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报 改革网讯)山是铜仁的根,水是铜仁的魂。
地处铜仁的梵净山,素有“武陵第一峰”之称,是贵州最独特的一个地理坐标,原始森林覆盖面积达95%,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高达18万个,是一个返璞归真、怡养身心、令人遐思神往的人间仙境和天然氧吧,同时也是乌江与沅江的“分水岭”。
乌江注入滚滚长江,沅江则汇入八百里洞庭。神奇的山,汇集了秀丽的水。从此,山与水在这里展开对话。“我的家乡梵净山/鸟语蝉鸣水潺潺/一山千溪武陵源/群山巍巍雾缠绵……”这是著名歌手毛阿敏演唱《我的家乡梵净山》中的歌词,描绘出了梵净山的千古美景,也道出了梵净山山与水的“武陵奇缘”。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铜仁拥有的水资源总量达16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和耕地亩均占有水量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5倍和2.71倍。
除了丰富的地表水,铜仁还有31亿立方米的地下水资源,8.5亿立方米的地热水资源。据初步测算,铜仁天然饮用水中流量大于5.01升/秒的泉点共180个,总流量可达24亿立方米/年,年市场价值超过3.6万亿元。
梵净山向东,山泉汇成锦江,通江达海;西麓,滚滚乌江,拂腰而过。舞阳河、清水江、松江、邛江穿流其间,古井、溪流、山塘等星罗棋布。根据市水务局提供的最新数据,铜仁境内共有河流229条,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26万千瓦,可开发量262万千瓦。
既然拥有良好的生态优势和丰富的水资源,如何在“水”字上下功夫,做深做透“武陵仙境流”这篇大文章?智者顺时而谋,“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顺势成为铜仁发展的战略定位,并提出打造“健康水都”的发展思路。
勇立争先之志,善谋破题之举。紧接着,以健康水产业为重点,做好水资源、做强水产业、做响水品牌、做活水文化、做大水平台,以及《铜仁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铜仁市特色水产业五年发展规划(2018-2022)》等等一系列做足“水文章”的措施呼之而出,为铜仁实现水产业“井喷式”发展铺路,为建设“一区五地”提供强有力支撑。
初秋时节,走进桃源铜仁深处,举目环顾,一村一寨,天朗气清万木林;一桥一溪,清流漱石竞峥嵘。
水润万物,尽吐芳华。位于碧江区循环经济工业园内的武陵山饮料有限公司,是农夫山泉(贵州)矿泉水生产基地。“取自六龙山七股水的泉水,经过17道工序的精细加工后,罐装装车,每天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汩汩清泉走进千家万户。”装车李师傅介绍。目前已建成以碧江农夫山泉为龙头的健康水产业规模企业10户,瓶装水产量58万吨,实现产值8.18亿元。
“我亲眼见过,农夫山泉这个取水点周边是10万亩竹海,生态良好、空气清新,使得这种矿泉水甘甜清冽,口感非常好。一到热天,我这里每天要卖2000余瓶。”碧江区向阳路“好又来”副食店老板张女士如是说。
无独有偶,在思南鹦鹉溪镇箱子溪村,有一处天然水源点,经专家检测,该处泉水出水量大、口感甘甜,水质中富含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2015年,思南梵山山泉公司依托这一优势,投资3.5亿元开发饮用天然水、桶装水、瓶装水3个项目,命名“梵山山泉”,2016年,梵山山泉参加首届贵州(铜仁)国际天然饮用水博览会,荣获“中国生态好水源”称号,被指定为水博会高端饮用水,向世界展示思南天然优质水资源。
正在建设的石阡县花桥镇高原清泉矿泉水项目占地约117亩,总投资1.8亿元,从国外引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48000瓶/时矿泉水生产线,年产30万吨矿泉水,届时将成为一个集茶、水、景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体验区。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铜仁正大力全面打响“梵山净水·健康水都”“梵山净水·泡茶好水”品牌,不断丰富饮用水产业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把水产业打造成重要支柱产业。
一枝独秀不是春,目前铜仁各区县都有自己的品牌,随着石阡泉都、德江乐乐美、梵净山矿泉水、沿河土家山泉水、松桃户户康天然山泉水等饮用水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企业闻“水”而来。
按照规划,到2020年,铜仁力争天然饮用水产量达到200万吨以上,实现总产值80亿元以上,带动相关就业约1万人次,培育形成10家左右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天然饮用水企业集团,争创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各1-2个,贵州省名牌4-5个。
水泽万家,风帆再扬。铜仁天然饮用水获得了不少投资者的青睐。目前,屈臣氏、天士力、康师傅、华润怡宝等知名饮用水企业已相继确定落户铜仁,促使铜仁健康水全产业链条逐步完善。
登上武陵之巅鸟瞰,铜仁宛如世外桃源一般,守护着一抹亮眼的绿。在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下,这里的水清澈明净,集天地精华之灵气,得生态人文之佑护,淡水、山泉水、药用及可饮用温泉水等遍布1.8万平方公里的黔东大地,为铜仁打造“世界水工厂”提供无限可能。
除饮用水外,铜仁另外一个涉水产业正在“热”起来。秋风冷,温泉热。几场秋雨,天气转凉,石阡温泉成为许多人的“温暖天堂”。“周末闲暇,带上家人,或者约上三五个朋友,到石阡温泉泡澡去。”这句话已成了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向往。据了解,入秋以来,石阡各宾馆的客房天天爆满,客人大都是为石阡温泉而来。
汤泉吐艳镜光开,白水飞虹带雨来。石阡温泉又名城南温泉,是中国最古老的温泉之一,其设施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有着传统而独特的洗浴文化,是全国仅有、世界少有的既可洗浴,又能直接饮用的天然矿泉温泉。
汤池里,热气腾腾,前来泡温泉的人们欢声笑语,说不完的惬意。水如温暖的太阳,带你走向舒适的异度空间。
近年来,石阡县累计投资5.2亿元,对城南温泉进行改造升级,打造集酒店、休闲为一体的温泉体验中心,日接待量可达2万人次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温泉旅游度假区。
一山一世界,一泉一景观。在距离城南温泉20多公里以外的中坝镇,一座以温泉为主题的佛顶山温泉小镇正拔地而起,让石阡“中国温泉之乡”的头衔更加实至名归。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4.49亿元,重点围绕特色主题温泉及温泉酒店群建设,规划占地2121亩,分三期建设完成。
三步一小汤,五步一大汤。如今在铜仁,石阡“温泉群”、思南“九天温泉城”、沿河“温泉城”、九龙洞温泉度假庄园等温泉项目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健康饮用水、温泉旅游、水产养殖、生态酒等水产业风生水起。
如今,铜仁的温泉产业遍地开花,产业的集聚效应日益凸显。计划到2020年,铜仁的“温泉+”产业产值达200亿元以上。由此可以预见,温泉产业集群必将成为铜仁大健康、大旅游发展“助推器”,也会成为铜仁发展的“新名片”。
“山有百藏而不言,水润万物而不语。”据最新显示,截至目前铜仁共有以农夫山泉为龙头的规模以上天然饮用水企业10户,水及其关联产业如茶、酒、特色食品等,实现工业总产值113.1亿元,占铜仁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4.56%。
“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新时代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铜仁近几年的发展实践证明,“绿色”能创造“红利”,自然“活水”可变为发展“活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桃源深处美,武陵仙境流。正如贾平凹在《说铜仁》中写道,“铜仁之所以为黔中独美,美在有梵净山的蕴蓄,美在有锦江水的茂润,活该是桃源的深处。”作者李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