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加快走向世界的脚步

2018-11-09 08:35:38 来源:本网专稿 

40年对外开放,推动四川省成都市实现从区域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跨越,枢纽辐射力、要素集聚力、产业引领力显著跃升,为服务国家开放全局奠定坚实基础


□ 中国改革报记者 王进 何子蕊

今年5月18日,2018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为主题,围绕“话语引领、场景培育、要素聚集、生态创新”目标,集中展示成都新经济发展成效,对加快新要素集聚、生态链创新、产业生态圈构建,推动校院企地创新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6月2日,筹备半年之久的成都市对外开放大会在蓉举行。大会提出成都将以全球视野和国际眼光高水平建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和内陆开放高地。当月,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对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将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

9月12日,第二届全球风格论坛暨成都Parcours艺术节拉开帷幕,国际知名艺术家汇聚成都,并在蓉创作全新城市印象作品,进一步凸显成都生活美学和天府文化。一周后,2018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在成都开幕,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在蓉扎根的西博会已成为西部及四川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地方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的风貌。”今年以来,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节点的成都市,正以务实之举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正以创新之势主动谋划和践行在开放发展中引领崛起、在辐射区域中协作共赢;正以勃发英姿汇聚起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聚力通道赋能

促进功能共享

倾斜的屋顶、翘起的飞檐、巨大的幕墙、翩翩起舞的音乐喷泉、川流不息的不同肤色的人群、透明橱窗里琳琅满目的奢华商品……小小太古里,透漏出的是成都浓浓的国际范;从北向南,高楼林立、环境优美,众多大集团大企业分列两旁……一条天府大道,传递出的是成都的恢弘气势和广阔前景。

“你去过那么多城市,如果要找男朋友的话,你会在哪儿找呢?”“成都啊!因为成都人很热情、能赚钱,有家的感觉……”22岁的俄罗斯姑娘杨玉环在与记者交谈时,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对成都的喜爱。

“作为俄罗斯业界最大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商,之所以选择到成都来发展创业,看中的是成都的开放和包容。”“成都创业很休闲,很多事情都能在一张小桌、一杯清茶中轻松搞定。”俄罗斯大数据风控服务商中方代表陈磊接过杨玉环不太流利的中文话茬说道。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确,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开放的城市,九次大移民更是赋予了成都开放包容的城市特质。在古代,茶马古道和金牛栈道在千山万水间开辟了成都对外交流合作的康庄大道;如今,大胆破除通道制约的成都,已由“蜀道难”变为“全球通”,极大提升了其枢纽门户功能。

据悉,目前成都正加快布局国际航空战略大通道,开通国际(地区)航线已达到110条,航线直达国家和地区数已达58个。2017年,全市航空客运突破4980万人次、货邮64.3万吨,机场口岸监管货值达3135亿元。目前,国际班列已连接境外21个城市、境内14个城市。打造了7条国际铁路通道和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今年前三季度,蓉欧快铁国际班列开行数量1111列,增长83.6%。全市“空铁公水”的多式联运格局已初步形成。

“近10年,成都的城市面积增了81.7%。‘一带一路’建设极大强化了成都在国家开放全局中的节点地位和枢纽功能。”成都市相关负责人说,作为亚太人口稠密地区的地理中心,成都已具备强大的国际中转和分销优势,未来潜力巨大。

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关键在通道。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刘建兴说,成都完全可以以全球视野谋划国际战略通道,加快建设全球城市网络节点,在承东启西、联通欧亚的重要使命中承担更多责任。

正是基于这样的责任和担当,成都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国际门户枢纽全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奋斗目标。

——带头落实四川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实施“国际客货运航线拓展”“数字‘一带一路’信息通道建设”等五大行动计划。

——加快布局“48+14+30”(全球48个重要航空枢纽经济中心城市的精品商务航线、14个全球重要物流节点城市的国际全货运航线、30条服务对外交往和国际消费的优质文旅航线)国际航空客货运战略大通道,实现至全球门户机场“天天有航班”。

——加快构建联通全球、通江达海的战略大通道,构建“纵贯南北、横贯东西、通边达海、四向联通”的陆海国际大通道,构建“空中丝绸之路走廊”和“国际陆海联运走廊”,形成以成都为核心的亚蓉欧“空中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立体大通道体系。

——高标准规划建设服务“一带一路”的供应链枢纽城市和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着力建设国家级信息节点和数据中心,打造“一带一路”国际信息港。到2022年,国际直达数据专用通道扩容至25Gbps。

扩大对外交往

强化平台支撑

维也纳当地时间6月8日,成都高新区2018科技型企业“欧洲行”首站在奥地利举行,这是成都高新区第6次组织企业“走出去”,迄今已达成数十项合作协议。而在6月6日,一场以“两岸新经济·智创聚天府”为主题的创新创业发展交流会刚在成都市郫都区举行,12家台湾地区新经济企业签约入驻郫都……

