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探路者”

2018-11-26 14:00:00 来源:本网专稿 

——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发展纪实(上)

□ 中国改革报记者 吴宏林 韩振峰

中国在开放中复兴,开发区在开放中崛起。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生蝶变、华丽转身。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开发区应大势、谋大局、干大事,主动顺应改革开放潮流,抢抓经济建设转型机遇,走出“可依赖性资源匮乏”“集群创新后劲不足”等发展误区,前进的路径更加清晰、举措更加有力、基础更加坚实、优势更加凸显,映射出我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发展壮丽图景。

保障经济稳定增长的“压舱石”

1984年以来,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艰苦创业、积极探索、锐意创新、大胆实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对外开放、体制创新、产业集聚、科技创新、集约用地、城市建设等方面积累了重要经验,发挥了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已成为我国经济大有活力、强大潜力的经济增长点,极具吸引力的投资热土。

“当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期。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要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成为构建开发型经济新体制和培育吸引外资新优势的排头兵,成为科技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的示范区’,这是在新的发展阶段赋予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使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2017年初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智库创新科学园”开园论坛上谈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对各类开发区的统筹规划,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促进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开发区管理制度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增强开发区功能优势,把各类开发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19家,已由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扩展到全国31个省份。2015年,国家级开发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611亿元,占全国GDP的11.5%,工业产出和进出口指标均占全国的1/5。中国开发区协会会长师荣耀称之为“保障地方乃至全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压舱石’”。

4年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开发区的未来方向,是加速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发展。5天后,他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继续强调,开发区要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探路者”,和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排头兵”。

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功能定位

创优势、增实力、补短板,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把现代产业体系培育牢牢攥在手中,以国际化、高端化、智能化定位未来产业发展,各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转型升级步履铿锵,助推经济发展朝着质量更好、效率更高、动力更强的方向阔步前进。

近日,记者从国家商务部外资司组织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案例集”了解到,青岛经济开发区多年来坚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双措并举”,提出“一带、两区、多园”产业布局思路,重点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智慧物流产业园、生命健康产业园等现代化智能园区、高端制造和新兴产业项目,进一步提升了港口物流、汽车制造等传统产业集群发展活力,产业转型正带动区域经济新一轮的升级发展开发区坚持以产业发展为主,成为本地区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平台,成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中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千锤百炼、淬火成钢的一个缩影。

历史的鸿篇巨制一旦开启,每一页都是崭新的。

在明确各类开发区发展方向方面,国家级开发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突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工贸易等产业特色,主动对接国际通行规则,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园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园区品牌;推动各区域开发区协调发展,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沿海沿江沿线开发区良性互动发展,建设成一批具有辐射带动效应的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

这无疑也是国家层面的引领和定位。今年5月,商务部完成了2017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工作,对全部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6年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区域带动、生态环保、行政效能等方面情况进行了全面“体检”和量化评价。从考核评价结果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主要指标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一是产业基础雄厚,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2016年,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地区生产总值8.2万亿元,同比增长8.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占全国的24%。

二是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提升。截至2016年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1.4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的13.7%;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超过320家。2016年当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近2.8万件。

三是协同发展局面形成,区域带动作用提升。2016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税收收入占所在设区市税收收入的比重为11%,比上年提升1.4个百分点。截至2016年年末,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参与共建园区122个,对口援疆、援藏、援助边境合作区58个。

四是节能减排取得成效,绿色发展水平提升。2016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明显好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16年年末,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超过1.1万家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

五是管理水平逐步完善,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截至2016年年末,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171家建立了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在线审批平台,147家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认证,分别占到全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78%和67%。

此次考核评价综合排名前30名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地区有21家,中部地区6家,西部地区3家。30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既有改革开放初期创建,40年来一直锐意改革、引领开放的“老字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有近年来刚刚跻身“国家队”行列的后起之秀;既有注重开放创新、优化资源配置的沿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有注重学习复制、承接产业转移收效明显的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上呈现百花齐放、各有亮点的新气象、新作为。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