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国家相册”记录新时代

2018-08-13 14:13:41 来源:本网专稿 

□ 中国改革报记者 于馨

“九九乘法口诀”最早出现在哪里?战国时代有怎样的“风土人情”?漆盘上的“喵星人”怎样与一个女人的命运产生交织?天马何以行空?先人的智慧、历史的厚重、文明的深邃、妙绝的匠心……让“国宝”自己来回答这些问题。近日,备受期待的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回归央视。在首季获得豆瓣网9.4高分的背景下,第二季的重磅回归,国之重宝依然夺目,表达方式同样卖萌接地气,一经开播就收到了观众热烈反馈,有观众表示,“全新的文物,熟悉的萌宝,不变的高质量”。

近年来,我国纪录片产业强劲崛起,无论是《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还是《记住乡愁》《第三极》等,都掀起过一波又一波收视热潮。纪录片在为荧屏注入一股清流的同时,也在逐渐改变着综艺霸屏、电视剧称雄的现象。“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智利纪录片导演古兹曼曾这样阐述纪录片的重要性。改革开放40年,中国正在经历波澜壮阔的历史性变革,而纪录片作为忠实的记录者和传播者,既是表现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文化传播载体,也是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力量。

从小众走向大众

自1958年6月我国首部电视纪录片《英雄的信阳人民》在北京电视台播出,国产纪录片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然而其真正被大众熟知和喜爱是在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使我国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时期,纪录片多被叫做专题片、文献片、政论片,同时,它也被当时的社会氛围赋予了很多的家国情怀。

1979年年末,中央电视台与日本广播协会(NHK)联合拍摄制作了大型纪录系列片。中日两国历经21个月的共同拍摄,共享素材,共同编辑国际版本,同时也各自编辑自己国家的版本,中国版《丝绸之路》共15集,1980年5月1日开始播出。该片再现了丝绸之路的壮丽景观和沿途人们的生活,展示了中国古代丝文化的魅力所在,播出后引起了全球轰动。

1983年8月7日,中央电视台播出25集纪录片《话说长江》。该片通过展现长江壮丽的风光和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打开百姓的视野,激发百姓的爱国主义情怀。播出后反响空前,创下了当时40%的超高收视率,也创造了当时国内纪录片的最高收视率。

除了《丝绸之路》《话说长江》之外,这一时期还有很多优秀的电视纪录片,其中1991年的《望长城》被称为“中国纪录片发展的里程碑”。改革开放时期的国产纪录片虽然进入了发展新时期,出现了一些经典的作品,但是,这一时期的纪录片一直以主旋律大片为主打产品,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拍摄目的也大多是为了宣传。纪录片在当时也被认为是一种“精英”的小众文化。

进入新世纪后,国产纪录片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涌现出众多高水准高质量的纪录片,开启了一个空前繁荣的纪录片发展新时代。

《航拍中国》《大国外交》《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一大批制作精良、内涵丰富、影响积极的国产精品纪录片,陆续登陆中央电视台、省级卫视以及新媒体平台,反响良好。可以说,纪录片市场正在形成一个良性的产业生态:一方面整体品质的提升推动了产业从小众走向大众;另一方面“大众”的多元品味和多层次鉴赏水平也倒逼产业不断自我完善和革新。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