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是要给市场主体放权

2018-08-07 10:56:41 来源:本网专稿 

□ 张双

拿“照”容易了,被“证”绊住脚;许可下不来,投钱难投产;明里不限制,暗中门道多;减了这个税,冒出那个费……现如今,企业办事创业的大环境颇有改观,可仍有些“痛点”“堵点”让人“累觉不爱”。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更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和社会创造力,聚焦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痛点难点,突出重点,把该放的权力放给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给市场主体放权,是经济体制改革要解决的根本症结,也是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键所在。5年来,为了更好地放权给市场主体,“放管服”改革着力减少政府的微观管理、直接干预,放手让企业和群众创业创新,以一招“先手棋”带活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满盘棋。

大幅削减行政审批事项、企业投资核准项目,彻底终结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面改革商事制度,大力推进减税降费,取消、停征、减免千余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推动降低用能、物流、电信等成本……桩桩件件,有效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权利归位、服务改善,不仅促进了已有市场主体的发展,更催生了大量新的市场主体,带来了更多就业、更多财富、更多信心。

围绕放权、服务市场主体,基层创新层出不穷。从“不见面审批”到“一枚公章管审批”,从“最多跑一次”到“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地方招商引资从拼硬件、拼优惠,到比服务、比便利。市场主体终究会用脚投票。人才往哪儿走、资金往哪儿流、项目在哪儿建,归根结底取决于哪里的机会多、障碍少、效率高、服务好,哪里的“放管服”改革搞得好、营商环境改善得快,哪里的市场活力就强、发展势头就好。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更要深刻认识加快“放管服”改革、放权给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把市场活力最大限度激发出来,继续破除各种束缚创新活力的桎梏,才能不断巩固扩大经济稳中向好势头,并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尤其强调的是,政府把不该管的事项交给市场或社会,不是把权力从上级口袋装进下级口袋、从这个部门转到那个部门,而是真正放权、让利给市场主体,把生产经营和投资自主权还给企业。

更好地向市场主体放权,需要我们在确立改革任务时,以市场反映强烈的“痛点”和“堵点”为导向,积极回应市场主体和群众呼声,决不能有“差不多”“歇歇脚”的松懈思想;在部署改革举措时,要遵循经济规律、强化市场意识、尊重市场主体,以简政放权放出活力和动力、以创新监管管出公平和秩序、以优化服务服出便利和品质;在督查改革成效时,更要让企业和群众说了算,不能自拉自唱、自我欣赏,要以群众满意、市场主体顺心为标准,着力形成“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企业有利、百姓受益”的改革新优势。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