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报 改革网讯)近日,中国改革报生态中国贵州行记者在清镇红枫生态体育公园看到:这块以前受到汞污染的区域如今变成了美丽的生态园,成为清镇市民茶余饭后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闲时度假休憩的好去处。
清镇市汞污染综合治理通过采取“覆土+植物修复”的方式,于今年5月全部治理完工。清镇市生态文明局张璘玮站在体育公园广场上对记者说到:清镇市汞污染历史遗留问题是1979年至1997年间贵州水晶清镇市汞污染历史遗留问题,期间贵州水晶有机化工有限公司在从事有机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重金属汞作为催化剂,而未采取防控和处理措施,重金属汞顺着车间沟渠排入雨水沟,最终流进左二支流,附近村民使用河水进行农田灌溉,使该片区域土壤受到汞污染。
到2017年这20年以来,该片区汞污染一直是清镇全市人民的心头大患,同时也成为必须下定决心解决的心头大事。对此,清镇市委、市政府主动担当、主动作为,切实扛起治理的重大责任、必然选择。目前,共投入1.6亿元(其中争取上级中央专项资金8000万元,清镇市财政匹配8000万元),治理面积约560余亩(包含醋酸车间80亩),公园建成面积652亩,种植各种树木7000余株,同步修建公园跑道1.7公里,2块五人制足球场,1块篮球场,2座羽毛球馆,儿童游乐区等体育设施。公园已于今年5月1日试开园,通过中科院地化所监测,左二支流水体中未检出汞含量,公园中空气汞含量同日常生活中汞含量无明显差异,已达到预期设定目标。
目前,公园已成为集休闲健身、环境公众教育学习、中小学环境保护学习等为一体的生态体育公园,并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扬。10月24日,项目治理做法和成效在“中国环境”腾讯企鹅号进行发布报道,并被指出为全国汞污染治理提供了“清镇样本”。
为彻底解决汞污染这一“心头大患”,还一片土地以“清白”,送群众以“宁静”,清镇按照贵州省和贵阳市“不迁移、不扩散、控制风险”的总体要求始终坚持把治理工作作为政治任务和重要的环境问题来抓。
一是牢牢握住“方向盘”,切实担当作为。2014年2月央视财经报道清镇汞污染情况,清镇市委、市政府没有回避,而是以更加坐不住、睡不着的态度,直面问题和社会关切,第一时间组织生态、农业、水务、社区等部门研究解决办法,指出必须坚持党政齐抓共管,加强汞污染治理的组织领导和统筹调度,清镇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在常委会、常务会及专题会上进行调度,并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推进治理工作。在还没有可借鉴的汞污染治理示范项目的时候,从治理源头着手对河道开展清淤,边治理边寻找更好的治理路径和修复方式,前后经历9次专家论证,提出多种方案进行比选,最终在省和贵阳市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锁定为“覆土+植物”修复,同步建成生态公园的方式进行治理。
二是始终念好“稳字经”,坚持科学治理。青龙村汞污染面积约560亩左右,前期省环科院低温热解专利技术成本太高,经测算治理该片区域需投入3到4亿,最后留下的只有贫瘠土地再还给农户进行耕作,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不理想。从开展治理工作以来,为寻找一条最好的治理路径、最好的修复方式、最安全可靠的方案,我市多方寻求汞污染治理技术,多次组织团队向省和贵阳市有关部门汇报,经省环保厅推荐,清镇市向中科院地化所进行咨询,邀请了贵州省环科院、贵阳市环科院等科研单位,多次和专家座谈探讨,最终确定了清镇市汞污染历史遗留问题综合治理示范项目暨清镇市青龙生态环保公园实施方案,同时,向省环保厅申请200万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实施清镇市青龙村东门河左二支流底泥汞污染治理工程(从水晶集团总排口往下游1.8公里),至此,清镇市汞污染治理正式铺开。为彻底解决汞污染问题,2017年初,在获得8000万元中央资金的同时,清镇市财政匹配资金8000万元,按照“污染物不迁移、不扩散、风险可控”的思路,开始着手对青龙村汞污染土地进行治理,并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
三是切实高抬“两条腿”,打通关节脉搏。在整个治理过程中,清镇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省、贵阳市的嘱托和全市人民的期盼,将治理工作分成两步走:第一步:实施540亩土地生态修复,按照中科院地化所研究成果(受污染的土壤颗粒不进入水体,风险就可以控制;在受污染的土壤上覆土5cm,可减少80%以上的汞蒸气挥发至大气中;植物根系抓牢固定干净土壤,减少雨水冲刷和地表径流带走表层土壤,可使片区范围安全可控),我市通过河道清淤、河道阻隔墙、覆土、植物修复等方式进行治理。共对东门河河道清淤5公里,清出淤泥6万余方;覆土约4万余方;覆盖植被2万平米;在河岸边修建2.7公里阻隔墙。第二步:开展水晶集团醋酸车间20亩汞含量较高区域治理,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该区域进行土壤场地调查,完成了调查报告和风险评估报告,经专家审查,提出对醋酸车间采取“覆土+植物修复+排水沟+修建围墙”的方式控源,醋酸车间已完成治理修复工作。
清镇市汞污染历史遗留问题综合治理示范项目的实施,开创了汞污染治理的先河,为全国汞污染治理提供了“清镇样本”,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