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均投资超百亿 打造对外“黄金口岸”

2018-08-16 12:03:31 来源:本网专稿 

——“一带一路”建设看福建(二)

□ 中国改革报记者 丁南

8月9日上午,在厦门港海天集装箱码头的操控室里,操作部机械司机陈树林正在电脑前进行桥吊远程操控。依托企业自主研发的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陈树林只需用手轻轻推动操控杆,就能远程完成集装箱作业。

得益于“智慧港口”建设,厦门港集装箱码头的作业场景,已从此前的人工高强度作业,转变为当前的闸口无人化、操作远程化和工人“白领化”。此举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提升了物流效率,更加快了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持续提升港口服务能力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省积极推进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和港口资源整合,港口交通基础设施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中持续发力。至今年上半年,福建全省营运船舶总运力提前完成突破1000万吨,位列全国第8位;平均载重吨达5345吨,位列全国第4位。

厦门是“一带一路”沿线中心城市,历史上就是“五口通商”的重要口岸,是改革开放后重要的窗口和门户,港口为厦门经济特区的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的2017年,厦门港集装箱年吞吐量达1038万标箱,在全球主要集装箱港口排名升至第14位,港口软硬件水平均达到世界级水平,为厦门主动参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便利条件。

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志平说,厦门港是国家确定的四大国际航运中心,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化推进,港口集装箱业务迎来新的发展。

作为“一带一路”海上重点港口节点,厦门港现拥有149条内外贸集装箱航线,通达全球44个国家的138个港口。其中,53条航线“一带一路”航线途径挂靠18个国家的38个港口,较2014年的35个条航线、15个国家、26个港口有大幅的增长;吞吐量也从2014年的86万标箱增长至2017年的115万标箱,涨幅达34%。

“一带一路”倡议五年来,福建省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年均投资超过100亿元,厦门港、福州港、湄洲湾港、泉州港等港口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持续提升。

打造特色邮轮产业

在厦门国际邮轮母港售票大厅,电脑屏幕上显示当天的船票已经售罄。厦门国际邮轮母港邮轮业务负责人张海军说,在邮轮“海丝”之旅中,超过90%的中国游客是从厦门港出发。公司今年下半年的8个“一带一路”航次,已被提前订满。

作为国家四大邮轮运输试点示范港口之一,从2016年8月开通第一条“海丝”邮轮航线以来,厦门港“一带一路”特色航线的开发一直走在国内前列,并赢得市场火爆反响。

自2013年福建省政府批准实施《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以来,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规模效应不断显现,已具备停靠20万吨级集装箱船(世界最大集装箱船型)和17万吨邮轮的能力,并与美国迈阿密港、马来西亚巴生港等7个国家共11个港口结为友好港,成为对外开放的“黄金口岸”。

去年,通过不断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旅游合作,厦门港共运营9个“一带一路”航次,遍及菲律宾、越南、新加坡、马尼拉等,旅客吞吐量3.44万人次,分别比增80%和108%,其中5个母港航次、旅客吞吐量2.34万人次。今年,厦门港计划运营15个“一带一路”航次,其中还包含“妈祖金身下南洋”等独具闽南特色的主题航次,预计搭载旅客将达6万人次。邮轮产业已成为厦门与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着力点。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福建省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达2.03亿吨,外贸集装箱932.3万标箱。其中,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欧洲等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货物吞吐量达11838万吨,集装箱吞吐量332.61万标箱。港口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和重要枢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间的交流和互联互通作用日益增强。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