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打击力度将持续加大

2018-08-07 19:32:59 来源:本网专稿 

□中国改革报记者 王砾尧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消息称,电信诈骗治理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工信部密切与公安等相关部门联动,关停违规语音专线6.1万条,及时劝阻受害用户36.9万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1.2亿元。工信部将持续加强电信诈骗源头和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大电信诈骗整治力度。

五大进展凸显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工信部在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指导下,强化行业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截至目前,防范打击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

重点业务整治得以加强。关停违规语音专线6.1万条,“400”涉案号码从2016年月均700余个下降至目前的个位数,用户举报和公安通报封停号码总量与2017年同比分别下降55%、66%。针对骚扰电话问题,工信部已联合10余个相关部门制定了专门方案,将组织开展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加强通信业务和资源管理,严控骚扰电话传播渠道,增强技术防范能力,加强骚扰电话的预警、监测、识别和拦截。

技术防范得以强化。全面建设完成覆盖国际口和省口的诈骗电话技术防范系统,日均处置诈骗电话400多万次,累计3.39亿次。

持续从严落实电话用户实名登记。指导和督促电信企业通过配备二代身份证识别设备、现场拍摄留存办理用户照片、开展在线视频实人认证以及强化“一证五卡”限制等措施,提升电话用户登记信息准确率。

组织电信和互联网企业开展用户个人信息保护专项检查。对国内应用商店8万款应用软件进行技术检测,加大网络数据和个人信息过度收集、泄露或滥用等问题核查力度,对问题企业进行约谈并督促整改。

密切与公安等相关部门联动。及时劝阻受害用户36.9万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1.2亿余元。

线上线下联动斩断“黑卡”链条

“电话黑卡”是不法分子实施通信信息诈骗的伎俩之一。而采取有效措施打击“电话黑卡”,斩断违法犯罪链条,成为防范电信诈骗的关键。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前期工信部与公安机关联合开展防范打击通信信息诈骗工作看,电话“黑卡”主要被用于诈骗过程中实施通信联络或注册网站账号。进一步加大电话“黑卡”打击力度势在必行,有利于预防、遏制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当前,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正在约谈督促相关企业抓紧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技术手段、从严内部追责的基础上,组织力量对全部42家移动通信转售试点企业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和码号管理发放情况开展专项检查。

今年7月,工信部对手机“黑卡”情况开展调查,发现三五互联、中麦控股等个别移动通信转售试点企业(虚拟运营商)未能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电话用户实名登记管理要求,部分不法分子利用各种途径收集已经办理了入网实名登记手续的电话卡,通过路边摊贩或电商平台进行二次售卖。目前,工信部已约谈三五互联、中麦控股两家违规虚拟运营商,要求两家企业针对实名登记、渠道管理等方面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到位。

相比线下销售渠道,线上销售“电话黑卡”具有隐蔽性强、影响力大的特点。未取得电信企业委托授权销售电话卡的网店,在微信、QQ、淘宝、天猫等网络平台依然在兜售“电话黑卡”。据广东省公安厅负责人介绍,一些“卡商”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的电话卡,通过“网络接码平台”(一种软件),将大量黑卡信息卖给“号商”,“号商”利用这些电话号码在各类网络平台专门注册账号,然后再将账号卖给下游的犯罪分子使用。

记者从工信部获悉,其将联合相关部门,加强网络渠道销售电话卡规范管理,建立对网络营销渠道实名登记巡查制度,对没有取得电信企业委托授权、存在不实名登记、二次转卖电话卡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网店,督促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立即制止和纠正其违法违规行为,切断“电话黑卡”在网上售卖途径,加大对平台商铺违规销售电话卡及相关违法信息的监测处置力度。

加强监测预警

强化源头治理

除了切断“黑卡”销售,近日,工信部还要求3家基础电信企业加强技术监测和大数据分析,对异地批量开卡销售、诈骗高发区域异常售卖等行为加大监测预警和态势分析,对疑似诈骗号码及时通报公安机关依法处置。

据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专项整治工作的持续深入,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为信息诈骗的根源,诈骗分子利用各行业的漏洞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情况日益突出;新骗局层出不穷,攻防博弈日趋激烈。

下一步,工信部还将加强通信信息诈骗源头治理、综合治理,进一步督促企业建立完善防范打击通信信息诈骗责任体系和强化督查、定期检查等工作举措,加大技术监测和处置力度,并强化各部门间协同联动,完善与网信、公安等部门各项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协同共治的工作格局。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