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召开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宏观经济运行、重点领域改革进展等情况,并就物价走势、天然气保供、民间投资等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中国改革报记者 刘政
10月24日,国家发改委召开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宏观经济运行、重点领域改革进展等情况,并就物价走势、天然气保供、民间投资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我国物价平稳运行,并无“通胀”风险。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9月份CPI同比涨幅达到2.5%,从核心CPI变化情况看,物价走势平稳。国际上通常用扣除食品、能源价格影响后的核心CPI衡量经济运行通胀走势。1月~9月,我国核心CPI累计同比上涨2.0%,比去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9月份同比上涨1.7%,比上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是近两年来的低点,表明经济运行中并无“通胀”风险。经认真研判,当前,我国物价保持平稳运行,并未出现趋势性上涨迹象。
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取得新进展。截至目前,已开展三批共50家混改试点,第一批、第二批中的中国联通、东航物流、内蒙一机等试点企业改革取得重要成效,在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等方面取得重要经验,示范效应逐步显现。第三批混改试点企业共31家,包括10家央企集团下属子企业和21家地方国企。目前,国家发改委已批复8家央企子企业试点方案,各地已批复15家地方国企试点方案,其余试点方案也在抓紧履行批复程序。同时,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混改试点配套政策,出台了《关于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若干政策的意见》,今年8月份印发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税收政策文件汇编》,目前正抓紧研究混改试点企业员工持股等政策。
目前,我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已取得积极进展。总体看,今年我国天然气供需虽然处于紧平衡状态,但居民用气可以全额保障。据悉,今年全年已落实可供资源量2635亿立方米,比去年增加249亿立方米;各省区市全面完成全年供气合同以及供暖季供气合同签订,资源全部分解至各地;今年新开工储气项目近100个,预计可形成储气能力约16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约35亿立方米以上;管网互联互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南气北送新增供气能力大幅提升;目前主要供气企业已基本完成储气库注气计划。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地区,着重做好严格以供定需、坚持以气定改,完善应急预案,压实各方责任四方面工作。
为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近期,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在交通能源、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集中向民间资本推介了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前期工作具备一定基础、投资回报机制明确的项目,共1222个,总投资超过2.5万亿元。下一步,将继续巩固民间投资发展势头:通过建立健全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工作机制、发挥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等,强化政策衔接协调;突出问题导向,下大力气破除民间资本进入重点领域的隐性障碍,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紧盯重点领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吸引民间投资参与建设。
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取得积极成效。交易机构基本组建完成,截至目前,全国所有省份均建立了电力交易机构;输配电价改革持续扩大,2018年陆续核定了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5大区域电网输电价格,以及24条跨省跨区专项输电工程输电价格,累计核减电网企业准许收入约600亿元;售电侧市场竞争机制初步建立,截至今年8月,全国在电力交易机构注册的售电公司达3600家左右,为电力用户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和服务,同时开展了三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加快放开发用电计划,今年上半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80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6%;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平稳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