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农牧业”打造现代化新农村

2018-09-18 14:20:42 来源:本网专稿 

以内蒙古山路能源集团公司为代表的一批能源企业,把光伏扶贫项目与农牧业紧密相连,创新了扶贫的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中国改革报记者 吴昊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作为我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全区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区;接临含京、津、晋在内八大省区;北临蒙古国、俄罗斯,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内蒙古也是我国最大的草原牧区,资源丰富、地大物博,素有“东林西矿、南农北牧”之称。

然而就在这片丰沃的大草原上,仍然存在80.3万贫困人口。在我国光伏扶贫政策指引下,以内蒙古山路能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山路集团”)为代表的一批能源企业,把光伏扶贫项目与农牧业紧密相连,创新了扶贫的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草原打响扶贫攻坚战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了解到,“十三五”时期内,内蒙古自治区扶贫任务已经明确——到2020年内蒙古现有80余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1个国家重点贫困旗县全部“摘帽”。

2016年3月,《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下发,全国光伏扶贫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内蒙古31个国家重点贫困旗县被列入全国光伏扶贫名单中。成为首批光伏扶贫的重点对象,这其中不乏诸多革命老区。

丰富的资源为内蒙古扶贫工作指明了新的出路。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矿产、农牧产业等传统产业的重要省份,也是我国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基地之一。数据显示,内蒙古自治区太阳能直辐射年平方米达2200.68千瓦时~2248.46千瓦时,可照小时数达3162小时~3167小时,属于太阳能较丰富的二类地区。

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内蒙古光伏扶贫同样带有浓重的“内蒙古”特色,各种光伏扶贫项目从设计到建设粗中有细,与农牧业紧密相连。在多种产业交叉发展、多次跨产业探索中,内蒙古的光伏小镇、光伏农牧业等创新扶贫模式涌现。

光伏扶贫与新农村建设

进入巴彦淖尔市五原县联星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数座整齐排列的灰色二层小楼,在村落隔壁,还有一座正在建设中的小公园,俨然一座现代化的新农村小镇。若非工作人员的细心讲解,谁也不敢想象这里原本是贫困村。

五原县联星村的村民是由从原来的贫困村址整体搬迁到新村来的,目前所有住户已完成了整村搬迁。记者一行随着村委会干部走进一户农户家中,前院林立着几座高大的太阳能发电面板,支架下的空地种植着玉米、豆角等农作物。

山路集团旗下控股子公司上海山晟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晟太阳能”)总经理倪夜光向记者介绍说,“山路集团很多人就是农民的儿子,我们出身农村,现在回报建设农村。所以在规划设计光伏小镇的时候就考虑到农民的生活习惯,特意将太阳能光伏发电面板架高,既能发电产生收益,又不影响农民原本的家庭务农。”

记者了解到,山晟太阳能是国内最早开展光伏扶贫的企业之一,并且在安徽省金寨县已经建成30兆瓦的项目,率先总结出完整的光伏扶贫模式。2015年,山晟太阳能在借鉴五原的经验基础上,在区内的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兴安盟、包头市土右旗等地均开展光伏扶贫项目建设。同时,在区外的金寨县同步开展。在这7个项目中,其中5个是革命老区。截至2015年年底,山路集团已投资8.54亿元,共扶持9604户贫困户,惠及3万人。

作为内蒙古首批示范项目,早在2014年,山路集团投资7.1亿元,率先在五原县开展光伏扶贫项目。项目集中搬迁4个村子457户1352人,建设了457套光伏一体化住宅,同时配套建设2万亩规模化种植基地、10万只奶山羊养殖场,将原村庄占地2350亩复垦为耕地。

记者随机走入一户农户家中,房间通透宽敞,通电通水,村民夫妇热情地招待记者一行品尝家中农产。“以前想象不到这种(生活)。”她望着窗外太阳能面板说道。

重生的五原联星光伏新村是山路集团打造的一座典型光伏小镇。据了解,山路集团光伏小镇模式主要由政府、企业、农户三者相互合作,共同发展。政府配合与发电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光伏小镇规划建设用地,并负责光伏小镇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负责在规划新村的屋顶上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同时利用从农户手中流转的荒地建设光伏电站、用流转的耕地建设农牧业与光伏结合电站。农户将原有村庄所在的集体建设用地出让给企业,将荒地耕地流转给企业,整体搬迁至企业为其建设的光伏小镇。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发改委原副主任幺红杰认为,通过光伏小镇这种发展模式,地方政府与企业协同合作,推动新农村建设,真正实现地区经济转型。同时企业通过置换获得农民土地使用权,实现规模化经营。

循环经济打造光农产业链

除了与传统农业相结合,以山路集团为代表的光伏企业发挥了区位优势,还将荒山荒坡建设光伏电站与畜牧业相结合的模式,发展出新型的光伏畜牧业模式。其中,畜牧业企业负责在没有任何收入的荒山荒坡养殖牛羊,光伏发电企业负责建设运维光伏电站。

在联星村外,记者参观了山路集团配套的“光伏+牧羊+种植”一体化项目。该项目利用村集体流转出的荒地上建设光伏电站,并在电站下牧羊,光伏电站旁即是全自动挤奶厂房。记者到达电站时正好赶上了一天当中的“挤奶”时间,上百只奶羊从一排排太阳能面板下列队而出,自觉沿着通道进入厂房,排队挤奶,产出的羊奶直接由生产线自动装罐。接下来,产出的羊奶将被发往到其他生产商加工成乳制品。整个项目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光伏+乳制品”生产的完整产业链。

“不但光伏电站监测实现了智能化,我们的生产线也已经实现了全自动化,我们正计划生产自己集团的系列羊奶产品,比如羊奶奶粉、羊奶酸奶等。产品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更好。”一名村民同时也是该项目的工人自豪地介绍。

山路集团光伏小镇与光伏农牧业的模式离不开其独特的循环经济打法。多年来,山路集团形成了“煤矸石热电—金属硅—高纯硅—多晶硅—单晶硅—切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太阳能电站—电站下种植和光伏小镇”这样完整的光伏循环产业链。

借助光伏循环产业链,以山路集团为领头羊的内蒙古自治区光伏企业在光伏扶贫上发挥了自己独有的优势,在内蒙古当地形成了以煤电用一体化为基础、光伏循环发展为核心、新农村和生态建设为切入的闭合型绿色循环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在光伏农牧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在光伏扶贫上产生了显而易见的效果。其自主研发生产的光伏组件不但大大降低了生产用电成本,延伸出来的光伏小镇、农牧业更是实现了以下游拉动上游、终端运营带动前段产业的良性循环。

据记者了解,当地村民通过参加合作社或务工每年可以从光伏发电、农业规模种植、奶山羊养殖、羊奶粉深加工等几大核心产业中获得稳定的收入:一是公司的发电补贴2.7万元,院内精细化农业收入3000元~5000元;二是土地流转费收入2万元~3万元左右;三是农民在公司成立的合作社务工收入3万元~5万元。这样每家农户每年收入可达8万元~10万元左右,不但给贫困农户带来了直接的收益,更是给予他们就业机会,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