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努力把“一带一路”变成绿色的低碳的

2018-11-27 09:55:00 来源:本网专稿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8年度报告》发布。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表示,2017年底,中国碳强度已经下降46%,提前3年实现40%~45%上限目标


中国改革报记者 李宏伟

“中国努力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我们会把中国的做法拿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去认真地实行,不走或者少走过去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当中那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道路。我们吃了这个亏,不希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出现这种情况。中国会努力把‘一带一路’变成绿色的、低碳的。”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表示。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4次缔约方大会将于12月3日~12月14日在波兰卡托维兹举行。11月26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8年度报告》正式发布。当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解振华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希望如期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谈判

解振华指出,2017年以来,中国在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能力建设、鼓励地方行动、提升公众意识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据介绍,年度报告分别从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地方行动、全社会广泛参与、体制和制度建设、加强基础能力、积极参加国际谈判、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全方位地展示我国2017年以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新进展和主要成效。

对于此次卡托维兹气候大会,解振华称,中方希望大会如期完成《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谈判,妥善解决资金问题,向国际社会发出落实《巴黎协定》、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信号。

中方希望建立一个落实《巴黎协定》和公约的机制安排,保证《巴黎协定》持续得以贯彻。

中方希望按照《巴黎协定》的授权,要进行塔拉诺阿促进性对话,让各方介绍本国国内应对气候变化的最佳实践,促进各方转型,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进行加速转型。

中方希望通过对话,对2020年之前各国到底做了些什么、做得如何,特别是一系列缔约国大会所做的决定,是不是在各国得到了落实进行盘点。

对于资金问题,解振华表示,哥本哈根会议上已经明确要求,发达国家要在2020年之前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每年10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中方希望发达国家率先减排,希望京都议定书多哈修正案生效。另外,要对资金的落实情况进行盘点检查,为2020年之后进一步落实《巴黎协定》、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碳强度下降目标提前三年完成

会上有记者提问,中国相关机构正在大力投资“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很多还是涉及大量煤炭燃烧的项目,这在环境保护主义者团体中引起了比较大的关注。他们特别对“一带一路”项目有很大的关切,中方是否会采取措施,去对冲这些项目可能造成的碳排放污染问题?

解振华谈道,“一带一路”更多的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确实有锁定效应,即采用什么技术、什么材料、什么标准,可能长期锁定了一个排放情景,锁定效应较强。

“中央已经非常明确了,‘一带一路’所有建设项目应该是绿色的、低碳的。”解振华表示,“一带一路”实施的各种项目将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尽可能地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实现最好的节能减排效果。不只工业项目,其他的项目也应该采用中国国内现行的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标准,也可参照世界上最先进的标准,做到既帮助这些地方的建设,又在这些地方实现减排。

此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项目,做一些保护环境的公益性项目。

解振华表示,中国努力走了这样一条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会把中国的做法拿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去认真地实行,不走或者少走过去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当中那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道路。中国会努力地把“一带一路”变成绿色的、低碳的。

谈及中国环保力度,解振华介绍说,2020年中方承诺碳强度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蓄积量要增加13亿立方米。2017年底,碳强度已经下降了46%,提前3年实现了40%~45%的上限目标;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到13.8%,到2020年这个目标肯定能完成;森林蓄积量已经增加21亿立方米,也超额完成了2020年的目标。

“相信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各国都愿意共同努力,同舟共济,各尽所能,现在整个进程还是比较稳定的。”解振华表示,无论其他国家的立场、态度有什么变化,中国会始终坚定地、积极地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巴黎协定》。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