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湖南-中国改革报看湖南,湖南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江华县创新教育扶贫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2018-10-09 16:57:48 来源:本网 唐世日

从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县城往东行驶10公里就到了该县沱江镇全国文明村寨塘头坪村。满眼望去,一幢幢洋楼点缀在绿荫丛中,干净整洁的水泥村道、组道、巷道两旁是瑶族特色的路灯,烤烟、西瓜、食用菌、养殖等产业兴起……塘头坪村人的钱包鼓了起来。

 2016年底,塘头坪村整村脱贫,物质上告别了贫困201711月,荣膺全国文明村,实现了精神文明的跃升。

塘头坪村逆袭实现两级跳是一个缩影。

今年2月,原省委宣传部扶贫队撤离后,该县教育局扶贫工作队进驻塘头坪村。扶贫过程中更注重了扶智、扶气、扶精神等教育扶贫举措。塘头坪村精气神和文明素养进一步提升。

江华是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老、少、边、穷、库”集中地区。今年是该县脱贫攻坚年。在脱贫攻坚战役中,该县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的精神,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脱贫攻坚和阻断贫困家庭代际传递的治本策略,探索出政府主导+部门发力+社会助力+群众生力教育脱贫新路子,为江华县脱贫攻坚添画浓重的一笔

大投入,让每所学校美起来

崭新而有瑶族韵味的现代化校园,比原来广东学校还美!94日一大早,该县涔天河库区移民东田安置点建档立卡户盘中平的儿子盘小军从广东返乡就读,看到新建的涔天河中心小学开心地笑了。

位于湖南省一号水利工程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移民安置点的涔天河中心小小学,是一所定位解决移民子女和高寒山区贫困人口易地搬迁的学校。崭新瑶族特色的学校大门,四层瑶族特点的教学楼,沥青硬化的校园,塑胶运动场,厕所、排水系统齐全,教学楼与学生寝室间还有一个小公园。6个年级390多名学生都来自务江冲村等3个贫困村。

“以前学校条件不好,外出广东、长沙等城市读书的不少。学校搬迁新建更美丽,如今返乡就读的越来越多。”该县涔天河中心小学校长何班金介绍。

据统计,仅今年从广东、浙江、上海等沿海发达省市转回江华就读的学生就有近2000人。“这得益于县委、县政府教育优先地位和把教育作为最大民生的举措,对教育的大投入,县里教育质量越来越好,学校环境也大为改善。”该县教育局长唐孝任兴奋地说。

除涔天河中心小学外,还有水口中学、水口中心小学、大圩镇第二小学等200余所学校通过新建、“四改三化”等变得越来越漂亮。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全县112个贫困村,贫困村学校48所。前几年,因经济基础薄弱,教育相对滞后。为彻底改善农村学校状况,让农村学生也可以上好学校,该县提出了美丽校园、幸福师生、理想教育的教育强县目标,相继出台了尊师重教十条规定》《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城区学位建设三年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并明确了“对教育再投入都不为过,对教育再重视都是应该”的思路。

近四年,江华共投入15亿元实施合格学校、县城学校提质扩容、教师安居、移民学校(高寒山区易地搬迁学校)再建、村小改造、全面改薄、信息化工程等民生工程,全县70多所完小以上学校现代气息美丽校园呈现在瑶乡大地。

同时,2016年起江华县教育局组织业务骨干对全县贫困村村小进行了摸底,掌握一手资料,并按照“一校一策”原则,投入4000多万元结合标准化教学点建设出台改造方案,完成了115所(包括48所贫困村教学点)村小集中进行标准化教学点建设。今年暑假,投入1500多万元全面启动200余所村小等义务教育学校改厕、改善基础设施等“四改三化”工作,实现了贫困村学校全部达标。并且全县所有学校每年按照3——10万不等按照园林型、书香型、创新型、特色型、学术型和净化、绿化、靓(亮)化、序化、数字化、文化建设提升软件的投入,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内涵

