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区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系列报道(下)
□本报记者 叶仕春 谢泽君 报道
深圳市福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投融资体制改革,统筹各方力量,全力攻坚克难,推动改革项目加速落地。经过一年的实践,改革已取得积极成效,并受到全国各地的关注,已累计接待各地调研组40批次,有的地区吸收借鉴部分改革举措,有的采取全盘复制推广。福田代建制已经开始在深圳全市广泛推广,超过一半的兄弟区已启动或实施新型代建制,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效应逐步显现出来。
福田区发改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福田区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经验,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从完善制度建设入手,形成流畅的“制度桥”,构成一整套相互协同、可落地实操的完整制度体系,为改革成果真正落地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二是以市场化为导向。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福田区政府投资体制改革坚持以市场能做好的坚决交给市场去做、专业的事情坚决交给专业的机构去做,让市场主体之间形成有效制约为导向。实践证明,以市场化为导向是正确且高效的。政府投资体制改革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变政府“大包揽”的做法,大胆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化企业的专业力量,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持续注入新动力新活力。三是各方力量形成改革合力。政府投资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政府投资体制改革势必牵动财税、招投标、审计等各领域的协同改革。全区各相关部门凝聚改革共识,解放思维、大胆突破,形成横向协同、衔接配合的工作合力,高效推进各项改革一一落实到位,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效。
“提速度”:代建项目工程前期大提速
不到一年,福田区总投资250.81亿元的76个代建项目,有19个项目已进场施工,较传统建设模式节省185日;11个项目已达到概算深度,较传统建设模式节省110日;27个项目已开展方案设计,较传统建设模式节省80日;19个项目处于前期概念设计,较传统建设模式推进更快。
采用代建制后,政府投资项目立项到竣工交付全流程可节省一半以上时间,一批长期拖延的工程项目也因此被重新“激活”驶上快车道。改革前,在编制福田区政府投资项目2018年~2020年三年滚动计划时,全区未来三年的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总需求为128亿元;推出代建制后,全区政府投资资金总需求比预期值上涨40%,仅2018全年政府投资规模预期已达91亿元。
以新建学校项目为例,按照传统建设模式整个项目前期到施工招标阶段需至少2年~3年,采用福田代建制只需1年~1年半就可跑完全部前期工作。目前,全区已有27个学校建设项目(总投资57亿元)采用福田代建制,经过不到一年的时间,有6个学校已进场施工,预计今年还有7个学校可进场施工。2017年全区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700个,相较2016年增加2.5倍。随着学校代建项目加速落地,预计2018年全区新增义务教育学位可达4400个。
另以城中村综合整治项目为例,2016年福田区在全市率先开启城中村安全隐患综合整治工作,安排10多亿元的城中村综合整治专项政府投资计划,项目覆盖辖区14个城中村、居住人口超90万、更新用地面积255公顷、建筑物超7700栋,属于工程施工“硬骨头”。采用代建制后,代建企业表现出较高的专业水准和社会责任感,在优先保护城中村历史文化建筑的同时,工期较预期还能缩短20%。截至目前一期项目已完成85%,二期项目计划将于2019年全部完工,城中村居住品质和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将得到全面提升。
“优设计”:预选库企业主动交出优秀作品
作为福田区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特色举措之一,预选库管理机制充分贯彻高质量、高标准、高门槛的改革理念,扭转以往公开招标存在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表现出三个显著优点。一是入库企业都是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顶尖企业,对长期利益和企业声誉足够重视,不会因为贪图短期利益就“做砸”自己的品牌,会积极完成任务目标。二是入库企业都有能让政府十分放心的实力,入库企业拥有的专业人员技术力量配备、项目管理团队实力和质量风险内控机制,都明显优于传统公开招标程序的中标企业。三是入库企业的想法是抓紧做完一个项目再接下一个项目,会主动作为、积极提速,极力避免工期拖延。
实践证明,预选库企业均积极成立专门的项目指挥团队,真正体现专业的机构干专业的事。以福田中心区景观照明提升工程为例,国内同类型的景观照明工程需至少1年才能进入前期调试阶段,采用福田代建制后仅4个月就进入调试阶段。项目设计效果也足够博人眼球,35栋写字楼立面媒体的整体大联动和层次丰富的立体演示界面,在第一次灯光调试时就吸引观景人数逾4万人,成为深圳夜景新地标。
再以新建学校项目为例,在以往传统建设模式下,校方很难介入设计单位具体的设计规划过程,导致学校设计效果偏离实际使用需求。福田代建制下,代建单位设立“设计工作坊”制度,主动派设计师进驻校园,让校长、老师、学生、家长等使用方直接参与学校设计规划过程,听取、吸纳各方建议,并转换为设计语言,最终形成更贴合民意、考虑周全的设计方案,建成更贴合实际、更高质量的民生项目,此举获得社会各界大力赞扬。
“保质量”:IDI制度提供全方位质量保障
福田区IDI落地推广工作正有序进行。目前已有9个代建项目投保IDI,保险公司将提供从方案设计阶段到保险期结束的全过程关键节点的质量风险保障服务。第三方质量风险管理(TIS)机构的引进工作也取得实质性进展。上海建科、法国BV集团、西班牙CPV等多家国内外知名TIS机构已成为福田区首批工程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服务供应商。目前区政府正研究将IDI承包范围扩大至大多数政府投资项目和部分社会投资住宅、房建工程。
在政府投资体系中引入IDI制度,能有效解决现行工程保修制度下“赔付难”问题。保险公司对政府投保方负责,项目保险期内一旦出现质量缺陷问题,只需向保险公司报案即可,直接由保险公司完成后续的维修理赔、查勘定责、代位追偿等工作。项目参建方会受到保险公司的有效制约。出于避免工程质量出问题导致保险公司巨额赔偿的考虑,保险公司聘请的TIS机构充分行使全过程质量风险审查监督职责,一旦发现项目参建方出现违法转包分包、资质违规挂靠、非正常压减投资、材料不达标准等增加建筑质量风险的行为,就会第一时间提出整改意见。不仅如此,IDI机制还延伸拓宽了工程质量监管范围,保险公司和TIS机构是从设计环节开始介入,直至竣工验收通过,而以往工程监理仅限于施工环节的投资、工期和质量管控。
改革永无止境,随着制度效应的发挥,福田区委区政府的改革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将进一步实践探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打造更多的精品工程、样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