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温江区“一平台四机制”推进农村金融发展

2018-11-23 14:00:00 来源:本网专稿 

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是当前解决“三农”融资难问题的一项行之有效的重要举措。四川成都市温江区以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核心,以农村产权对接金融市场为纽带,通过建立“一平台四机制”,积极探索农村要素对接金融市场的有效路径,有效激发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截至2017年,辖区内13家银行累计发放农地贷款313笔10.42亿元,贷款余额3.78亿元,农地贷款加权利率仅为6.49%。

构建三级流转服务平台,活跃农村产权交易市场

一是形成了区镇村三级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体系。在组建区级产权交易流转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在9个涉农镇(街道)全面建立了农村产权流转服务分中心,在17个村(社区)建立了标准化农村产权流转服务站。

二是不断扩展和完善平台功能。成立温江区农村产权维护法律援助中心、城乡房屋租赁公共服务管理中心等机构进驻平台工作。制定了24个交易规则和配套办法,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农村股权的登记管理、流转管理、流转交易、担保评估等进行明确,促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

建立农村产权融资服务机制,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中介机构。注资2.3亿元成立了若干国有平台公司,专门为农村各类产权和农业企业的抵押融资业务提供信用担保。

二是加强和扩大“银政合作”。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各环节受理主体正在不断扩面,全区涌现一批参与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的银行、参与农村产权融资服务的涉农小额贷款公司、受理农村产权融资的担保公司、受理农村产权评估的评估机构。

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创新“农村在地资产仓单质押”模式,开展全省农村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试点。

建立农村产权价值评估机制,突破制约流转技术障碍

一是明确评估标准和办法。研究制定了《成都市温江区农村产权价值评估体系构建方案》,出台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含宅基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含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村房屋所有(使用)权以及集体林权等4类产权的价值评估实施细则。建立定期公布各类农村产权基准价格(交易指导价格)、定期发布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指数、定期开展农村产权估价业务培训、常设估价结果争议鉴定委员会等常态化运行机制。

二是开展价值评估工作。在遵循现有农用地评估规程基础上,创新提出以土地区位和产业规划布局作为土地均值区域划分的核心因素。委托专业评估机构评估对各均值区域分别评估,并公开发布了农村土地经营权基准价格评估成果。银行等机构在做具体宗地价值评估时,可对照评估成果中的基准价格和影响因素分析表,迅速估算出单宗土地经营权价值。此外,还委托成都花交所,根据市场动态定期发布温江花卉、苗木等的基准价格。

建立融资风险防范机制,增强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市场信心

一是建立农户和规模经营业主的征信管理体系。将农户和规模经营业主的信用信息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为抵押融资提供信息支撑。

二是设立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基金。首期筹集500万元,专项用于发生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时与金融机构进行风险分担。

三是探索市场化的风险分担机制。中国银行温江支行依托中银保险,发放涉农保险类贷款600余万元,保险费率为贷款总额的2%~3%,风险由保险公司全额承担。人保财险温江分公司、浙江民泰商业银行温江支行等机构也在开展类似探索。

建立涉农抵贷资产处置机制,探索抵押物迅速变现渠道

一是建立收储联盟。依托各级农村产权流转服务平台及相关中介机构建立农村产权投资人信息库,同时,依托成都花交所的客户资源,建立涉农抵贷资产收储联盟,实现资产处置信息的快速传递。

二是规范处置程序。当债务履行期届满30天后,抵押人仍未清偿债务的,可由金融机构申请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基金介入,并启动资产处置程序。首先,基金承办机构按到期未偿还本息总额的80%向金融机构代偿,随即取得抵债资产的全部处置权。然后,涉农抵贷资产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进行公开处置,资产处置收益净值大于贷款本息的,依次向区风险基金专户、抵押权人、抵押人划拨;资产处置收益净值小于贷款本息的,向抵押权人划拨资产处置净收益的20%,剩余部分划入风险基金专户。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