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征信系统已为9.7亿人建信用档案

2018-10-22 11:22:49 来源:本网专稿 

□ 中国改革报记者 王砾尧

10月18日,央行举办征信行业发展情况通报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我国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收录人数最多、数据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数据库。

央行当天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我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累计收录信贷信息33亿多条、公共信息65亿多条,为2542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9.7亿自然人建立统一的信用档案;接入各类法人放贷机构3900多家,日均查询企业信用报告29万余次、个人信用报告477万余次。

据了解,该数据库在促进我国信贷市场健康发展、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普惠、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央行征信局局长万存知介绍,首先,从覆盖范围来看,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已初步建立。同时,央行征信中心纳入信息已经覆盖了所有银行,未来还将进一步向保险、证券等领域扩展。其次,从信息量分析,我国征信系统蕴含信息量堪称全球最多。

据了解,近年来央行一方面通过对征信中心信息、业务的完善、升级,初步建立起了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另一方面,再辅以“市场之手”,通过“市场+政府”双轮驱动的模式,逐渐形成了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与市场化征信机构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市场格局。

然而,现阶段征信中心系统仍不够完善,诸多游离于传统金融机构之外的个人、企业征信数据亟待补充;政府部门之间割裂的数据孤岛亦亟须打破。针对上述问题,行业专家指出,仅靠央行一己之力远远不够,还需发挥市场之手和部际联动的力量。

“为打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进一步实现信息共享,央行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做了大量的工作。”万存知表示,目前各部门信息化程度不同,并且按照国家现有法律法规,一些部门尚不能完全实现信息共享。为此,各部门之间仍在进一步协调、努力,相信未来各部门信息共享这一目标可以实现。

此外,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央行正研究和规划对数据服务商的规范管理,以应对互联网发展热潮带来的个人信息滥采、滥用问题,促进信息的合理流动和商业化应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据了解,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正本清源,开正门、堵邪门,抓好分类管控。一是对于依法取得征信资质的征信市场活动,要坚持高标准、严监管,切实创造信息安全的良好环境。二是对于没有依法取得征信资质的市场活动,包括打着征信旗号的大数据风控公司,要依法严格管制。三是对于违法倒卖征信信息的机构和个人,要动用行政力量、司法力量,依法坚决进行打击。万存知指出,将继续加大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力度,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