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全面发力共同营造守信环境

2018-11-27 10:50:00 来源:本网专稿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发力信用建设,在社会多领域推进信用信息归集运用、联合奖惩、信用监管等措施,取得一定成效


近年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按照党中央“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的相关要求和广东省、佛山市有关工作的部署,积极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今年5月,顺德区信用办印发了2018年顺德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及重点项目,包括5大类13方面,涉及加快信用制度和标准规范建设、加强平台一体化建设和公共信用信息公开共享、构建信用联合奖惩格局、着力推进重点领域信用建设、深入开展诚信文化建设等。

推进平台系统建设

建立信用管理配套机制

目前,顺德区已经搭建完成区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建设信用顺德网、资源目录管理系统、数据采集平台、数据交换共享平台、4类信息资源库以及政府应用子系统。初步建立信用管理的配套机制,并实现对全区45个部门的数据征集。

截至11月21日,全区共征集企业法人(含个体工商户)221,193家,经过处理后进入信用库的记录条数共计19,461,877条。已开放32个单位使用,并与上级平台实现信息交换,社会公众可通过“信用顺德”网、“粤信融平台”等进行查询,实现信息共享。另外,对“信用顺德”网进行升级改版,增加“信用奖惩机制建设”栏目、“信用公示”中增加了“典型案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栏目、“政策法规”“信用联合奖惩”栏目。同时优化企业查询界面,企业提示信息界面调整为“行政许可信息”“黑名单信息”“失信信息”“红名单信息”及“良好信息”五大模块。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顺德)依法向社会公示市场主体登记基本信息、年度报告信息、良好和不良信用信息以及企业自主公示信息,为公众消费、商业合作、项目投资等提供可靠的信息参考。本年度根据工商总局、海关总署关于年报“多报合一”的工作部署,海关年报事项并入工商年度报告内容,自5月1日起海关管理类企业登录公示系统除完成工商年度报告报送公示外,还须报送海关年报事项。目前企业已可通过公示系统报送包括社保、海关备案等事项,同时,部门公示信息内容更逐步增加商标、司法协助、双随机抽查等项目,系统汇集的信息更集中化、多元化。截至9月30日,公示系统共汇集市场主体登记信息473,007条(其中登记成立的217,317条),企业自行公示的股东出资信息22,776条,行政许可即时信息3379条,行政处罚信息5062条,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信息35,963户次,个体工商户经营异常状态信息92,853户次,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异常名录信息35条,访问量已超过650万人次。

多部门印发实施方案

开展信用联合奖惩

2017年3月,顺德区印发《顺德区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奖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的实施方案》,健全褒扬诚信行为和惩戒失信行为机制。目前,顺德区委宣传部、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发展改革统计)、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19个区级部门正式印发了本部门的《实施方案》,占应印发《实施方案》部门的95%。与此同时,顺德区信用办已制定考评指标,督促其它部门尽快印发本部门《实施方案》或更新《联合奖惩措施一览表》,共同营造“守信”的市场环境。

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顺德区积极完善“信用奖惩、一键搞定”便捷模式,明确信用信息范围和采集标准,组织区文明办、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发展改革统计)、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经济科技)等10个单位,对照国家已出台的37个联合奖惩合作备忘录和单位权责清单,梳理出各自的《信用联合奖惩备忘录措施清单》《信用联合奖惩措施类别清单》《信用联合奖惩应用事项清单》,让联合奖惩环节更好地嵌入审批服务流程工作当中。顺德区组织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经济科技)、区行政服务中心,接收市信用信息平台的主体信用信息和“红黑名单”信息,并逐步将上述信息嵌入政务服务大厅、政务办事系统。