近年来,成都因势而动、顺势而为,积极践行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和“引进来”并举,创新举办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先后成功举办《财富》全球论坛、世界华商大会、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等重大国际会议,在对外交往合作平台和载体建设上效果明显。目前,在蓉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85家,成都企业“走出去”项目达166个,新批和引进外商投资项目472个。

作为成都“引进来”的世界500强跨国总部型企业代表,中德安联人寿四川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之所以选择在成都“安家”,是因为成都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西部金融中心,更加注重引进外商投资,特别是对世界500强企业的引进。不仅如此,成都还为企业提供比其他城市更加友好和便利化的服务。

“见到你,我很高兴,成都。”“在成都设领,这不是巧合。”今年4月11日,奥地利总统和总理同时出现在奥地利驻成都总领馆的开馆仪式上,奥地利外交部长卡琳·克奈斯尔动情地用中文表达了对于成都这座城市特别的亲近之情。

据了解,目前成都已与全球228个国家或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外贸进出口总额近20年增长26.5倍。在蓉设立领事机构的国家已增至17个,居全国第三位,成都的国际友城数量增至88个,“朋友圈”已遍布全球。已连续举办4届的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今年5月18日~20日3天时间共举办各类大型主题活动24场,现场交易额超过305亿元。

“万物相形以生,城市互惠而成。”成都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大力传承丝路精神,全面加强国际交流和友城合作,努力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大力实施“国际资源引入”计划。做强做优自贸试验区、成都天府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区”,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园、中法生态园、中意文化创新园、中韩创新创业园、新川创新科技园“五园”,国际合作标志平台支撑、海外成都综合服务平台支撑、国际营销推广平台支撑等“多支撑”平台体系,加快建设国际资源集成转化高地,让驻蓉领馆、国际机构、国际友城成为外资企业关注成都之窗、进入成都之桥。

——全面提升国际交往承载能力。大力实施全球友城优选计划,加快建设对外交往中心、成都国际会议中心,打造国家级国际交往承载地,构建国际合作伙伴网络,吸引更多国际机构、跨国公司、旅游代表处等落户成都。

——主动承接国家主场外交和重大涉外会议。努力争取中欧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高级别高层次会议和“一带一路”培训总部基地等国家层面开放合作重大项目在成都落户,推动建设亚欧文化交流中心。

——精准实施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和城市形象推广。激发文创、艺术、旅游、美食等国际特色交往活力,提升“经济外交”水平,放大“文化外交”影响,发挥“民间外交”作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交流合作新局面。

聚天下英才

铸区域发展引擎

两千多年前,由成都出发的商队,穿越戈壁沙漠、跨过绿洲草原,推动蜀锦北去、茶叶西行,换回了棉花、羊毛等外域物产,在互利互惠的公平贸易中实现了丝绸之路的长期繁荣。

40年砥砺前行,成都对外开放成就斐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是1978年的386倍和194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成都全面深化改革,蓉城大地焕发出蓬勃生机。2017年,成都经济总量达到1.39万亿元,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三位;“成都制造、成都创造、成都服务、成都消费”正成为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最具潜力的合作纽带。

进入新时代,成都以新经济为突破口,以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为依托,着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引领区域开放发展、助力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了坚实支撑。

“我之所以回成都创业,看中的是成都的潜力,成都有适合创新创业的土壤和空间。”日本归国博士、成都爱睿佳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杨路说,公司入驻成都天府软件园近3年来,园区从启动资金、房租补贴、人才补贴等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进行帮扶,既吸引了人才、留住了人才,还让人才有了用武之地。

事实正是如此。记者在成都天府软件园滚动屏上的双创风云榜上看到,全球有近8亿用户的手机摄影软件“Camera360”、国内市场规模最大的IT在线职业教育平台“麦子学院”、五大技术世界领先的地震预警技术系统开发者“美幻科技”、全球最大自动化云测试平台“TesBird”等均赫然在列。目前,天府软件园已入驻包括34家世界500强在内的企业600余家,从业人员6万余人,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及团队9614个,培育了“咕咚”“极米科技”等一批潜在独角兽企业。成都的创新创业,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这其实是一种必然!”成都高新投资集团董事、财务总监李小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以产业生态圈理念构建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成都正逐步形成,对国内外的人才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加之成都在人才、产业政策和金融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力度很大,为来蓉创新创业者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

比如,已获全国推广的成都“盈创动力”模式,已累计为53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相关融资超过472亿元,成功助推80余家中小企业上市。全国首创的“双创债”模式,不仅“雪中送炭”,还“锦上添花”,既帮助创业者解决资金困难,还对其进行产业政策等定向帮扶,搭建双创载体和平台等,有效破解了当前双创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其结果是多赢之举。下一步,“双创债”将进一步扩大发行规模,预计将从之前的10亿元扩大至100亿元。

对外开放,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成都市出台人才新政,大力实施“黄金眼”战略,创新“人才+项目+资本”协同模式,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基地”梯级孵化体系,打造国际人才城,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已累计引进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离岸人才和项目30余个。其中,以链式效应引进的英国罗罗(Rolls-Royce)公司工程技术总监及其团队,促成了新一代航空发动机叶片项目落户成都,并形成了涵盖全产业链的航空动力小镇。