“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主要措施,对基础设施再投入也不多,对老师高看一等,厚爱一筹都理所当然。”该县副县长黎氢说。

与此同时,该县不断完善利教惠师政策,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经济待遇,做到教师的“五险一金”、体检费用纳入财政预算,教师绩效工资、年终绩效考核奖、文明县城奖与公务员一个标准发放。据悉,三年来共发教学质量监测奖2168万元。今年将发放900多万教学质量监测奖,奖励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教师,真正促进江华教育高质量发展。

同时,20135月,江华启动教师安居工程。提出让未婚青年教师住一室一厅一厨一卫住房,已婚教师住二室一厅一厨一卫家庭套间。截至今年9月,全县40所学校已建或在建教师公租房、周转房2800余套,近3100名教师搬进了新房。布局合理的砖混结构公租房,与原有的昏暗、破旧的木瓦房教师宿舍形成鲜明的对比。

“教师待遇不断搞,安居工程惠及了乡村教师,教师更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教育质量也大提高。”该县教育局长唐孝任说。

如今,在江华“千里瑶山”大地上,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最美丽的地方是校园,农村贫困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广资助,让一位贫困学生能上学

“这3000元不仅减轻了家庭的负担,还圆了我的大学梦,让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近日,刚考上四川大学的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刘全明格外喜乐。他获得了江华晟瑞电子有限公司爱心资助,圆了他大学梦。

刚考上中南大学研究生建档立卡户的卢小力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两分钟就完成了生源地助学贷款,真正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

刘全明、卢小力享受了社会、国家的资助政策,并不是个案。

近年,江华把教育扶贫作为爱心和民心工程来做,不断完善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还通过引入江华有晟瑞电子有限公司、山城购物广场、慈善基金会等10多个爱心企业和200位社会爱心人士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形成“政府(部门)发力+社会(群众)生力”的教育资助模式,确保每个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以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

家住该县码市镇竹市村建档立卡户刘小念一双在湖南道县上关中心小学的儿女都领到了建档立卡学生生活补助。刘小念告诉笔者,“建档立卡户的在县外就读的子女每期都领到200元生活补助。”

“今年上期,对近900位在县外就读的建档立卡家庭子女发放了每人每期享受了200元生活补助,真正实现了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补助全覆盖。”该县教育资助中心主任林显春说。

其实这得益于去设立的“深度贫困教育助学专项资金”,去年单列了700万元今年再注入780万元,补齐国家教育资助政策“天窗”,特别是解决深度贫困家庭子女进行生活补助、免教辅资料费、校车费、保险费等,实现对建档立卡家庭子女补助全覆盖,让他们真正实现“零负担”入学。

如果说政策资助政策是保证,那么社会、群众爱心更能点亮贫困孩子的心灵。该县沱江镇龙造窝村的小曾是建档立卡家庭子女,今年考上了湖南女子大学,前几天就收到了沱江镇府、驻村扶单位送上的资助慰问金。她告诉笔者:“这个举措不仅是鼓励,更是一种鞭策,让自己好好在大学里学习,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补。”

2015年起,该县出台重师重教相关文件,明确规定部门、乡镇政府无条件慰问辖区内考上二本以上大学新生。4年来,共发放500余万元,3000多位大学新生受益。

同时,江华义工协会发挥中介作用,通过协调近四年共有50余个社会组织,1000余人参与到教育资助中来,捐助金额达3000多万元。仅今年,就通过协调吸引了200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筹集300余万元,通过“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等方式长期1500余位建档立卡大学新生、中小学生进行资助。

“资助越来越广,建档立卡家庭子女全部覆盖,真正助力脱贫攻坚。”该县教育资助中心林显春说。

全参与,把脱贫攻坚落实

“老哥,你的低保已经办下来了,这是证件”近日,该县教育局工作人员唐德武又一次进村入户将低保证送到结对帮扶对象家里。

在唐德武:“能帮助建档立卡家庭解决实际困难,让他党的温暖,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20169月,江华3000余教师参与到6000多户结对帮扶工作中。他们自带伙食,扑在教育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一线。同时,派出副校或副科级干部任扶贫队长、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进村扶贫或第一队长,把临时党支部建在村里,做好扶贫工作。

