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报 改革网讯) “2017年9月,贵州省乌当区被命名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之一。乌当区水田镇罗庄村的铁皮石斛种植项目是乌当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首个示范点,也是乌当区林业科技示范县示范项目,更是乌当区积极探索如何实现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生态产业助力扶贫攻坚,全力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证明题的重要内容。
乌当区抢抓机遇,先行先试。该区水田镇罗庄村根据地理和气候条件,发展铁皮石斛、黄精、金线莲等药材种植,并兼顾林上、林间、林下立体开发,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加快完善集体林权体制改革,积极创新全区林下经济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下经济,引领林农增收致富,率先在贵州走出一条绿色产业发展之路,助推‘两山’理论成果转化。”
今年6月,乌当区鼓励扶持贵州露宇影辉生态种植有限公司在水田镇罗庄村启动万亩林下铁皮石斛种植项目,依托盘龙山森林公园及周边丰富的森林资源,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合资合作、联营的经营模式,承租林地,在松林下发展仿野生铁皮石斛种植。
“项目区平均海拔在1050米左右,有着良好的生态资源,符合野生铁皮石斛的生长条件。种植过程中,我们兼顾林上、林间、林下立体开发,林上种植铁皮石斛,在林间发展森林休憩旅游,林下相应套种收益快的黄精、金线莲、重楼等中药材,以实现林下立体产业以短补长,长短结合。”贵州露宇影辉生态种植有限公司董事长田颖说。
据介绍,该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10780亩,其中,一期规划用地2120亩,总投资8152.35万元,包括林地流转、种苗培育、专业技术培训推广、基础设施建设等费用。截至目前,林地流转完成5000亩,完成铁皮石斛种植1600亩、金线莲200亩、黄精400亩。 “铁皮石斛至采摘期后,亩产鲜条可达6至8斤、鲜花3至4斤,根据市场价格估算,每亩能收益7000元。”田颖说,项目的实施让森林真正成为“聚宝盆”。
发展林下经济让曾经沉寂的林区正在变成“活的资源”,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也让林区的农户变成了生态股民,拓宽了增收致富渠道。项目启动建设以来,贵州露宇影辉生态种植有限公司已支出劳务费逾一百万元。项目建成后,可以辐射带动水田镇及周边乡镇637名贫困人口生态脱贫。
据介绍,乌当区将以罗庄村为轴心,向周边乡镇推广林下铁皮石斛种植,在技术和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培育一批典型的企业和大户,在林区开发林参型、林药型、林菜型、林果型、林菌型、林禽型等林下经营模式,充分利用林下潜力及空间,推进林下经济多元化发展。同时,积极探索“森林药材+特色小镇产业”建设模式,引进扶持精加工林下产业龙头企业,将该项目打造成为集观光旅游、康体养生、休闲度假、农耕体验和中草药全产业为一体的乌当仙草养生园。
乌当区积极探索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之路,力争到2020年,以乌当仙草养生园为示范,综合打造融森林旅游、康体养生、休闲度假、农耕体验、民俗风情为一体的养生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成贵州省‘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典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