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斗门区的乡村历经多次“升级”:乡村振兴激活“美丽经济”

2018-12-24 11:44:04 来源:南方网 

  “这些年来村里越变越宜居,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记者走进珠海市斗门镇南门村,看到48岁的村民邝欢玲在精心打理自家的小花园,浇水、剪叶、修花,自得其乐。让她满心欢喜的是,前不久她家的房子经过一轮外立面改造后,披上了岭南风貌的“外衣”,焕然一新。

  从先行一步创立中国第一个农民度假村,到近年来在农村综合改革等领域率先破题,再到如今在全域推行人居环境整治,40年来,在改革春风的吹拂下,珠海市斗门区的乡村历经了多次“升级”,产业进来了,村庄更美了,村民的生活富足了。

  从文化古镇到工业强镇

  “历史文化是斗门进行乡村建设的一张名片。”在南门村菉猗堂内,村党支部书记赵悦崇指着96万个蚝壳砌成的墙,向记者讲诉这一村落的古典韵味。祠堂门前,草木葱绿、花团锦簇、农田整齐,还有村民用现代农具耕作,新鲜与古旧“同框”,毫不违和。

  尽管历史文化资源丰厚,然而在改革开放以前,包括南门村在内的原斗门县,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县,村民世代以农为生,在“鱼米之乡”耕作不息。

  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的斗门,喊出“以制糖工业为龙头,大力发展轻工业”的口号,南门村的农民纷纷“洗脚上田”,用曾经种米养鱼的双手,打造出流水线上的造富传说。

  今年43岁的南门村党支部委员赵立汉见证了这段历史:“通过走出去的形式,越来越多的南门村村民走上了创业、兴业的道路,成为了先富起来的个体户。”

  与此同时,南门村所在的斗门镇也走上了一条工业强镇的道路。以格力凌达压缩机为代表的工业企业率先落地,业成轨道、格莱利摩擦、紫翔电子等高新技术企业在此加速聚集,构成了斗门镇工业化发展的“先锋部队”。

  乡村振兴唤醒“沉睡”文化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南门村“沉睡”已久的历史文化资源正在“苏醒”。

  “南门村11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规划得齐齐整整,又各具特色。200年前,这里的主人就注重规划了——古屋和古庙堂布局整齐,还修了一条护庄河,绕一圈正好1000米。”赵立汉拿出一本厚厚的规划文本,脉络清晰地介绍接霞庄、菉猗堂等古建筑的历史渊源,他说:“美丽乡村建设不是简单地铺水泥,而是要体现南门村的岭南风情、水乡特色和田园魅力,让人记得住乡愁。”

  今年,通过制定高标准的村庄规划,南门村正在投入1160余万元,建设南门乡村旅游服务中心,打造集商铺、餐饮、娱乐、酒店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建成后,南门村将与周边的御温泉、斗门古街、金台寺等共同组成珠海一条经典的乡村旅游路线,促进村民增收。”赵立汉说。

  此前,投资560万元建设的接霞庄停车场旅游服务配套工程已经提前完工,邝欢玲的家就在不远处。“我们正在进行全域人居环境整治,经过外立面改造,村里的房子形成了统一的岭南建筑风貌,别具一格。”邝欢玲说。

  在这一轮人居环境的整治过程中,斗门区政府通过“人居环境五星家庭”评比等创新形式,充分调动了村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邝欢玲家就摘得的“五星家庭”,并获得了1000元的奖励。

  “美丽经济”让村民富起来

  距离南门村不远处,珠海莲洲镇的光明村也在经历一场美丽嬗变。此前,莲洲镇地处珠海市偏远的西北部,因处于水源涵养保护区,全镇不能发展工业,长期以来只能以农业生产为主,经济发展滞后。

  “难道没有工业,村民就不能致富?”光明村党支部书记周池仔心有不甘。如何将“美丽生态”转化为“美丽经济”的问题,一直在他的心里萦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光明村迎来了转机。2017年,在走访了全国将近200个村落后,珠海朗涛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丽影选中了光明村,将几十栋闲置20多年的民宅变身为高端休闲民宿,打造以“生态农业”为核心的特色项目——停云小镇。

  “目前,光明村有六七十栋闲置多年的民宅,我们首批计划将其中38栋改造成高端民宿,纳入改造范围的屋主可获得每平方米6元的月租,有土地使用证的空地也可获每平方米4元的月租。”张丽影说,到2022年项目全部建成后,光明村将被打造成一个集文化、艺术、休闲、度假、绿色生态为一体的美学创意聚集地,进一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如今,光明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游人驱车前往光明村,除了摘荔枝、观花海,还可在村中的停云小镇住上两三天,在山明水秀的自然风光中,度过几日悠然静逸的时光。


[责任编辑:郭佳钦]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