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在高质量发展示范之路上阔步前行

2018-11-19 11:06:49 来源:中国改革报 

成都市双流区以改革创新为引领,高质量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奋力打造航空经济之都、生物产业之城、电子信息之谷

成都芯谷

 中国改革报记者 王 进 何子蕊

1~9月,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6%,新增新经济企业1378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6%。亚洲最大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承接维修业务117台,其中境外49台,完成交付95台。

10月,占地约1200亩、总投资近2000亿元的紫光成都存储器制造基地项目正式开工;朗星无人机系统有限公司联合中科院工热所共同研制的“成都双流造”全球首款吨级货运无人机——AT200成功飞越秦岭;中唐空铁产业园内,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研制而成的2.0版新能源全景空铁一亮相便惊艳世界。

11月,占地15,000亩、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央湿地——双流空港中央公园项目再传佳音:“五湖四海”已建成四湖一海;水乐阁广场已建成并正式对市民开放。“人”“业”“境”“城”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正徐徐展开……

今年以来,作为四川成都市“中优”和“南拓”重要承载地的双流区,其蓬勃发展势头和取得的丰硕成果令人为之振奋。而这一系列成果的背后,是该区对于中央和省市有关决策部署的深刻领会,更是该区努力走在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前列的生动实践。双流区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今年2月在双流视察时提出的“三个转变”要求为根本遵循,高质量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奋力把双流打造成为航空经济之都、生物产业之城、电子信息之谷。

做好产业答卷

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

高质量发展是新形势下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如何才能推动实现一个地方的高质量发展,并没有现成的答案。

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要推动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新格局,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新态势,支持成都打造全国一流的临空经济示范区。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紧扣高质量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作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效能治理等重大部署,要求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高新区、双流区和新津县共同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航空枢纽基地

“省委和市委这一系列决策部署,对于双流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双流区委书记韩轶在区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上说,作为四川天府新区、自贸试验区的重要板块和成都市中心城区,双流是国家布局建设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全域承载地。要紧紧围绕省市最新要求,主动创新作为,勇于担当,用新思想新理念推动新发展,通过深化改革破解难题、开创新局,走出一条具有双流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要全力以赴交好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答卷、城市答卷、开放答卷和民生幸福答卷。

要交好产业答卷。按照区委决定,双流将突出在航空经济、生物产业、电子信息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以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为核心,以产业功能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生物产业和电子信息为支撑、绿色能源等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的“3+1”现代产业体系。

将重点聚焦航空经济三大领域,发展航空运营服务、航空制造维修、航空物流等六大航空经济集群,加快打造国际知名、全国一流的航空经济之都,力争到2020年航空经济产值突破1500亿元。聚焦生物产业四大领域,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药物、新型化学药制剂、“智慧健康+精准医学”等六大业态,加快打造门类齐全、集聚度高的生物产业之城,力争到2020年生物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聚焦电子信息三大领域,构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封装测试—市场应用”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研发—制造—终端”新型显示产业链,涵盖基础元器件、时频安全以及大数据、5G技术等信息安全产业链。加快打造链条完整、效益突出的电子信息之谷,力争到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还将聚焦光伏、核能、智能电网等领域,大力推进绿色能源、新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到2020年绿色能源产业产值力争突破500亿元。

为做好产业答卷,双流区提出将以改革创新为引领,大力实施“空港英才”计划,增强人才智力支撑,力争到2020年集聚各类高端人才300人以上。将围绕“六大新经济形态”和“七大应用场景”,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加快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四大产业功能区,力争用5年时间培育“独角兽”企业3家以上、瞪羚企业15家以上。将突出抓好创新创业驱动,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应用和转化,到2020年军民融合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家、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

据悉,为把有关决定抓实落地,双流区于今年9月制定和印发了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多项政策措施和实施意见。对此,双流区商务局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张家林深有感触地说,“区委、区政府贯彻落实中央、省和成都市的决策部署坚定而有力,让我们底气十足,制定的政策措施针对性很强”。通威太阳能成都基地总经理萧圣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双流区针对支持企业的扶持政策看得见、摸得着,让企业得实惠,在这里发展,企业感到很安心、很温暖。”

