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经验” 助力非洲经济变革

2018-09-03 23:00:00 来源:本网专稿  

中非合作的意义不仅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成果”,更在于经济社会发展“软性变革”

□中国改革报记者徐赟

中国有句古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非洲而言,得“鱼”更要得“渔”。

数据显示,中非发展基金已达到100亿美元规模;中国自2015年以来已为非洲提供了3万个政府奖学金的名额,并培训了20万名各类职业技术人员。中非合作的意义,不仅在于人们耳熟能详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成果”,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对非洲的借鉴意义。

中非合作好不好,中非两国人民最有发言权。乌干达政府随行记者Okoed John Steven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当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非洲可以从中国过去的经验中受益。通过学习“中国经验”,非洲也许也能像中国一样完成社会变革,改善人民生活。“你知道中国的昨天,得益于正确的政策,中国一步一步完成了经济社会的巨大转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

中非合作是顺其自然的双赢之举

Okoed John Steven随乌干达政府首脑要在中国展开长达一周的行程,从上海开始,目前在北京,最后一站是深圳。作为随行记者,Okoed John Steven去过很多国家。“我们非常喜欢中国的友好,并珍视这份友谊,就像兄弟一般。”

谈及对中非合作的看法,他表示,这是毫无疑问、顺其自然发生的事情。“不用怀疑,这是一项双赢之举,因为双方人民都可以从中受益。”

记者也通过Okoed John Steven了解到非洲人民对中非合作的看法。他表示,非洲人民对此十分欢迎,因为人们得益于此,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乌干达位于东非高原,平均海拔超千米,且湖泊众多,有“高原水乡”之称,水能资源非常丰富。Okoed John Steven表示,由于中国的帮助,乌干达有了充足的电力,在不远的将来,甚至可能有能力把多余电力卖到周边国家。“如今,我们的发电能力足以满足工业和国内居民使用,还有富余。”

数据显示,中国承建的卡鲁玛水电站项目建设期间,工程每年为乌干达GDP贡献1%的经济增长率。截至目前,项目累计已在当地采购的物资金额近1.6亿美元,占乌干达近年国内生产总值的0.56%,预计至项目完工时,当地采购物资金额将达到2.2亿美元。建成后的卡鲁玛水电站将使乌干达的发电能力几近翻倍,为乌干达每年提供40亿度价格低廉供应稳定的电力,为乌干达政府带来2亿多美元的稳定电力收入。中非合作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可见一斑。

这是Okoed John Steven第二次来中国,上一次是15年前。谈及中国发生的变化,他表示,感受最明显的是中国的国家建设又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软硬”兼修实现深层次变革

谈及对中非合作前景的看法,Okoed John Steven反复提到“变革”一词,并表示中非合作的前景一定非常好,因为非洲需要中国关于社会变革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方面的经验。

“中国人民通过有益的变革获得了福祉,通过学习这些经验,也许非洲也能完成这种变革,改善人民的生活。” Okoed John Steven表示,中国的政策、工业化等都是非洲希望学习的方面。在他看来,中国众多改革举措当中,经济方面的改革令人印象深刻。

塞内加尔是西非重要国家之一。塞内加尔总统府随行记者Ndiaye Papa Biram Bigue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非合作不仅完善提升了基础设施,还带来了人才、就业方面的积极效应。

Ndiaye Papa Biram Bigue说,中国承建的塞内加尔捷斯—图巴收费高速公路项目,起于塞内加尔第二大城市捷斯,终于西非宗教圣城图巴,全长近113公里,被塞内加尔视为“国家级工程”。

“这条高速公路连接着塞内加尔几个重要城市,是中非合作的一个标志性项目。” Ndiaye Papa Biram Bigue表示,高速公路项目带动和聚集了一批新经济圈规划项目,创造了诸如Diamniadio这样的新城。这些项目本身就创造就业机会,同时,中国企业带来了技术和人才,对本地人员进行培训,促进了当地的教育和人才发展。“因此,带来的积极影响是经济、社会、教育、就业等方方面面的。”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