此外,顺德区建立执行联动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将各部门协助法院解决执行难工作纳入综合治理考核体系。顺德法院与40余个部门、行业协会等签订协作纪要,今年以来区公安部门共协助法院查控33人扣押210辆车;推出失信被执行人手机彩铃,多维曝光失信名单;联动教育部门和物价部门,确定区高收费私立学校名单,共限制50名被执行人的46名子女就读辖区高收费私立学校,促使6名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执行到位700余万元;与区银行同业商会商讨制定《打击逃废债监督举报奖励办法》,该办法实行以来,已对近200人次发放奖励金共计94,500元;与供水供电部门联合制定对拟拍卖还债的被执行人案涉房产实施停水停电的操作指引,助力解决房产清腾难问题;与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形成会议纪要,对以往操作中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明晰,助力提高房产处置质效;发布《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限制被执行人及其有关负责人旅游度假公告》,对149名自然人、19名法人进行联合惩戒,限制失信被执行人进行旅游、入住高星级酒店等高消费行为。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与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公安局建立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查处衔接联席会议制度,截至2018年9月,共移送案件18宗22人,涉及金额449.9万元,涉及劳动者279人。

2018年前三季度,顺德区工商部门对13,441名失信被执行人实施限制,该类人员不得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顺德区今年5月出台了加强“黑色物业”联合惩戒机制,区环境保护部门先后公示了3批涉环境违法行为“黑色物业”名单;区税务部门积极参与该项联合惩戒工作,按照法定职责对“黑色物业”物业主实施联合惩戒,至今已对13户“黑色物业”出租人及承租人开展涉税、涉费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

加快信用信息应用

多部门开展信用监管

顺德区卫计部门5月公布了225家公共场所单位红名单,并切实做好对红名单企业的服务。如区文明办在评选顺德好人或文明单位中,优先给予守信者相关荣誉称号;失信个人和企业则两年内不得获评顺德好人和文明单位称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在区级财政扶持资金审批过程中使用第三方信用报告。截至9月累计查询报告161份,累计识别存在失信记录的企业10家;对拍卖典当等企业进行信用筛查,筛查结果显示信用无污点的企业有23家。

佛山海关驻顺德办事处针对辖区内17家重点企业建立协调员制度,定期对AEO企业的规范申报、查验查获、依法纳税等情况进行监控分析;每季度“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调取企业的法院判决信息、行政处罚信息和欠税信息等进行动态监控,筛选在海关备案企业的不良信息,供海关监管执法一线部门参考。顺德区食品药品监管局扎实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倒逼餐饮服务单位主动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目前全区餐饮A级单位达219家,食品安全等级公示率达到100%;对医疗器械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并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包括:16家生产企业(A级2家、B级14家),167家经营企业(守信企业162家,警示企业5家)。区委政法委(区司法局)充分利用积分制信息化系统开展网上申请、查询、审核、评分、排名、公示等工作,本年度共受理了2117人的积分入学申请(入读公办小学一年级),2人因伪造或提供虚假申请等不诚信行为被取消积分入学申请资格。

顺德区委组织部(区编办)在事业单位申请办理法定代表人事项变更前,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顺德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拟任法定代表人名单进行查询,确保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不能登记为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在公务员招录中严把诚信关,在公务员录用考察中要求考生提供诚信报告。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布了《顺德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第四批)》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加强安全监管监察,加大执法检查频次,不定期开展抽查,年初纳入年度执法计划企业11家,目前已检查5家。人民银行顺德支行创新“信用为本”融资服务模式,鼓励辖区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使用佛山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截至8月末,辖区各金融机构共引导企业注册用户1392个,累计达成融资业务1185笔,达成融资授信金额168.47亿元,占佛山市的29.87%。

顺德区旅游局印发《关于明确旅游行业安全生产信用分类分级管理系统评分指标的通知》,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促进市场主体安全生产,严格保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与罗浮宫家具博览中心等A级景区展开合作,对星级志愿者采取免票优惠措施;与清晖园合作,对道德模范约1930人实行礼遇措施。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印发《顺德区民营医疗机构信用评价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共监督检查379家医疗机构,对10家医疗机构记分43分,约谈3家医疗机构,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民营医疗机构信用等级。