做好城市答卷

构建“一港三心四组团”格局

对于区委做出的高质量发展的有关决定,双流区城乡园林绿化管理局局长李建体会很深。他说,“区委对于公园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的注解有着深刻领会,建设公园城市,对于双流来说,无疑是一场深刻的城市变革。”基于此,他们专门请同济大学开展了专题研究,并形成了具体方案。高质量建设美丽宜居空港公园城市,是双流着眼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决定,为交好高质量发展城市答卷指明了具体路径。

成都双流区中心公园

建设美丽宜居空港公园城市,双流坚持“主中心引领、多中心支撑、组团式发展”,突出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引领,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相宜,更加彰显空港美。推动城市空间更优化、生态更优美、功能更完备,更具历史厚度与生命活力。着力构建以双流国际航空港为带动,以杨柳湖、怡心湖、永安湖这三大城市中心为支撑,形成以空港商务组团、智慧新城组团、高端智造组团、健康文旅组团“一港三心四组团”城市格局。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拥有2300多年建城史的双流区将大力实施“文化+”行动,彰显“人文厚重、独具魅力”城市文化,打造一批主题文化公园,规划建设体现城市精神、双流元素的市民中心、艺术中心、博物馆等文化地标。将挖掘用好古蜀农耕文化、三国蜀汉文化、槐轩文化等灿烂厚重的文化基底,打造一批体现“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文化品牌。将大力发展创意研发、音乐视听、动漫游戏、娱乐演艺等现代文创产业,打造空港文创赛事名城。将弘扬传承双流人敢为人先的改革基因、勇争一流的进取精神和开放包容的胸怀格局,让每一个双流市民在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实现价值、成就梦想、充满自豪。

全域生态资源是空港公园城市的基本底色。双流区将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塑造“绿满双流、花重广都”城市绿韵。将以规划、营运、管理协调统一的大美公园建设为先导,加快打造“城市绿心”,着力构筑“滨水绿带”,统筹推进“生态绿环”,精心编织“空港绿道”,构建形成生态绿网。将坚持“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原则,按照4A级景区标准实施大地景观再造工程,建设一批重大生态项目,推动城市功能与生态景观有机融合。力争到2020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到16平方米,人均拥有公园面积达到15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

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大美公园城市建设,我们已经全面启动,并初现成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城在绿中、园在城中、城绿相融’的城市生态新画卷一定会展现在市民面前。”李建如是说。

的确,虽已入深秋,但双流区城乡处处依旧绿意浓浓,一片生机盎然,占地上万亩的双流空港中央公园,犹如一幅精妙绝伦的“巴山蜀水”山水画镶嵌在城市中央。漫步其间,四处绿道蜿蜒、景色清新,两岸绿荫环绕、鸟语花香,湖边亭台楼榭、湖水碧波荡漾……

做好开放答卷

形成载体平台支撑新功能

“你看,这就是我们企业的办公场地,全都是园林式、别墅型的,几乎每个企业都有一栋。绿地和花园起码占了一半以上,一年四季都有美景,而这正是海归和高端人才喜欢的环境,容易激发灵感和创新创造。”115日上午,双流电子科大科技园产业拓展总经理孙路一边带着记者参观,一边自豪地介绍。

成都双流保税区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

位于成都双流华府大道四段的电子科大科技园是双流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总占地面积约464亩,规划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目前已注册企业103余家,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企业13家,省“千人计划”企业9家,军工、军品配套企业20家。放眼望去,那满眼的绿荫和银杏叶落下后的一地金黄,在温暖的阳光映照下,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和希望……

这样的园林式园区在双流不止一家。双流自贸试验区管理局副局长蒲钊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双流是四川和成都的重要开放门户,交好高质量开放答卷,自贸区的作用尤为重要。”据悉,正因为如此,双流区提出必须“坚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形成枢纽带动、自贸引领、平台支撑的城市动能。

