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章:小香葱带动大产业

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把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
2018-12-03 09:49:58 来源:本网专稿 

贵州省赫章县水塘乡猪拱塘近来发现一处铅锌矿,探明铅锌金属资源量275.82万吨。如何把自然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是摆在人们面前的课题。图为原地矿部部长宋瑞祥(右)在贵州省地矿局总工程师周琦(中)、贵州鼎盛鑫矿业公司副董事长柏光辉(左)陪同下观看钻出的岩芯。本报记者 曾平 摄


□ 中国改革报记者 曾平 王军善

汽车驶出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城,小心翼翼地沿着陡峭的乡村公路,盘着海拔2900米的“贵州屋脊”韭菜坪而上,大雾弥漫,能见度只有20多米。

记者眼前这座巍峨延绵的乌蒙山,埋藏着丰富的宝藏。地处贵州西部边陲的赫章县内蕴藏着煤、铁、铅、锌等25种金属和非金属,已探明煤炭储量57.5亿吨;铁矿石储量10.8亿吨,占贵州省已探明储量50%。

过去,由于交通不便、缺乏资金等原因,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如何把自然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是摆在当地人面前的课题。

老部长来到猪拱塘

11月24日,记者在赫章采访,适逢原地矿部部长宋瑞祥在贵州省地矿局总工程师周琦等人陪同下来猪拱塘铅锌矿区考察调研。

近来,在距离大韭菜坪景区不远的水塘乡猪拱塘,发现一处探明铅锌金属资源量275.82万吨的铅锌矿,“不仅如此,矿床中伴生银、金、镓、镉、锗、硒等矿产,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贵州省地矿局一一三勘探队猪拱塘项目负责人何良伦兴奋地说。

不论是北京来的老部长、常年风餐露宿的找矿人,还是当地祖辈面朝乱石背朝天的农民,都被这惊人的喜讯鼓舞着。这是贵州省铅锌矿找矿的重大突破,改写了贵州省无超大型铅锌矿的历史。

记者眼前这位地质队员出身的老地矿部长,虽已是79岁高龄,依然精神矍铄,走在矿区陡峭而泥泞的山路上依然两脚生风。这次来贵州,他已经跑了黔西南、六盘水的矿山,如今风尘仆仆又来到令人振奋的猪拱塘铅锌矿。

周琦近日荣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奖”,成为贵州首位获奖者,他把大半生献给了贵州的山山水水。

宋瑞祥在猪拱塘铅锌矿区工地拿着放大镜,仔细地查看钻出的岩芯,参观了矿体岩芯标本库、矿区注水孔现场,和参与矿山建设的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贵州一一三地质大队的地勘队员、赫章鼎盛鑫公司员工们促膝谈心,展望企业远景,话题最多的也是矿山开发与环境保护,并对赫章鼎盛鑫矿业公司下一步建设新时代绿色矿山规划提出指导性意见。

公司副董事长柏光辉钻进这片乌蒙山深处一干就是十多年。他告诉记者,十九大提出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公司要抓住契机,加速发展,助力当地扶贫攻坚工作。公司已经多次参加全国绿色矿山现场观摩会,并制定了绿色发展规划,将依托青山绿水矿山资源的优势,探寻一条集中优势、纵深牵引、持续发展的产业化道路。

小香葱走俏北上广

11月16日,记者来到赫章县松林坡乡的香葱种植基地,满眼全是绿油油的香葱。大片的香葱地被划分为多个区域,分别插着“北京区”“上海区”“广州区”“重庆区”“长沙区”等木牌。

一个宽敞高大的塑钢棚内,十多名妇女正从一辆卡车上将一包包香葱卸下来放进宽大的水池内浸泡,然后通过机器自动冲洗、分拣、包装后运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村民赵顺芝告诉记者,她在这里洗了两年多香葱,每月收入四千多元。天天有活干,每年4月到7月最忙,每天可收入200多元。

贵州新农汇公司董事长周礼贵是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曾在外经商多年。2016年,他来到赫章县松林坡乡,在这块大坝里种植香葱。目前已经种植香葱4124亩,带动518户村民增收致富,解决了1300多人的就业,有20户贫困户入股分红。

“为什么把葱地划分为各种区域种植?”面对记者的提问,周礼贵说:“我曾到多个城市调研,了解各地市民的饮食习惯。比如上海、长沙等城市喜欢吃面条,就种植细小的香葱;重庆、成都等城市喜欢吃火锅,种植又长又粗的大香葱。由于对各地的市场需求信息掌握得准确,精准对接,所以销路很好,种植规模逐年扩大,最终目标是1万亩。”

松林坡乡党委书记周 D告诉记者,这里海拔1760米,日照、降水偏少,引进新农汇公司种植香葱后非常成功。目前园区涉及群众12,085人,由于拔葱的活比较轻松,因此来这里务工的人中最大的有八十多岁,十几岁的学生放学后也来参加。2016年给村民分红298.23万元;2017年发放务工费1260万元,今年将超过3000万元。

记者了解到,香葱适宜在沙土生长,但需要水浇灌。该乡靠近水库,政府投资建起了喷灌系统,每亩地设备投资8000元左右,4000多亩地共需投资3000多万元。

海雀村绘出新风貌

11月17日,记者在大雾里走进海拔2300米的河镇乡海雀村。从“杈杈房”、茅草房,到土墙房,再到一栋栋青瓦白墙的黔西北靓丽民居,这是从海雀村复原区到村里的一幕,见证着海雀村30年来的变化。

30年来,海雀村大力发展林果产业,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2017年海雀村人均年收入为8493元。目前,仅有4户16人未脱贫。今年,海雀村引进企业种植矮化苹果,现已种植矮化苹果500亩,覆盖农户222户。

“苹果种植后第三年,亩产可达5000斤,第四年进入丰产期,亩产可达8000斤以上。”海雀村党委书记詹以香告诉记者,按照每斤3元的保守价格计算,每亩收入可达24,000元,除去成本每亩净收益在19,000元左右。苹果产业毛收益的10%将分给土地入股农户分红,此外,苹果种植基地还将以120元一天的价格雇佣当地村民打理,增加村民收入。

从“苦甲天下”到“林茂粮丰”,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海雀村支书文正友说:“有了党的好政策,还需自己争气。”从父亲文朝荣老支书手里“接棒”,文正友已经为海雀奋斗了14载。2016年,海雀村成功申报国家4A级景区;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400多元,村里一天最多买进了5辆小汽车;2018年,文正友的目标是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

大山顶上,除了树上的苹果,大棚里还培育食用菌。利用贵州贵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废料为原料,以培育木耳、草菇和双孢菇等菌类产品为主的食用菌种植大棚,海雀村新建了100个,覆盖农户200户。每个大棚2户人家打理,每户人家一年可获得工资性收入2.5万元。

“现在年收入有5万元。”天气寒冷,52岁的海雀村村民马正安说起这几年的变化,冻红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现在,马正安在看护林子的空闲期就去打理苹果基地和食用菌大棚,一年下来,可收入5万元。

[责任编辑:尹超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