顺德区税务部门对85,745户进行纳税信用评价,年评出A级纳税人7756户;2016年~2018年,顺德区A级纳税人数量年均增幅达49%。税务部门主动联合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银税互动”合作项目,共享区域内诚信企业纳税信用评价结果。今年以来,共有1291户诚信纳税的小微企业通过“银税互动”项目享受16.27亿元的纯信用贷款。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在房屋建筑建设工程、市政道路桥梁建设工程、水利建设工程、用地、房地产等领域开展了信用管理;每月将闲置土地使用权属人信息抄送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区经济发展和促进局及相关金融监管部门,纳入企业诚信档案(记录),并请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限制闲置土地使用权人参与土地竞买活动,截至9月20日,共有6宗已认定闲置土地被通报。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环境保护)将环境违法企业列入“黑名单”,并督促“黑名单”企业进行信用修复。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交通运输)开展全区道路旅客运输企业诚信评价、公共汽车企业质量信誉考核质量信誉考核以及客车驾驶员个人信用建设工作,参评企业等级均在AAA及以上,另外还为4173名驾驶员建立了个人信用档案。区农业局印发《顺德区饲料兽药质量安全“黑名单”管理制度的通知》,将因严重违反饲料、兽药法律法规受到行政处罚的,或因饲料、兽药违法犯罪行为受到刑事处罚的生产经营者的有关信息,通过政务网站公布,并报上一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区人民检察院将行贿犯罪档案作为诚信评价内容,纳入信贷审批、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审批的必经程序,今年以来,共办理案件信息电话查询6507人次、网上公告案件出庭信息2112件、受理职务犯罪行贿档案查询8465人次。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商质监)将35,614户次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使受限企业在招投标、银行贷款、资金扶持、评优评先等日常经济活动中处处受限;开展2017年度“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活动,全区共有977家企业被公示为“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新申报企业有360家,公示企业数量和新申报企业数量均创历史之最。

顺德区教育部门建立科研诚信红黑名单制度。对于在课题申报、科研过程、科研成果发表与奖项申报、职称申报学术成果等环节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者,纳入科研诚信黑名单,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取消两年~3年相关申报资格处罚。

引导企业行业自律

开展诚信文化宣传教育

顺德区工商联积极在会员企业内部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科学引导会员企业开展行业自律,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提升全社会诚实守信意识、增强企业诚信经营意识,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其中,区出租车协会制定行业管理自律公约,规范诚信经营行为,同时组建行业自律检查队,定期开展纪律检查,对出租车的经营行为开展行业监督。

顺德区对道德领域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把诚信创建融入“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区公安局以诚信宣传为导向,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平台的影响力,全力做好反诈防范宣传,并于4月成立了反诈宣传工作专班,统筹各派出所在同一时间段,10个镇街同步开展宣传,并充分利用官方微信、微博以及社会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警醒诈骗高发群体反诈意识,各类媒体报道211次。

顺德区委组织部把诚信教育纳入机关干部自主选学、干部专题培训、公务员初任培训等教育课程,选购信用体系专题课程5门,并上传至顺德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全天候开放供全区干部自主学习。人民银行顺德支行开展保护信用信息主体权益和保障信用信息安全的宣传教育活动,对公众如何通过互联网查询个人信用报告、不良记录的产生和影响、如何保护自身的信用记录等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顺德法院在官方微信平台、顺德执行网区行政服务中心的大厅电子显示屏、区人民政府网站、“顺德百事通”微信和APP等平台曝光失信被执行人,目前累计曝光189名失信被执行人,有效惩戒并督促被执行人主动履行法律义务。区旅游局举办2018年旅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暨培训班,对全区34家旅行社、18家星级酒店、9家A级景区进行诚信文化宣传教育培训,引导旅游企业诚信经营、守法经营。

(顺德区信用办供稿)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