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迈入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

2018-10-23 09:15:23 来源:本网专稿 

——访国家发改委原正司长级重大项目稽察特派员张丽娜



张丽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中国改革报记者 高弘杰 摄


□ 中国改革报记者 赵 薇

“改革开放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中国的必由之路,也是面对未来,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途径,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这是国家发改委原正司长级重大项目稽察特派员、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原巡视员张丽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也是在原国家体改委成立之初就加入、长期在改革战线工作的她对于改革开放的最深感受。

在张丽娜看来,我国40年来的改革开放是一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一切不适合国情和人民群众意愿、释放市场主体和民间活力,使广大干部、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参与改革,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历史画卷。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挽救了当时处于崩溃边缘的国民经济,将我国带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多年难以破解和触碰的深层体制机制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春天的故事”再谱新曲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一曲《春天的故事》,记录了我国1978年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后发生的巨大变化。

“在当时的形势下,我们别无选择地走上了改革开放这条道路。”张丽娜告诉记者,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指引,孜孜不倦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又要发挥好政府宏观管理的作用。通过改革开放,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创造了高速发展的经济奇迹。

张丽娜引用了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博士研究的一组数据:改革开放前一年的1977年,我国人均GDP折算美元为198元,2017年为8836美元,如用人民币不变价格衡量人均GDP约涨30倍,用美元不变价格衡量约为15倍。据统计显示,1953年~1977年的25年间经济增长率为5.9%,但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率仅为1.7%;1978年~2017年,我国GDP平均增长9.6%,居民人均收入增长7.4%,明显高于改革开放以前。

2012年11月14日,党的十八大落下帷幕,提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新论断,并将改革任务作了细化和分工,提出要以钉钉子的精神落实各项改革任务。

张丽娜告诉记者,国家发改委作为国务院专司改革的职能部门,参与和承担了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的多项改革任务,其中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等任务由她所在的体改司具体负责。

张丽娜说:“公车改革是上个世纪90年代动议的一项改革,也是我们一直关注并跟踪调研的改革任务之一。但公车改革迟迟未能启动,公务用车管理体制造成了大量不规范和浪费腐败现象,每年用于公车的公共经费高达几千亿元。之前,一些地方探索的公车改革,补贴大量增加,公车的数量也大幅度增加。”她坦言:“无论是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角度,还是从从严治党、转变政府工作作风和工作形象的角度来说,公车改革都刻不容缓。”她说,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将公车改革正式列入工作议程,启动了这项重要改革。为完成好这项工作,我们做了详细的统计测算,在摸清了家底的基础上制定了改革方案。

2014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并适度补贴公务出行费用。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也先后印发《中央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中央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等文件,具体明确部署相关部门公车改革任务。

“自此,取消了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特殊公务用车,一般公务出行采取货币化保障。从制度上破除了既拿钱又坐车、公车私用等乱象。现在每当看到带有‘公务用车’标志的车辆出行在公务路途中,我就觉得特别欣慰。”张丽娜说。

带着明确目标的“摸着石头过河”

“在全国的统一改革方案出台前,可以先从局部做起,从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做起,探索积累后逐步推开。试验中间会出现各种矛盾,我们要及时发现和克服这些矛盾。”邓小平始终坚持把“摸着石头过河”当作改革的方法,我国改革开放便是一个先试验、再总结经验、最后再全国推开的过程。

张丽娜将我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取得的成果概括为四个“转向”:资源配置方式从单一计划手段转向市场化配置、贸易模式从内环封闭转向全面对内外开放、所有制结构从原来的“一大二公”转向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社会保障从“铁饭碗”人员转向覆盖全社会民众。“例如,改革开放前只有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三大公共部门的人员能够享受‘终身就业’的政府保障,农民及其他人群都没有社会保障。现在,我国已基本建立起覆盖全体人群的社会保障体系。”张丽娜举例说。

她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这些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得益于“摸着石头过河”,即渐进式的改革方式。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休克疗法式”带来诸多重大问题相比,“摸着石头过河”保证了每一项改革任务的平稳度过。

“‘摸着石头过河’是对渐进式改革开放的形象比喻,也是阶段性改革的工作思想方法。但在我看来,搞改革并非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张丽娜话锋一转,跟记者讲了一个故事。

33年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第7个年头,正值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功并转向全面城市改革,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怎么改?改革方向和目标如何定位?如何谋划好从计划体制转向具有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改革决策者们提出了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大胆学习和吸纳国际上先进的宏观管理经验和做法。

