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画卷正徐徐展开

2018-10-18 09:20:36 来源:本网专稿 

——访国家发改委原应对气候变化司巡视员谢极



谢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中国改革报记者 高弘杰 摄


□ 中国改革报记者 李宏伟

“我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丽中国梦的进程中迈出了很大的一步,离实现民富国强的目标越来越近。”谈及改革开放40年,国家发改委原应对气候变化司巡视员谢极如是表示。

作为改革开放40年来的亲历者、见证者、践行者,谢极讲述了他在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中的经历,并分享了其中的工作经验和体会。

他说,随着我国历经40年的渐进式改革开放,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尤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中国声音”,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话语权越来越大,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点赞“渔光一体”模式

谢极援引世界银行报告称,1990年~2010年间,中国累计节能量占全球累计节能量的58%。“这是对中国减排工作所作贡献的‘公平评价’。”“国际权威机构能给出这样的数据很关键,而且很有说服力,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在这些年当中为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所做出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曾经难以趋同,现在势不可挡。”谢极表示,在中国的积极推动下,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意愿与决心在2016年马拉喀什气候大会上得到充分的展现。《巴黎协定》作为一项国际协议,已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并具有法律约束力。

在《巴黎协定》的框架下,中国提出了有雄心、有力度的国家自主贡献的四大目标:到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60%~65%;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到峰值;非化石能源在总能源当中的比例提升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

“确定这样的目标,实际上是自己给自己建立了一个倒逼机制,促进国内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谢极指出,从近几年的完成情况来看,这些目标确实可以完成,甚至可以提前完成。“所以,我们对国际社会的承诺以及应对气候变化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应该说是我国改革开放这些年当中取得举世瞩目成效的反映。”

与此同时,中国正帮助更多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中国设立了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培训1000名应对气候变化人员。

令谢极印象深刻的一个案例是,去年8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帕翠西亚·埃斯皮诺萨一行到江苏扬中市通威环太“渔光一体”项目参观考察,了解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做法。

所谓“渔光一体”项目,即光伏发电、渔业养殖及生态旅游有机结合形成的“水上发电、水下养鱼、水边旅游”的集约发展模式。考察团在了解到该项目年均发电量1300万千瓦、每年可节约标煤4000吨、减排二氧化碳9900吨时,对“渔光一体”模式实现的经济、社会及环境共赢的多重效益给予了高度评价。

“此次参观给埃斯皮诺萨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她非常确信,中国政府与企业都在竭尽全力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同时,这也为全世界展现出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能源实践案例。”谢极对记者说。

解决绿色出行“最后一公里”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有雄心,行动更是积极而强有力。”谢极表示,2016年马拉喀什气候大会被赋予了“落实与行动”的使命与期望。在马拉喀什街头,来自中国的十几辆电动环保公交车穿梭不停,马路两边随处可见的大会旗帜上,有一个醒目的口号——ACT,这是“行动”的英文缩写。

其实早在六年前,谢极在一个国际能效会议上发言就指出,对于节能减排,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最后措施能不能落地,能否解决实际问题。

谢极回忆说,当时他在会上分享了杭州市鼓励公共交通、绿色出行的事例,因为此举不仅有效解决了绿色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还实现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深受社会称赞。

2008年5月1日,杭州在国内城市中率先推出公共自行车出行系统,引领了绿色风潮。而且2012年,公共自行车开始尝试参与“碳交易”,参与解决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作为国内城市公共自行车领域的先行者,杭州第一次在碳交易平台上完成自愿减排交易,也是全球第一次利用公共自行车为载体进行碳交易。

2012年10月19日,经过权威机构测算,杭州9处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在2010年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15.55吨,并在北京环境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成功,卖出了2.1万元。

“当时我在会上分享了这个故事以后,与会者对杭州做法印象深刻并十分感兴趣,称要到杭州体验一番。”谢极说,这说明改革开放这些年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

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工具,全国碳市场受到国内外关注,与企业、市场密切相关。2017年1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印发,标志着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在记者采访中,谢极再次强调了中国碳市场的属性问题。他表示,建碳市场“是为了促进减少碳排放,不是为了炒碳价”,建设碳市场要公平公开公正透明,而且要平稳起步。

在治理“白色污染”方面,我国也持续开展了诸多行动。谢极介绍说,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前,全国城市及建制镇全面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这标志着,继鼓励、试点、强制等手段之后,垃圾分类即将进入收费时代。在此之前,为推进快递绿色包装,国家发改委等10部门印发了《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并组织快递、电商、包装行业41家单位成立快递业绿色包装产业联盟。同时,今年9月1日即将实施的《快递封装用品》国家标准,更是对快递绿色环保包装用品生产、使用和检测做出了细致的规定。

感受透明玻璃箱内冰块的温度

获得感是广大群众对改革发展成果的切身感受,是检验党和政府工作含金量高低的重要标尺,也是检验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标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巨大发展成就,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大幅提升,总体幸福指数也得到大幅提升,人民群众从注重‘温饱’逐渐转变为更注重‘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谢极表示,必须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增长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比如,制定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搭建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和改革路线图,不少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加强生态环境整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成效显著。

“一幅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谢极认为,这些重大决策、举措和成就,显著增强了全国贯彻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往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环境状况明显好转,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通过打造“一带一路”这一国际合作公共平台,中国创造性地探索出一条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履行国际援助义务、发挥新兴大国作用、体现大国担当的新路子。通过不断全面深化改革、更大力度的开放,在顺应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要求的同时,也契合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愿望。“我认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仅中国老百姓有获得感,一些国家对此也有很强的认同感。”谢极如是说。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谢极坦言,我国改革开放40年虽取得了辉煌成绩,但仍需要我们持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谢极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日本关于节能的故事。在2006年第一届中日节能环保论坛上,主席台两边放置的透明玻璃箱引起了谢极的关注。透明玻璃箱,却看不见里边放的是什么东西,而且整个会议都没有使用。很好奇!谢极会后向工作人员询问得知,玻璃箱里面其实放的是两个大冰块,是为了降低会场温度。经了解,日本当时有明确的节能法规定,严格控制空调温度。但设定的空调温度,穿短袖可能还觉得热,更何况穿西装呢,于是他们就用了这种方法。“尽管效果微乎其微,但是他们执行得很认真,不管开什么会,都不会违反‘控温标准’。这种节能守约意识值得我们去学习。”

“40年栉风沐雨,40年砥砺奋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也进入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谢极表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们一定能让山川林木葱郁、让大地遍染绿色、让天空湛蓝清新,为人民绘就一幅诗意栖居的美丽中国画卷,为中华民族赢得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