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济源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助力产业升级

2018-11-05 11:18:36 来源:本网专稿 

河南济源市以推动城市发展与产业支撑相协调、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市民化、提高人口吸纳能力为出发点,率先提出“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就是抓发展、抓职教就是抓民生”的发展理念,积极开展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探索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机制,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的水平。多年来,累计向社会输送技能和高技能型人才4.2万人,培训劳动力10余万人次。济源市职业教育强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成功吸引了富士康集团、力帆集团、伊利等知名企业落户济源。济源电子商务产业园运营第一年,就吸纳华航电商、外财宝、济源淘、老A电商等电商企业40余家,实现销售收入9000多万元。

以大投入促大整合,推进职业教育集约化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先后出台《济源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意见》等10余个文件,确保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攻坚计划项目建设,城市教育费附加和职业院校收入的学费用于职业教育攻坚的比例均高于30%。自2009年以来,济源市累计投入资金2.35亿元用于全民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发展,率先在全省实行了中职免学费政策。

二是整合职教资源。投资6.35亿元高标准建设了职教园区,并将9所不同职能部门的公、民办中职学校整合为2所。彻底解决了原来规模小、占地多、布局分散、师资力量薄弱、办学质量低下等问题,实现了职业教育的集约化发展,使济源职业教育走上了健康协调发展的轨道。

三是构建完备的职教体系。在整合职教资源的同时,市政府与黄河科技学院共同投资3.5亿元,建成了黄河科技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本科教育实现零的突破。初步形成以应用本科为引领、以高职院校为骨干、以中职教育为主体、以职教园区为平台、中高职相衔接、公办与民办良性互动,“科学合理、优势互补、错位发展、闭合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以办学体制变革促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发展一体化

一是改革办学体制。成立以政府分管领导为主任,以职能局委为成员,行业、企业和院校共同参与的济源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委员会,同时下设机电、汽修、计算机、化工、建筑等8个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具体指导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组建济源职业教育集团,搭建院校合作、校企合作、就业信息、职教研究、技术培训、交流合作六大平台,职业院校以“专业与产业、院校与企业、教学过程与生产工程、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四对接,深化校企合作,职能部门为企业提供公共资源的高效服务,与企业合作组建产学研联合体,形成了职业院校、职能部门、合作企业三级联动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

二是强化校企合作。构建“三共五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按照“共建、共享、共赢”原则,引进企业先进生产性设备,共同建设功能系列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设备生产化、管理企业化的生产性实习基地。同时,采取“订单班”“校中厂”“厂中校”等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形成了围绕产业办专业、围绕专业办企业,课堂教学车间化、实习实训生产化,校企办学双主体、合作育人全过程的办学特色,积极推进“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享、人才共育”的“六共二十四字”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紧贴发展需求。围绕济源产业发展,积极推进产教融合,促进产业升级。职业院校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济源的产业转型发展,紧贴市场需求,新开设了汽车检测、航空服务、电子商务等社会急需专业,与苏州凯斯美公司合作共建了数控加工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合作成立了准源精密工业有限公司,与重庆力帆集团合办力帆汽车学院;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达成了港校战略合作协议,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以提升内涵建设促人才红利,推进职业教育产业化

一是以职教改革为抓手,不断提升内涵质量。2015年以来,济源市持续实施河南省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通过多种途径,探索构建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途径和方法,强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各职业院校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专业课教师每年进企业实践不少于1个月,先后选派50余名优秀教师赴德国、新加坡等地学习,借鉴德国的“双元制”举办了“中德班”,扎实开展中高职衔接,积极尝试现代学徒制试点,收到明显成效。

二是以双创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出以“创业教育、技能训练、项目孵化”为主要内容的创业教育体系,成立“济源市砺志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先后有2000名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孵化了励志商贸有限公司、励志餐饮有限公司、沁河滩土特产合作社等创业项目60余个,20余个创业项目已成功移植社会,带动就业1000余人,年营业额达1.2亿元,获得国家、省、市级创业比赛奖项13项。黄河科技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创建“黄河众创空间”,先后入驻40个学生团体,积极开展公司化运作模式,努力为学生提供人生出彩的机会。

三是以培训服务为重点,不断提升职教服务地方经济的水平。职业院校高度重视对学生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同时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社会培训,先后在全市3个产业集聚区设立了“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园区”“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新能源、矿用电器产学研园区”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在职业院校建立5个“职工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累计为企业培训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近20万人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进城也大大加快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推进了济源市城乡一体化进程。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