在该县教育局长唐孝任看来,这样的扶贫真正的意义就是能推进脱贫攻坚。

该县河路口镇船岭船村白里面自然村自奇是一位重度残疾、建档立卡家庭孩子,也河路口中心小学教师陈丽芳结对户。陈丽芳每周都利用傍晚休息时间进村入户给自奇上课,宣传扶贫政策。“送教上门,让孩在家里学到知识,扶贫从孩子教育抓起,意义重大。”

江华职业中专结对帮扶村分别有距离县城近3小时车程的湘江乡中央新村和1个半小时的小圩社区。

“为推进教育脱贫工作、结对帮扶工作,派出了5位能力强、吃得苦、综合素质好的老师,带伙食驻村开展扶贫工作,其他老师都定时开展结对帮扶工作。该校校长奉天生说。

“除解决结对帮扶对象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外,主要是结合教育实际对学生进行家访,加强思想教育和正面疏导,确保不让一位贫困生失学,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该县教育局长唐孝任说。

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该县教育局召开了全县教育扶贫与教师结对帮扶工作推进会,对驻村帮扶、教师结对帮扶工作进行培训,压实了学校一把手、扶贫队长、扶贫队员的帮扶等责任。同时,定时通过现场与随时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学校的帮扶工作进行督查,并与绩效考核联系起来,对帮扶责任人帮扶不力的,扣发帮扶责任人绩效考核奖金,对作风存在问题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促就业,确保贫困户脱贫

是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去年从江华职业中专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推荐到了该县神州瑶都大酒店就业。

“好在政策好,每期都有补助,让自己顺利毕业,还推荐了工作,有了固定有入,让家里摆脱了贫困。”陈小玉说。

“脱贫攻坚关键在农村,每户建档立卡家庭有一人学一门技术,实现一人就业,脱贫一户。”成为该县主要领导共识。

江华将县职业与成人教育中心挂牌在江华职业中专学校,使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有机融合,按照建档立卡户家庭一人学习(转移培训),就业(创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思路,让建档贫困学生技能培训,保证贫困家庭孩子接受技能培训,拥有一技之长,实现贫困家庭1人读职业学校或参加培训,就业1人,脱贫1户。
    该校校长奉天生介绍,像陈玉这样的学生100%推荐了就业而且还注重了跟踪,让他们实现了在学校学一门技术,毕业找一份工作,实现就业是建档立卡户脱贫的保证
  

此外,江华职业中专学校与深圳比亚迪、北京怡生园、神州瑶都大酒店、九恒集团、德贵集团30多家省内外和县内优质企业合作,建立了校企融合+特色专业+定向就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闯出人才培养的新路子,保证了建档立卡学生就业

同时,县职业与成人教育中心先后开展种植、养殖、计算机、电焊、电商、中式烹饪等技能培训,对培训后愿意发展种养殖或开办企业的贫困人员,每人提供2年内免息58万元的创业贷款。

该县沱江镇塘头坪村王先军参加了培训后,通过种植食用菌走上了致富路。他说:“技术是创业的基础,学一门技术受益一生,这样才能致富。”

时,该县还依托雨露计划,加强对两后生技能培训。现就职于深圳公司的任翠满通过两后生学历教育培训后,现年薪达10万余元。任翠满告诉笔者,“‘雨露计划让他走进了白领层,一家走上致富路。
    据了解,江华每年有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贫困对象的两后生”、建档立卡家庭青年劳动近1000人通过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培训掌握了一至二门实用技术、技能实现就业和自主创业,而且工资待遇丰厚真正实现培训1人,就业1人,脱贫1的目标,阻断摆脱了贫困代际传递。

                            (编辑:何朝晖)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