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呈贡区多渠道推进失地农民创业就业

2018-12-10 12:56:49 来源:本网专稿 

随着云南省昆明市的发展建设提速,昆明市呈贡区由原来的农业大县逐渐转变为城市主城区,大量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成为全区民生保障的首要问题。呈贡区强化产业领军,全方位调动民智,汇聚民力,努力让失地农民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志、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望,有力有序推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和市民化。

发挥特色优势,引导失地农民外出租地创业

呈贡区政府安排专项资金按实际流转土地面积对外出租地农民给予补助,并建立了补助资金动态增长机制和优化机制,大力支持和鼓励引导农户充分发挥种植蔬菜、花卉优势,到省内其他市县流转土地进行创业就业。

呈贡区成立全国首个失地农民创业协会,为失地农民提供贴息贷款、市场信息咨询、法律维权等服务。成立失地农民创业园,创建失地农民创业基地,拓展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帮扶等渠道,以稳定和扩大就业促进工资性收入增加,以鼓励和支持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和经济同步增长。

精准引导就业,推进失地农民就近创业就业

根据呈贡区辖区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组织开办了计算机、园林绿化、美容美发等19个专业的培训班,共培训失地农民近万余人,93%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建立就业和社会保障管理网络,区属各街道安排专人负责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形成了街道、社区分级网络管理体制。加强与各园区、高校、驻呈各优质企业的协调合作,积极探索定向劳务输送(派遣)等方式和渠道,实现失地农民再就业。

依托青年妇女创业园、各群团组织和行业协会,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举办就业推介会等措施,因地制宜、分批有序引导失地农民向家政服务、环境保洁、园林园艺等行业和领域流转,实现失地农民再就业。

推动农业转型,引导失地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

在加快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巩固壮大蔬菜、花卉、宝珠梨等传统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实现规模化、系统化经营,形成了斗南花花世界、龙城中泰农产、万溪幸福村、云上小镇等集旅游、购物、消费为一体的服务产业,为失地农民转移就业提供空间。

整合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失地农民创业园三支创业创新力量,建立呈贡新区创业园,把失地农民创业项目引入园区,进行精心包装、专业孵化。

壮大集体经济,引导失地农民融入股份制经济

支持村改居社区发展混合体经济、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和股份经济,探索“居委会+公司+居民”的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高薪聘请CEO等各类专业人才参与经营管理。

以保障居民利益和利润滚动发展为核心,实行股权固化管理,原始股保持不变,居民股份可以继承。推行项目制融资办法,居民自愿投资与公司合作开展项目建设。在成立公司监事会的同时,设立资产管理监控中心、成本控制中心等部门,加强内部管理,强化监督。

强化产业领军,引导失地农民返乡创业就业

呈贡区坚持以质量和效益引领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了面向西南、辐射东南亚南亚,服务全省的信息产业园区、医疗医药康体产业园区、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区、三台山文化旅游产业园区、金融产业园区。五大产业园区是呈贡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引擎,也是失地农民创业就业创新的强劲支撑。

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区在花卉生产、包装、物流、销售、花卉旅游等产业环节可提供6万个就业岗位,昆明市呈贡信息产业园区对失地农民自发组织的餐饮、休闲、娱乐等经营业态进行规范和提升,通过“引摊入市”的方式引导失地农民进入园区创业就业。

三台山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以西口景观视廊提升改造为契机,推进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开发建设的商贸综合街区为失地农民投资创业提供了优质平台。医疗医药康体产业园区、金融产业园区依托云南白药集团等优质企业,实现了失地农民向园区定向输送的良性互动机制,有效解决了部分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