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联教训看如何加强党性修养

2018-10-31 14:25:26 来源:本网专稿 

历史反复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对于青年党员来说,要在事业起步期和观念确立期的实践中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做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

□ 张硕

重视思想建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青年党员干部作为国家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主力、民族复兴大业的未来担当,更应该坚持不懈自觉砥砺党员品格,加强党性修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新的历史条件下青年党员干部更应该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深刻汲取各种历史教训,反思如何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在这方面,苏联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应时刻作为一座警钟,值得每一位青年党员干部去关注、去回味。

一、准确把握新时代下党性修养的时代特征

正确的思想认识来自于正确的实践,正确的实践首要的就是对自身所处环境的把握和判断。苏联在这方面的教训是极为惨痛的。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苏联共产党人未能准确把握国内、党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未能对国际局势做出准确判断,最终导致亡党亡国的惨剧发生。党性修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尽管我们始终明确,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在不同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形势任务,其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准确认识新时代下发生的一些变化,是我们思考如何加强党性修养的前提和基础。

1.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工作环境发生了变化。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同时,国际环境上也出现了民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受到挑战等不确定风险。因此,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新时代对党员尤其是青年党员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2.我党的党员成分和我国的阶层划分均发生了变化。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变化的结果,正在深刻改变着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党员结构。与此同时,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组成的新阶层已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从思想上建设党,使每一个党员从思想上入党,客观上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

3.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许多党建新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党建思想,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指明了前进路径和努力方向。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党建思想,对于不断加强青年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苏联之亡亡于党性缺失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条“封闭僵化的老路”究竟是什么样的?它又是怎样走向最终崩溃的?对失败的反思往往更胜于对成功的研究。总的来说,苏联亡党亡国的根本原因在于苏共党员党性修养的缺失。表现为:思想上的观念混乱,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全党失去正确的理论指导;作风上的脱离群众,“苏共是唯一一个在自己的葬礼上致富的政党”;政治上的软弱无力,腐败和攀附严重,失去了驾驭复杂国内国际形势的能力。而所有这些表现归根结底在于苏共党性缺失。

三、苏联亡党亡国对加强新时期青年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启示

1.新时代要求党员必须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历史反复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党的建设。对于青年党员来说,就是要在事业起步期和观念确立期的实践中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做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对比苏共历史就可以看到,党性薄弱、理想信念动摇、党员意识弱化等风险一直存在,所有这些表现,也无一例外的存在于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现实危险之中。

2.注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对比苏共亡党亡国和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可以发现,重视思想建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今天,党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考验也更加严峻,如果放松思想教育,就会背离了共产党员修养的准则,甚至走向党和人民的反面。

3.增强党性修养的根本途径是实践。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项实践中来”。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非常注重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我们每名共产党员要积极投身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增长才干,增强党性修养。

(作者单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