生。如今,行走在广州南沙湾灵山岛尖开发城区,一座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智慧新城已现雏形。

2014年8月,由中交城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城投”)投资开发的灵山岛尖项目正式开工。中交城投,是中交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近年来,紧跟国家战略,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中山等十多个地区实施城市综合开发和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广州南沙灵山岛尖项目就是一个生动实践。

中交城投董事长芮捷说,“五商中交”的转型升级,倒逼现代建筑理念向以“生态可持续”为核心转变。“我们将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新型城市理念应用到南沙项目,打造广州的未来之城。”

在设计建设过程中,中交集团引入国际著名咨询公司进行方案优化,建成国内首个成规模、成系统的超级堤。“灵山岛尖项目最突出的亮点就是我们称之为‘超级堤’的滨海景观带和滨水景观带工程,在这一设计上,南沙可以比肩国内甚至国际顶尖城市。”广州南沙明珠湾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欧阳卫星介绍说。

记者近日前往灵山岛尖滨海景观带采访时发现,13公里黄金水岸每一处都颇具亮点,处处美景,让人目不暇接。水舞广场,是灵山岛的“城市景观阳台”;观海平台,可供市民最大程度地“登高听潮”;瀑布广场,让人体会岭南水乡的独特之美;艺术栈道,增加亲水体验;悦海钟楼,重现南沙港口文化和海上贸易的窗口形象……沿途,岛尖上30座大大小小的桥梁造型各异,呈现“一桥一景”的立体画卷。

更令人惊喜的是,作为首批入选广州“海绵城市”的试点片区,灵山岛内遍布“海绵道路”,岛上25条超过23.6公里的道路,以及由透水混凝土铺设而成的景观公园人行步道、自行车道,都具有“海绵吸水”的功能,真正实现“下雨天走路不湿鞋”。此外,岛上超前设计的综合地下管廊,能将人、车及综合管廊分层管理,实现人车分流,大大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同时,将高压电缆、通讯线缆、供水管等市政管线进行集中铺设,大大节约了市政管线占用的土地资源。

“这不是一项单纯的施工项目,而是自上而下、由内而外都有联系的成套体系工程,需要我们提供一体化的服务,协调和运作各个专业化的施工模块。”中交南沙灵山岛项目总承包部总经理李俊勇说。

滩涂变新城的城市“变形记”同样在广东省汕头市上演。中交集团作为汕头改革的见证者和发展的参与者,自上世纪80年代起,先后参与了汕头客运码头、珠池港区、广澳港、南澳大桥等重大项目建设,为特区基础设施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1年,中交集团与汕头市政府签约了东海岸新城项目。目前,已完成25公里高质量海堤建设、20平方公里吹填造地,东海岸大道、三座跨海大桥以及新津片区正式通车,未来这里将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政企深度合作,汕头海滨新城建设翻开新的“篇章”。

“我们从无到有,打造了一座新城,解决汕头人多地少的矛盾,给汕头发展带来新的希望。”中国交建总裁助理、中交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茂惠说。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注意到一个细节,不论是汕头的市民还是灵山岛尖的乡亲们,说起中交集团参与的城市开发项目,脸上都写满了认可、幸福和感动。灵山安置区,乡亲们感慨“养鱼种菜30多年,没想到短短3年能住上回迁电梯房”,学校、医院、公园等生活设施也一应俱全。江灵路小学的新校舍,窗明几净、操场宽敞,师生和家长们赞不绝口。

在被问及海外投资成功的秘诀时,中国交建副总裁孙子宇说,“中国交建在海外发展数十年来,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利他、舍得。利他必利己,有舍才有得。为所在国着想,给当地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的项目就能成功。”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