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世界经济圈 闽企续写“蓝海”传奇

2018-08-16 12:02:50 来源:本网专稿 

——“一带一路”建设看福建(一)

□ 中国改革报记者 丁南

闽人善贾,古有“惟福建一路,多以海商为业”之说。而改革开放40年来,位居东南沿海的福建对外贸易不断增长,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圈。

今年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日前,中宣部组织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中国改革报等多家中央新闻媒体走进福建,开展“一带一路”建设情况集中调研采访。在为期三天的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海洋文化传承及“一带一路”建设给福建带来的发展变化、进展成效。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核心区,“一带一路”倡议五年来,福建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总额为2055.5亿美元,占同期福建货物贸易总额的30.5%。今年上半年,福建省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为1953.7亿元,同比增长15.9%,占全省对外贸易总额的32.6%。

绿地投资

闽企融入欧洲经济圈

位于福州市仓山区的福建鸿博光电科技公司LED光源封装技术试验室,是福建省企业重点实验室,凭借研发实力主持和参与制定了多项国家及省地方标准,并承担“863”计划等多个国家科研项目。

成立于2005年的鸿博光电科技公司,是国内LED行业的龙头企业。经国家权威机构检测,公司家居照明产品性能指标高于欧盟LED灯具检测标准,已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宜家的照明产品全球供应商。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鸿博光电主动“走出去”,积极融入欧洲经济圈。2016年6月20日,在中波两国领导人共同出席的中波丝路国际论坛开幕式上,鸿博光电的母公司鸿博集团与波兰奥波莱省政府签署投资合作协议,注册成立鸿博清洁能源(欧洲)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家在波兰进行绿地投资的中国企业。

据福建鸿博集团总裁张剑声介绍,该项目位于波兰西南部奥波莱的瓦乌布日赫经济特区,采用绿地投资模式,总投资1亿美元建设LED照明设备。今年已实现投产并向宜家欧洲市场供货,年订单额将不低于5000万欧元,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企业缘何走出去?张剑声说,布局海外市场是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迈出的重要一步。福建鸿博等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进行绿地投资,符合这些国家的经济振兴意愿,也让中国企业打开了销路,获得国际市场以及全球资源,接触先进的研发成果、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一带一路”建设为福建带来新契机。来自福建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2014年~2017年,福建省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方协议投资额为60.4亿美元,占同期福建对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总额的27.3%。今年1月~6月,“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在福建省合计新设外资企业81个,新增合同外资104,922万美元,同比增长5.4倍。

驶向蓝海

续写船政百年传奇

在福州市马尾区的福建省马尾造船厂旧址,有一座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的船政轮机厂。150多年前,这里崛起了当时中国乃至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造船基地——“福建船政”,拉开了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序幕。

150多年后的今天,在连江县粗芦岛的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新址,全球首艘深海采矿船正调试安装,计划在今年底交付使用。

这条总长227米、船宽40米、型深18.2米、吃水13.2米的“庞然大物”,具备于2500米深海区域采矿作业能力,可以装载矿货45,000吨,满足从采矿设备下放(回收)、开采、提升、脱水、储存、转运等整个采矿流程的需求,一次海上持续定位作业周期可长达5年。

该船建造经理林旋说,2014年底新厂区在建过程中承接这艘外籍特种船,融合了当今世界深海采矿作业领域的多项高端技术,标志着我国在海工建造领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马尾造船股份公司董事长李振均则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马尾造船搭建了“走出去”的广阔平台,让公司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了更为频繁的贸易合作往来。

2013年~2018年的五年间,马尾造船公司交船数量为50多艘,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船舶超过30艘,占比超过60%。而2003年~2012年的十年间,公司订单则以欧美和国内客户为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订单只约占交付数量的20%。

福建省拥有海岸线总长3752公里,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一带一路”为福建船舶制造业带来新机遇。马尾造船公司作为商务部、工信部首批授予的12家“国家船舶出口基地”企业之一,目前手持订单约60艘,其中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订单有40多艘,数量上占比约70%。辽阔的海洋,科技的引领,让150多年的蓝色梦想薪火相传。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