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四最”营商环境 培育创新发展制度引擎

2018-08-16 11:58:34 来源:本网专稿 

安徽合肥市围绕建设全国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城市的工作目标,积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 中国改革报记者 华铭 张海帝

去年,安徽省提出建设“四最”营商省份,组织实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努力发挥发展优势,更多释放改革红利。合肥市围绕建设全国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城市的工作目标,积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推进创优营商环境相关工作,打通了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解决了一大批企业反映的实际困难和诉求,获得了企业的广泛认可。

政策支撑——

护航发展“全方位”

“以400多个具体政策条款为抓手,引领全市政策资金集中发力。”合肥市发改委规划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去年以来,合肥市先后出台了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0条”、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10条”、内陆开放新高地“23条”。今年,又制定了高质量发展“30条”,更加精准地构建了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合肥市还通过出台《关于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创新之都人才工作的意见》,明确未来5年安排不少于20亿元人才发展专项经费,把顶尖人才、产业紧缺人才、青年人才、国际化人才和社会事业人才都纳入政策扶持范围。

作为全国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合肥还围绕信用信息应用、信用分类监管、联合奖惩等,制定实施百余个文件。对守信者实施“绿色通道”和“容缺受理”等便利服务措施;失信者则面临禁止申请财政性资金项目、限制参与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等多方面惩戒。

“四送一服”——

服务企业“面对面”

“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即组织千名机关干部,深入千家企业,送新发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创新项目、送生产要素,服务实体经济。自2017年起,合肥成立市创优营商环境办公室,市县两级成立工作组95个,抽调集中活动人员564人,同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活动。

市、县各工作组同步从政策出台背景、政策重点内容、奖励标准界定、强化政策落实等方面为企业进行详细解读,让企业了解政策、吃透政策、享受政策。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政策宣讲会176场次,参加6171人次,印发资料1万余份。

“深入开发园区、项目工地和生产企业,实地开展调研,倾听企业呼声、了解企业需求,对企业反映的用地、融资、招工等生产经营问题和审批、环评等工程建设问题,建立责任、任务和时间‘三项清单’,加大督查调度力度,确保件件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合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合肥市一批牵动性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全球首条最高世代线京东方10.5代液晶显示、康宁玻璃基板等项目竣工投产,站上了新型显示产业全球制高点;晶合12英寸晶圆一期成功量产,在驱动芯片领域开始向国产化迈进,逐步实现“合肥芯”“合肥造”。清华、北航等国内知名高校院所来合肥共建新型协同创新平台。德勤、普华永道等国际知名服务机构纷纷落户合肥,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合肥累计设立公司60余家。

记者了解到,仅去年一年,合肥全市招商引资3850亿元,技术含量高、产业层次高的大项目占近1/3。

精准施策——

解决困难“心贴心”

在企业帮扶方面,合肥市通过“融资+”创新增信,推动金融资本与财政资金、税务、担保、保险跨业合作,新设立近20种财政金融产品;通过“融资-”去除中间环节,设立7亿元市县两级续贷过桥资金,累计为5000多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超低成本周转贷款249亿元。

同时,开展一对一咨询服务,针对性提出融资解决方案。去年以来,共组织各类银企对接活动30余场,达成对接成果近200个,解决企业资金16.2亿元。

此外,合肥市还组织了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智能院等第三方机构,免费对企业提供诊断服务,帮助企业更精准、高质量谋划项目,累计为600多家企业免费提供智能化改造顶层设计和诊断服务,涌现出万力轮胎、客来福家居、奥瑞数控等一批行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领军企业。

合肥市还通过26家“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为各类企业提供精准、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春风行动”招聘会201场,为1万多户企业和19.2万名求职者提供免费服务,9.8万名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接轨国际——

融入开放“大格局”

围绕对接国际市场、国际资本、国际产业等重要通道,合肥市积极打造内陆经济开放新高地、提升都市区国际化、加快创新转型发展。

通过打造高端开放平台,力争将水运港建设成为全球知名的“国际内河港”,国际内陆港建设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航空港建设成为区域航空枢纽港,跨境电子商务港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跨境电子商务集聚区和产业示范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及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成为领先中部,居全国前列的电子信息产业、平板显示制造基地和全国一流的现代化服务业集聚区。

全面加强口岸开放功能,完善市场化运营机制,港口出货量大幅增长。积极参与区域大通关建设,成为安徽“单一窗口”标准版率先试点城市之一,实现国家标准版货物报关报检的安徽首单。积极争创以合肥为主片区的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复制上海自贸区经验做法,全面推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新型通关模式。

在对外贸易便利性方面,合肥对外贸易实现提速提质,全市进出口总额在2017年增长33.6%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继续保持61%的高速增长。进出口产品向高端环节迈进,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截至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占全市进口总量的2/3,出口额占出口总量的半壁江山,同比分别提高36.8个百分点和10.8个百分点。

改革创新——

激发活力“做乘法”

“深化‘全创改’‘放管服’改革,创新金融、外贸和商事等制度,认真落实‘包保服务’,大力清理涉企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合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合肥市构建了政务服务“一张网”,推行“不见面”审批服务。目前,进驻合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项目的平均承诺时限压缩到6.3个工作日,平均办理时限压缩到3.5个工作日左右,办理环节基本固定为5个左右。

合肥市还实现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企业设立登记在线受理、在线审核、在线反馈等全类型的网上登记业务办理。同时,顺利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全市企业法人存量代码转换18.1万户,代码转换率100%。

合肥市还在全国率先建立政府采购法律服务制度,同时,合肥市构建“2+14”行政决策制度体系,全面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征询意见、听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实施效果评估等制度,有效降低行政决策风险;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辅助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确保执法主体合法性和专业化;全面建立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严格把关重大执法决定,提高执法公信力。

在2017年中国法治政府评估中,合肥市获得全国百座大城市第七、中部32个城市第一,连续九年法治政府建设全省考核第一的好成绩,被授予“法治政府建设典范城市”称号。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