1985年9月2日清晨6点,一艘游轮缓缓从重庆朝天门码头驶向武汉,一场历时6天、聚集了30余位海内外知名经济学家的“宏观经济管理国际研讨会”——“巴山轮会议”就在这艘游轮上召开。33年前初参加改革工作不久的张丽娜,作为工作人员全程参与了这场会议。

“当时邀请国际上宏观管理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和各国的著名专家学者。”张丽娜说,当时,德国中央银行体制、英国对国有经济和国企管理、美国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理念、东欧计划体制转轨的做法、日本对中长期投资管理等在国际上均具有代表性,我们将其政府部门官员和专家学者请来,听取他们介绍管理策略、理论观点和对中国改革的意见建议,这些经验和建议对我国宏观调控体制建立等改革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当时,我们时常请来一些国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也‘走出去’实地考察学习,不断深化改革理论政策研究。国内各类研讨会、学术交流会形成的从宏观到微观的改革建议意见层出不穷。”

“可以说,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取得成功,得益于广泛深入学习研究的思想方法、敢试敢闯敢干的创新精神、‘试错’改错的严谨态度,以此形成了科学的改革决策机制。改革开放既是‘摸着石头过河’,也具有明确的目标模式和推进步骤。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20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20年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充分涵盖了这些内容。”张丽娜说。

确保改革“不走样”“不回头”

“改革进入深水区难免有阵痛、打破利益藩篱也会遇到阻力,但不改革就会长痛或前功尽弃。对未来深化改革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增强改革定力,抓住时间窗口,突破瓶颈制约,只要看准了的改革,就要一抓到底,务求必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就要求我们发展改革部门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以更加坚定不移的态度,将改革进行到底,确保改革不走样、不回头。”张丽娜认为“将改革进行到底”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含义。

——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发展改革部门要充分发挥好对改革的统筹协调职能,谋划、协调、安排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重要领域的改革,坚持改革方向、统筹改革事项、科学掌握改革方法,盘点总结改革现状,找准存在问题,加强全局意识,排除各种干扰,敢于担当,务实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

——注重改革的制度化、规范化操作。及时将改革实践中的成熟经验提升到制度层面、法律法规层面,更加关注依法、依规、规范推进改革,以此强化改革预期,规避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要打破利益主体立法惯例,坚持改革立法中立原则,也要坚持改革的统筹协调。“比如,产权制度,不仅涉及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立、改、废,也包括如何保护交易过程中的各类产权、知识产权,这必将涉及资本市场和产权定价制度等配套改革。”张丽娜说。

——以问题为导向推进结构性改革。张丽娜认为,要以问题为导向,更加注重改革的可持续性,防止半拉子工程或“狗熊掰棒子”现象。“不能有了某项改革任务就覆盖既往推进的改革事项,对已出台的有效改革就要坚持到底、改到位。否则,难免留下很多漏洞和问题,需要更大的工作量去填补。比如,国企、财税、金融、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改革,要进一步聚焦体制顽疾、针对症结问题,打破利益藩篱,下决心开展改革攻坚战,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基本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把握好正逆向(真伪)改革预判和风险应对。改革的要义是体制机制创新,对拟出台的各项改革方案,应甄别其是否立足于制度创新,是否符合改革方向和原则。即准确把握和研判正逆向改革,对正向改革要做好压力测试和新旧体制无缝对接,对逆向改革要做好风险预判,对维持原有制度的改革事项与其改不如不改。基于此,对重大改革进行谋篇布局,安排好改革步骤,使用好改革策略,选择好改革路径,审慎精细推进改革,这样才能切实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否则不仅对改革事业不利,反而造成问题的进一步叠加。

——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带开放。认真审视中美贸易战带来的严峻挑战,坚持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经济全球化方略,善用国际贸易规则,防范以规则为把柄反制我对外开放战略实施。更好将自贸试验区、自贸港和“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趋利避害,争取对外开放主动权,促进多、双国际贸易规则创新。更加注重以开放促改革,同时防范开放异化,钻我国体制空子。在不断扩大开放的同时,要练好内功,以营造公平准入、平等保护、规制中立、规则对等的国内改革环境为重点,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目前,我国已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改革开放也由推动经济实现高速增长转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进程。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加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平衡、充分发展,更加注重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加注重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张丽娜表示,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已经不再是“数量追赶”、解决数量短缺和供给不足,而是转向“质量追赶”;改革开放也必然推动我国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化强国。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