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茶桂飘香的“云贵小江南”

贵州湄潭县是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有60万亩茶叶、20万亩优质稻、20万亩特色辣椒
2018-11-08 08:21:34 来源:本网专稿 

□ 中国改革报记者 王军善 曾平

山清水秀,茶园青青,芙蓉花开,银杏叶黄,道路平整,黔北民居,青砖白瓦,散落其间,如在画中。这就是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被誉为“贵州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和“云贵小江南”。湄潭是本报“生态中国贵州行”系列采访活动第一站,10月22日,记者踏上这片土地,深为这样的乡村美景而陶醉。

湄潭是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是2017年全国第三次农村人居环境现场会举办地。湄潭有60万亩茶叶,有20万亩优质稻,有20万亩特色辣椒,老干妈陶华碧就是湄潭人。湄潭文庙是贵州三大文庙之一,抗战时浙大西迁湄潭在此办公七年,52位两院院士在湄潭生活。如今,杭(州)瑞(丽)高速G56经过湄潭。

贵州茶产业第一县

“远看两江如眉弯,薄雾轻纱半遮脸。”湄江和桃花江在湄潭城边交汇。湄潭森林覆盖率63.9%,溪流纵横,是典型的“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少日照”地区,林茶相间,生态优美。

“茶叶飘香每一瓣,沏出一杯杯思念”。2018年5月,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在湄潭举行。湄潭是贵州茶产业第一县,有生态茶园60万亩,茶叶加工企业538家,茶叶公用品牌“湄潭翠芽”和“遵义红”,是全省“三绿一红”重点品牌,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2017年全县茶叶总产量6.16万吨,产值42.7亿元,综合收入超过100亿元。青青茶园,美了环境,富了百姓。

兴隆镇是第三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场会承办地之一。在接官坪小茶海,兴隆镇副镇长谭晋女士告诉记者,6000余亩生态茶园分布于周边8个山头,茶区内套种的10万余株桂花、1万余株桃李,使这里林茶相间,犹如连片锦屏。记者穿行在茶区主干道,登茶山远眺,远山含黛、近岭染绿,郁葱翠色、波光柳影尽收眼底,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记者注意到茶园有朵朵洁白茶花,谭晋说,每年春天,垂丝海棠花枝招展,风景更美。

好山好水出好米

遵义不仅有茅台酒,还有当年的贡米茅坝米。正如《有个地方叫湄潭》唱的那样,“歌会飞,米很甜,好酒不让人走远。”

10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了永兴镇茅坝村,永兴的“中国茶海”非常有名,记者此次来是为了探访“米中茅台”——茅坝米。从县城出发,山路弯弯,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茅坝村。群山环抱,块块稻田出现在眼前,稻子早已经收割,但许多田里都有水,像一块块明镜,风景独好。水田里成群的白鸭在不亦乐乎地忙着觅食,有些吃饱后在路上悠闲地迈步。田间还有三五成群的白鹭,白鹭不时飞起,洁白的身躯、优雅的姿态,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永兴镇副书记王大海陪同记者走在这美如画的田园风光中,叶子花开,小溪流淌,水塘片片,稻鸭共生,喜鹊跳跃。黔北民居排列有序,还有乡村酒店天粟府、黔北民居风格电影院、农耕博物馆。走在乡间小径上,真是欢快。

茅坝村是贵州省著名大米茅坝米的核心产地,湄江、茅坝河和灯笼山造就了适合水稻生长的油沙地。清嘉庆年间,在山东做官的茅坝人朱隆鼎将茅坝米献给嘉庆帝品尝,因其油润浓香,被赐为“宫中御膳用米”。2010年,在村民王建明带领下,27个村民联合流转全部稻田,成立湄潭茅坝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下成立湄潭茅坝龙脉皇米有限公司,专门生产高端大米。茅坝米现在每斤最高卖368元,最低也要36元,带动了村民致富。

村医出身的村支书肖文海不仅干得好,说得也好。在回顾茅坝村发展历程时,他深有体会地说,村支部只有带领村民一起致富才能有凝聚力,才能把大家紧紧团结在一起。

人居环境久久为功

湄潭发改局杨俊告诉记者,自己大学假期回家路过湄潭,湄潭之美给他印象深刻。毕业后他就想来湄潭工作,通过招考,如愿以偿,在这么美的地方工作,感到很幸福。

记者了解到,湄潭茅坪镇百面水景区天生桥地质公园,有大小天生桥21个,其中一个还上了2015年4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

2018年2月6日,贵州湄潭县委书记魏在平和浙江德清县委书记项乐民、宁夏永宁县委书记钱克孝一起,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围绕乡村振兴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魏在平介绍,2006年湄潭开始建设以黔北民居为代表的新农村,新建房屋按照“小青瓦、坡屋顶、转角楼、三合院、雕花窗、白粉墙、穿斗坊”七要素建设。12年来,在农村已经建成了7万栋黔北民居,占了农村住户的70%以上。

2017年9月15日,第三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在湄潭召开,与会代表参观考察了湄江街道金花村大青沟、鱼泉街道新石村偏岩塘、兴隆镇龙凤村田家沟。

目前金花村大青沟组(七彩部落)73户都干上了旅游服务业,都吃上了旅游饭,2016年大青沟组村民人均纯收入达32,000元。

大学毕业的冯燕青从2013年起任金花村支部书记,他告诉记者,在村党支部下面组建了三驾马车,第一驾马车是抓行政服务的村委会,第二驾马车是抓经济发展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第三驾马车是抓民主监督的监督委员会。

冯燕青介绍,在这三年时间内,金花村共争取了中央、省、市、县、街道各项项目资金近3亿元,全县有80多公里观光木栈道,金花村就有30多公里。冯燕青陪记者走在木栈道上,远山近水,树木繁茂,有千年桂花树、三千年红豆杉,让人叹为观止。在农家门前,大大的柚子挂满枝头,八十岁的农家老太,腰有点驼,精神很好,她告诉记者,还有半个月就可以摘了。

冯燕青给全村做了一个规划——“一家五园创客村”:一家是旅居农家,五园是茶园、田园、果蔬园、林下养殖园、农民创业园。

农村改革走在前头

记者在湄潭采访中看到一块红牌子:湄江街道核桃坝村全面深化农村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2016年8月15日,贵州省首批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在湄潭县湄江街道核桃坝村、永兴镇茅坝村同时挂牌成立。这是继2015年8月27日敲响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第一槌”后,湄潭县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上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1987年,湄潭县成为全国首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围绕农村土地制度持续不断地深化改革。湄潭发改局局长魏晓强告诉记者,作为全国29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湄潭县承担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两权”抵押、新型城镇化等多项国家级改革试验试点任务。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