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打响了独特的文化旅游品牌
中国改革报记者 薛秀泓报道 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来的强劲步划,广东东莞观音山作为我国首个由民营企业参与保护开发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在国家加快森林公园建设与改革中书写了绿意盎然的华章。
19年来,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董事长黄淦波不余遗力带领着自己的团队,以自然为基础,在创建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征途上,无论是高歌猛进还是艰难险阻,不忘初心,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打响了独特的文化旅游品牌,从“门票经济”到“文化经济”的成功转变,以推动国家林业产业不断升级。
黄淦波做到了。
以生态为本 打造林业产业发展4.0版
黄淦波说:“世上没有真正的救世主,企业要想做大做强,要想改变现状与命运只有靠自己的睿智与双手。”
在人们的记忆中,此前的东莞观音山只是一座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的荒山。黄淦波硬是靠自己的睿智与双手,改变了昔日的荒山,使之成为南粤大地上的一座文化名山。
1999年,东莞市樟木头镇石新村投资开发观音山遭遇困难,难以为继。身为东莞人的黄淦波,尽管当年各方面条件不允许投资搞生态旅游,但他怀着热爱生态,热爱家乡的情怀,毅然与石新村签订联合开发协议,以“保护优先、适度开发、长久建设”为原则,对古树名木建案立册,对珍禽异兽栖息地设立特别保护区,对水源地圈定保护。
2005年12月23日,观音山获得原国家林业局批准,成为全国首家由民营企业参与保护、开发的国家级森林公园。2009年12月28日,观音山公园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黄淦波深知,从当初白手起家到靠“卖山头”“砍树”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即1.0版;保护森林即“看树”,靠政策补助生存,是2.0版;通过发展森林旅游,即通过“生态景观”获得经济效益,是3.0版;东莞观音山则要通过“文化品牌”和“文化底蕴”来获得可持续发展,来拉动园区经济提升。
“我们锐意改革,打造林业产业发展的4.0版,是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的4.0版,亦当之无愧。”黄淦波说。
以文化为魂 寻找旅游发展新思路
黄淦波说:“景区只有借助文化品位才能繁荣发展,才能走得更远。”
在建园之初,黄淦波便开始了不断的摸索,试图寻找旅游发展的新思路。几经摸索,他选择了文化立园战略,大打文化牌,通过举办文化活动,从而塑造具有观音山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一旦踏上征程,便风雨兼程。
2000年元旦,迎千年曙光活动开幕。同年12月份,东莞市政府批准成立观音山森林公园。
2001年4月,观音广场完工;11月4日,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在几万名各界香客的见证下,由广东省佛协常务副会长释宏满法师任主持观音圣像开光暨观音寺奠基。
2002年,观音山和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合作兴建了古树博物馆,于2003年1月古树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2003年5月,公园正门楼、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启用。同年7月,樟木头首届香港人旅游节在观音山开幕;同年,观音山举办了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全国系列比赛,同期还举办了全国车辆模型锦标赛,为广大游客特别是车模爱好者的休闲文化生活带来新的亮点。
2004年,观音山公园迎来发展良机,由观音山公园与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举办了首届“中国东莞观音山健康文化节”,第一次提出健康文化的概念,凝聚了粤港澳三地的民族情感,同时展现出了环保与文化的结合。同年,第二届香港香港人旅游节开幕。
2005年10月1日,“10万人民齐颂祖国”活动拉开第二届中国东莞观音山健康文化节的序幕。
2006年10月,以“祈颂和谐、精英交流、创建诚信”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东莞观音山健康文化节开幕,“首届中国会长高峰论坛暨文艺晚会”“万名企业家共建诚信林”等一系列围绕企业以及民间文化团体的活动在健康文化节期间举行。
2007年2月,国家林业局发文称赞“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全国的一块样板”。同年3月3日,黄淦波董事长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把弘扬传统文化、保护森林、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的声音带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
同年5月,“两岸四地第四纪环境变化与古树研究学术讨论会”开幕。同年10月,以“迎奥运,促健康”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东莞观音山健康文化节开幕,有1000名作家游观音山暨首届中国观音山杯“观音山游记”大型征文活动启动仪式;1000名画家游观音山暨“观音山游记”山水画作品展征稿启动仪式;中国作家高峰论坛;1000名画家游观音山大型名家笔会及“迎奥运、促健康”大型健康报告会,通过一系列活动,烘托出观音山不仅是一座著名的佛教之山、健康之山,而且还是一座文化之山。
2007年6月,顺利通过“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评审。2007年11月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企业”称号。
2009年6月底,观音山又被入选广东省企业联合会、广东省企业家协会组织的“广东省服务业100强”的行列。这是广东省政府对黄淦波奉献于国家的成就所给予的荣誉和肯定。
搭建立体文化平台 全方位融合发展
黄淦波说:“文化是一个载体,需要传承与弘扬。公园举办文化活动,构筑了一个多层次、多形式的,就是希望把更多的文化人士都汇集到这里来,共同展现五千年的优良文化;搭建一个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综合素质的舞台,让更多的人知道,东莞也有璀璨文化的一面。”
黄淦波的这一思路,在观音山公园发展的过程中,直接起到推动作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再是走马观花式,更多的是富含某种文化能量的精神需求。为此,景区每年推出了40余场丰富多样的文化旅游活动,主要围绕佛教文化、健康文化、姻缘文化、公益文化、传统文化等系列文化主题展开深挖。
同时,这一片区域和佳境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了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观音山门楼向前延伸1000多米的大道两旁,商铺农庄林立,生意很好,商业氛围浓郁。另一面观音山的系列文化活动品牌,已经从区域性品牌,成长为粤港澳地区文旅爱好者们青睐的品牌,2017年慕名而来的游客达160万人次。这一成绩在当年全国接待游客的2085处森林公园中名列前茅。
文化是旅游最好的资源,旅游是文化最大的市场。先进文化、优秀文化注入旅游,可以使旅游发展方向对头,品味提升,内容丰富,亮点更多,商机更旺;大众旅游、优质旅游承载文化,可以使文化的载体更多,传播更广,传承更久。
尽管我国森林公园的改革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还比较落后,经营管理水平仍然不高,综合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观音山公园也面临着许多“瓶颈”与“制约”等难题。黄淦波表示,下一步将充分发挥民营资本灵活、创新的特点,用改革创新践行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