自去年7月人才新政“12条”实施以来,成都已吸引高学历青年人才超过24万人,荣登《财富》杂志大学生和青年求职者吸引力城市榜首。目前,成都拥有各类人才460.76万人,全市人才净流入率和海归就业创业最爱城市排名均居全国前三位;人才竞争力指数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

开放发展,产业赋能是根本。据了解,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不仅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还制定出台了详尽的《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按照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新格局,成都将全力做强“主干”,以“5+5+1”产业领域为重点振兴实体经济,率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新兴服务业和新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形成一批过千亿元、过五千亿元、过万亿元的世界级现代化产业集群。

去年底,成都在全国率先成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出台支持新经济发展18条政策措施,实施新经济培育培养“双百工程”,全市新登记新经济企业4.02万余户。下一步,成都将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为统领,围绕“六大形态”和“七大应用场景”,全面塑造城市发展新优势,以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为新经济赋能,强化和提升最适宜新经济发展城市的全球品牌效应。

与此同时,成都还将以构建区域协同发展命运共同体为统揽,实施“跨国企业总部提升、走出去对外投资、国际中小企业来蓉发展”等六大计划;全力打造“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示范区和跨境电商全球服务中心,打造以我为主的跨境跨区域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建设“一带一路”开放高地。

建公园城市

创一流营商环境

居民楼上看雪山、忆乡愁,宽窄巷子掏耳朵、扮铜人,“IFS”进书屋、品咖啡,天府绿道说亲情、看风景……优雅时尚、巴适安逸的成都,已连续6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2月视察过的成都天府新区,秋日里四处艳阳高照、人流如潮;环球中心、银泰城、绿地之窗等各种大型商业综合体鳞次栉比,让人目不暇接;天府中心、成都科学城等重点项目正加快建设;面积达1006亩的全球首个独角兽产业聚集平台——独角兽岛正紧锣密鼓地规划筹备;“智谷绿道”示范段内,各色鲜花争奇斗艳,老人小孩在其间嬉戏游玩,掌上智谷绿道“智能机大屏显示终端和智谷绿道APP”、共享空间、虚拟发布等智能科技随处可见……

近年来,成都以制度创新为着力点,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32证合一的“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仅跑一次”改革试点等,营商环境在全国排名前列,并受到国务院表彰。成都自贸区自2017年4月启动以来,已探索形成超过200项制度创新和改革实践案例,累计新增企业39,916户、新增注册资本4994.4亿元。成都,正逐步成为高质量外资企业的集聚地。

面对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新一轮开放大潮,成都主动对标世界先进城市,明确提出将奋力推进“三步走”战略目标,蹄疾步稳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公园城市;以六大攻坚任务为重点,计划3年内实施171个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总投资15,072亿元;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为实现这一宏大目标,成都出台了“高效能社会体系建设”“高品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三年改革攻坚计划,提出将以改革创新为先导,着力打造市场开放先行城市、高效政府服务一流城市、通关便利示范城市、知识产权保护典范城市,创新推进外国人来蓉工作“一窗式”服务,争取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等,在中西部率先实现出入境证件办理业务“基本不跑”,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提出将从文体旅商等方面着力,对标世界城市提品质强质量,弘扬鼓励创新、宽容包容、和衷共济、共同发展的开放文化,传承崇尚创新、勇于创造的文化基因,以创新为媒、以创造为桥,将灿烂的巴蜀文化、三国文化、熊猫文化等与生生不息的生态涵养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度融合,与世界各国城市、企业和投资者、旅行者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努力构建世界城市的文化独有特质。

提出将以“世界文创名城、世界旅游名城、世界赛事名城”“国际美食之都、国际音乐之都、国际会展之都”等“三城三都”建设为抓手,规划建设占地86平方公里的天府奥体城,塑造别样精彩的成都标识,让世界感知成都、记住成都。

提出将深入实施外籍人士“成都安居”工程,推进社区形态国际化、语言环境国际化、社区治理国际化,加快建设国际化社区,力争5年内分类建成45个左右产业服务型、文化教育型、商旅生态型、居住生活型国际化社区群落,让社区形态更具国际范,让国际人才和创新创业者在成都舒适顺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将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在本世界中叶,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形成“一山连两翼”城市空间格局;2035年前建成集生态景观、休闲游览、城乡融合、文化创意、体育运动、景观农业等八大功能于一体的全国最长绿道系统,形成长度近1.7万公里的绿色惠民蜀川画卷;以“一轴两山三环七带”三级天府绿道体系为骨架,串联五级绿化体系,形成覆盖全域的生态“绿脉”;把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成全球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打造成为总面积1275平方公里的“世界级品质的城市绿心和国际化城市会客厅”。

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在对外开放的号角声中,成都,这个“一带一路”建设的幸运之都,正阔步前行,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