按照有关决定,双流区在全域开放上将重点打通面向东盟的南向空海联运川泰战略通道,拓展与东部发达地区互联互通的东向经济通道,扩大北向、深化西向点对点、远距离的空中开放通道,推动形成四向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将深化区域合作发展,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深度合作,强化区域协同联动发展,与“中优”“南拓”区域对接合作,打造全市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将加快建设东盟自由贸易合作中心、数字贸易共享中心和智慧空港服务中心,高水平建设空港自贸区,形成以自贸区为引领的对外开放“大平台体系”。将积极扩大对外重大项目招引力度,建好国际空港商圈,打造在中西部地区具有影响力和集聚力的国际消费中心,打响“天府旅游第一站·国际空港购物城”名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双流区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着力制度创新,全力做优营商和服务环境。将深化“标准办、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智能办”,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等自贸改革,加快编制“四张清单”,构建更有利于扩大开放的政策支持体系,依托“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盟,全面提升自贸区营商环境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

据悉,自今年9月召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制定和实施促进工业和服务业企业等多项高质量发展服务政策措施以来,双流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的成效明显。

115~10日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双流区近百家企业找到了合作伙伴,达成了采购或合作意向,让双流“买全球、卖全球”成为现实。

截至9月底,双流区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045.6亿元,同比增长17%;全区已设立金融扶持实体经济的社会资本股权投资基金达17支,总规模216.46亿元,实际投资项目37个,投资金额84.11亿元。

双流自贸区入驻航空及关联企业超过60家、全球百强物流企业13家、国际贸易企业131家;全国首创的“四个转变”政务改革、通程航班“全委托”通关模式有望全国推广;首创的“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已在国内外设立多个调解室,专业调解员达130名;中国东盟合作中心、数字贸易共享中心等平台正加紧建设;航空维修和航空租赁有望实现新突破。

在双流华体照明总部,一款融合新能源汽车充电、提供WIFI、便民信息查询、环境监测等功能的“黑科技”智慧路灯已在成都高新区投入使用,其步道灯已成为北京长安街夜晚的一道靓丽风景。通威太阳能成都基地内,数百台全自动、智能化无人生产设备正悄无声息地刷新着“成都速度”和“双流效率”。在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熊猫显示G8.6项目一期已全面量产,在一张薄如纸张的显示屏上,“置身此情此景,体悟交融的辽远。这一变,让世界无垠”的诗句,让人感慨万千。用这首诗中“这一变”,来阐释双流区正在践行的开放之变,也许再恰当不过了!

做好民生答卷

让群众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

在成都,生活在双流区的居民是幸福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双流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236元,居全市第二,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84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7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1,340元。今年上半年,全区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又分别增长了8.2%8.6%,达到22,948元和13,891元。

“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群众享受高质量生活。”双流区相关负责人说,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创造高品质生活为要义,更加突出市民需求导向,抓紧解决一批“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

据悉,新时代背景下,双流区将从教育、医疗、保险、就业等多方面入手,办好民生实事,增进群众福祉,将从推进乡村振兴、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创新社会治理、促进共建共治共享,强化社会稳定、增强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等方面着力,完成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幸福答卷。

 

将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到2020年新增城镇就业4.2万人。将深入开展“创业天府”行动,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到2020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19万元和3.15万元以上。将大力实施教育质量品位提升行动,到2020年新建中小学、幼儿园40所,增加学位约3万个,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健康双流,到2020年构建形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将强化住房供应监管,实现住有宜居,未来3年新建商品住房7万套;将加强人才住房供应,探索实施“先租后售”和人才公寓共有产权模式,到2020年完成60个老旧院落改造。将创新养老服务供给,打造养老服务连锁“双流品牌”,到2020年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100%90%。将深化社区发展治理“五大行动”,集成打造智能政务、智能安防、智能生活“三大平台”,加快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到2020年建成“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50个以上。将全面实施“五项改革”和“十大重点工程”,加快培育“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农商文旅体融合,高标准建设全市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区,全面释放农村创新创业活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926日,2018年双流区支农支小金融对接会在永安举行,20多家涉农小微企业和银行机构“面对面”,最终,4家银行机构与8家企业签订贷款合同,授信金额900万元。首次通过银行在线APP贷到80多万元生产款项的女老板笑得合不拢嘴,称赞说,双流的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就是好!她要将这笔钱用在刀刃上,带领更多群众致富奔小康。 

的确,这样的例子在双流区还有很多很多。如今的双流区,正凝聚起全区人民澎湃动力,在高质量发展示范之路上阔步前行! (本文配图由双流区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