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工作情况
□ 中国改革报记者 赵薇
8月16日,国家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工作情况。国家发改委有关司局负责人在会上分别回应了去杠杆、降成本、去产能、实体经济发展等热点问题。
——今年预计降低实体经济成本1.1万亿元以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经济运行调节局局长赵辰昕表示,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加快,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据介绍,在破除无效供给方面,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特别是去产能深入推进和“僵尸企业”出清,市场决定要素配制的机制逐渐形成,供需结构更趋协调平衡;在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方面,今年又推出一大批新举措,预计全年降成本1.1万亿元以上。
——通过市场化债转股实现“助优汰劣”。谈及企业降杠杆相关问题,国家发改委财金司司长陈洪宛介绍说,在推动债转股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机制筛选出‘好苹果’,相关市场主体市场化选择转股对象企业、市场化转让债权、市场化确定价格、市场化筹集资金、市场化股权退出,政府在这方面不承担兜底的责任。”
“同时,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工作,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陈洪宛说,市场主体会优选企业、优选资产进行市场化债转股,救活一批好企业,也会通过兼并重组或破产等方式出清一批病企业,有效实现“助优汰劣”的政策初衷。
——今年降低企业非税负担的任务已完成80%。针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大幅度降低企业的非税负担”,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巡视员张满英介绍说,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清理规范经营服务性收费、降低企业用能、物流等成本,预计可减轻企业负担超过1500亿元。“截至目前,已出台措施涉及金额超过1200亿元,也就是说任务的80%已经完成。”
他用“三个降低”概括目前在降低企业非税负担方面采取的措施: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涉及降价和清费金额合计821亿元;降低省内天然气输配价格,减轻天然气用户的用能成本及天然气用户负担,共涉及金额8.5亿元;会同相关部门降低电信资费以及交通、物流等领域收费,并对中介服务收费、行业协会商会的收费进行清理规范,涉及金额300多亿元。
——钢铁、煤炭去产能成效显著。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蔡荣华说,国家发改委持续深入推进钢铁去产能,并加强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严禁违法违规新增产能等方面各类举报线索的督查核查。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压减6500万吨以上粗钢产能,2017年压减5500万吨以上粗钢产能,两年共压减1.2亿吨以上,完成了目标任务的80%以上;2017年全面取缔“地条钢”产能1亿多吨。
“这些措施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落后产能、低效产能退出以后,我国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在2016年有所好转,2017年明显改善,今年上半年又持续好转,整个行业供需总体形势趋于合理,随着钢铁无效产能的退出,粗钢的产能利用率也大幅度回升,基本回归合理区间。”蔡荣华表示,今年钢铁去产能任务为3000万吨,截至目前已完成2470万吨,基本上完成了任务的80%。
在煤炭行业去产能方面,赵辰昕介绍说,经过各方共同努力,煤炭行业发展环境显著改善,市场竞争秩序有效规范,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取得积极进展。截至目前,全国30万吨以下的煤矿比2015年底减少2800多处,下降约50%;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增加了200处左右。“大型现代化煤矿已经成为全国煤炭生产的主体,行业供给质量和效率在大幅提升。”
除此之外,针对有记者提出的“企业降杠杆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经济增长”,陈洪宛回应,不能简单把去杠杆和经济增长对立起来,降杠杆选对了路径、选对了时机,经济就会实现高质量发展。针对降低企业成本的相关问题,赵辰昕回应说,现在我国经济运行面临了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也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降成本对于提升企业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更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